APP下载

缘何加力推进“海上丝路”战略

2015-09-10李杰

军事文摘 2015年9期
关键词:岛链丝路战略

李杰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东盟时又提出,中国愿意与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战略对内出于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外则出于打破美国封锁扼控的需要;既能解决和应对地缘战略所带来的政治纷争与权益斗争,又能有效构建足以保障通道畅通的安全体系及配套力量。

为何突出强调“海上丝路”战略?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为什么我们要重点突出强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该战略究竟有何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美国不断挤压中国海上方向的战略空间,以致东出海峡水道的危险加大、难度增多。自奥巴马入主白宫以来,美国开始强力推行“重返亚太”和“亚太再平衡”战略,从东向西多管齐下,多个空间、多个方向加剧挤压中国海上方向的战略空间。但具体而言,2014年5月之前,美国的海空力量并不直接出面,更多地是隐蔽在幕后,挑唆怂恿中国近海周边各国折腾闹事,将中国近海各个海域搅得浑水泛起、暗流涌动,而这期间美国公开对外表态依然是“不持立场”。不过,从2014年6月起,“981钻井平台”事件之后,美国干脆撕下伪装面具,由后台直接跳到前台。此后的美国或不时放出狠话,或派出多种先进舰机到中国前沿相关海空域进行侦察巡弋,或与他国海空军在该地区频繁举行不等规模的联合演习。尤其2015年以来,美国更是无端指责中国,称中国破坏南海航行自由权,影响海上航行安全。

为了扼控中国海上的战略空间,近年来美国动作频频:一是美等国在第一岛链北段部署大量兵力兵器。冷战结束之后,美军军事基地有所缩减,但仍在日本设置有100多个军事基地和设施,在韩国设置有80多个军事基地和设施;再加上日本、韩国本身的军事基地,美、日、韩三国现已在第一岛链所有的重要港口、机场驻扎大量先进的兵力兵器,并能做到在战时或危急情况下,将第一岛链北段的全部海峡、通道封锁得严严实实。美国已决定继续加大与亚太盟国、伙伴的合作,不断加紧对中国的封锁与扼控,尽量部署更多先进的武器装备,使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更大,使西太前沿各国能随着美国指挥棒起舞。日本近些年大力加强了对第一岛链南段区域的封锁与监视就是最好的例证。

二是美国联手相关国家,加力修补、扼控第一岛链南段的海峡通道,以加大封锁、包围中国的力度。1992年美国撤出菲律宾苏比克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后,最初十年美国并没有感到此举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渐增强和军力的不断壮大,美国深感中国的高速发展及今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已带来巨大的潜在威胁并对其“一超”地位产生严重影响。为此,奥巴马先后推出“重返亚太”和“亚太再平衡”战略,也就有了岛链封锁和联合盟友扼控中国的策略。

但第一岛链南段的菲律宾由于国力不强,军事力量太弱,因此对于岛链南段各海峡、通道根本无法掌控,形成了名副其实的“断链”。近年来,美国借口“再平衡”中国,菲律宾也想在军事上更多地依仗美国,以便在南海地区问题上能捞取更多的好处,竭力同意向美国开放更多数量的海、空军事基地。2015年4月,菲已向美提供8个以上军事基地:吕宋岛4个、宿务岛2个、巴拉望岛2个。对此,美军并不满足,还企图启用其当年在海外最大的苏比克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以“协助”,或在必要时,由美菲或美军独自控制第一岛链南段的所有进出海峡、通道。

三是怂恿、强力“要求”域外大国更多地介入南海事务。近些年来,美国不再坚持“中立立场”,而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挑动甚至强力“要求”其他域外大国,例如日本、澳大利亚、印度、韩国等“公开”介入南海地区事务。上述国家或出动兵力参与该地区军事演习,或派出舰艇编队访问相关国家,或动用各型舰机实施侦察活动。

在美国授意下,日、澳现已成为第一岛链两端美国最可依赖、最具战力的两个盟友,能协助美军完成对第一岛链南北两段岛链的全面包围。印度作为快速崛起的地区大国,长期以来对中国一直有着很重的防范心里。印度制定“向东看”的战略,一方面是试图将南海问题作为对华遏制的一个重点;另一方面则是希冀通过增强在印度洋-南海的海上军事力量,对中国的建设发展和海上通道安全产生巨大的钳制作用。

四是美国从幕后直接跳到前台,不时兴风作乱。2013年11月26日上午8时,美军两架B-52战略轰炸机,在事先没有知会中国的情况下,闯入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在钓鱼岛以东约200千米处活动,它在钓鱼岛东部边缘南北方向往返飞行了2小时22分。中国军队对其进行了及时识别、全程监视。2015年5月11日,美国海军“沃斯堡”号濒海战斗舰驶进中国南沙南威岛附近海域。中国护卫舰紧急出动,严密监视,采取了坚定措施,以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同年5月20日,一架美国P-8A反潜巡逻机搭载CNN记者,飞越中国正在南海开展建设的岛礁上空,飞行高度约为4500米,遭到中国海军的8次警告。

综上所述,当前及今后中国海上方向由西向东进出海峡通道的威胁在明显加大,被封锁的可能急剧增加。

中国已出现明显的产能过剩、金融过剩、资本过剩。近些年来,中国许多行业的产能过剩及需求增长的放慢,导致物价总水平有所下降,形成一定的通货紧缩压力。事实表明,当前的产能过剩并不是一般性、周期性的过剩,而是严重性、长期性的过剩;不仅钢铁、建材、化工、造船等传统产业存在着过剩,而且光伏、风电等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存在过剩现象。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产能利用率还不到70%,行业经营效益普遍明显下降,企业大范围难于盈利,积累能力和技术进步受到严重影响。在此背景下,惟有利用产能输出来化解产能过剩,以中国企业“走出去”与人民币国际化为代表,加紧引领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将产能过剩的风险转化为全球化的机会。

金融过剩是产能过剩导致的结果。当产业过剩时,银行家自然不会向过剩的产业投资,而政府却在不断地印制货币,货币总量在不断地增加,但又不能再将货币直接投向过剩的产业领域,只能由中央人民银行给各个商业银行,于是出现金融资本的流动性过剩,紧接着就出现商业过剩。不仅如此,美国需要不断制造针对中国的地区性危机,让滞留于该地区的资本撤出中国,而去追捧美国的经济。实际上,美国多年前就已是一个产业空心化的国家,早就没有多少实体经济可为投资人带来丰厚的利润。因此,美国人需要大量的资本回流来支撑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美国经济。所以,几年来美国拼命地制造“香港占中”、美日演习、南海纠纷等事件,力促东亚地区投资环境恶化,致使该地区资本更多地回流到美国去。

大力贯彻“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开拓海外渠道,实现中国企业“走出去”与人民币国际化,不仅能使产能过剩、金融过剩、资本过剩迎刃而解,中美之间也将攻守易势。

中国需要主动作为,打破美元继续“一统天下”的企图。大力提倡建设亚投行,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将有望打破美元的垄断,减少回流美国的资本。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需要相关国家基础建设的完善,特别是欧亚大陆的互联互通。亚投行是专门为亚洲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的,就是使资本更多地在中亚、中东等地区流通,而不使美国阴谋得逞。它将有效推动互联互通的实现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亚投行将有助于解决中国产能过剩与外汇储备过剩的严重问题。2014年中国的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只略高于70%,2014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已达3.84万亿,高居全球第一,是排名全球第二的日本的3倍多。中国可以通过亚投行把部分外汇用于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既减少对美国国债的依赖,又推动中国钢铁、水泥等过剩产能向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输出,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此外,亚投行将有助于促进中国在国际金融舞台上获取更大的话语权,有助于动摇由美国主导的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的基础,削弱美国的实际金融主导权。

“海上丝路”所面临的风险

事实表明,未来“海上丝路”将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和威胁:

“海 上丝路”沿途战时风险或潜在风险明显加大。从中国沿海港口起,到西欧止,美军几乎在不同海域、不同地区,设置有大量的海军基地、兵器、兵力。例如马六甲海峡东南端口的樟宜海军基地,印度洋中部的迪戈加西亚基地,位于印度洋索马里-亚丁湾海域上的北约护航编队,总部位于巴林的美军第五舰队,驻军人数达2200人的美军吉布提基地,司令部设在意大利那不勒斯港的美军第六舰队等。

其他域内外大国对“海上丝路”的各海峡、通道及航路虎视眈眈。印度大幅提升马六甲海峡口的安达曼-尼科巴基地的地位和作用,急欲全面掌控印度洋控制权和海上通道航行权,力图将其变为名副其实的“印度湖”。澳大利亚也在美国的“要求”下,严密控制第一岛链南端各海峡通道以及南印度洋。日本近年来积极介入南海事务,不断派出反潜巡逻机赴南海地区巡逻侦测,并在吉布提设立了首个海外军事基地,部署有多架P-3C反潜巡逻机;下一步还将扩充该基地,使之成为“半永久性海外基地”,意在必要时能够拦截他国舰船。法国在印度洋留尼汪岛设有军事指挥部,在吉布提设有2700人驻军的军事基地。

“海上丝路”沿途有多个海盗、恐怖分子势力横行海域。当今“世界五大恐怖海域”中,“海上丝路”沿途就有4个。其中,索马里-亚丁湾海域、马六甲海域、霍尔木兹海峡、红海海域、孟买港等,均是海盗、恐怖分子长期以来最为猖獗的海域。近些年来,东南亚海域更是沦为海盗肆虐的重灾区,该海域的海盗团伙才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凶狠的海盗势力。

沿线路途遥远,海况复杂,航行时间长。从中国东南沿海,经南海,穿马六甲海峡,过印度洋,再越红海、苏伊士运河,最终到达地中海,靠近欧洲,海上航线长达1.3万千米。货轮一次航行时间将长达60~80天,如遇台风、海啸及海盗等特殊情况,航行时间还将延长。

“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局势动荡不断。“海上丝路”上航行的大小舰船路经亚洲、非洲和欧洲众多国家,鉴于一些地区和国家政局动荡、战乱纷生,且宗教派系众多、种族冲突不断,各种传统威胁和非传统威胁交错叠加,使得海上的不安定性和威胁因素显著上升,各种风险急剧增加。

“海上丝路”应构建强大的安全体系

“海上丝路”战略不仅涉及政治问题,而且涉及经济诉求、安全等问题。该战略在涉及经济问题的同时,必然要涉及地缘安全问题,也必然要考虑军事安全及其体系建构问题。

在“一带一路,双路并举”的战略实施过程中,应重点突出贯彻以“海上丝路”为主、“陆上经济带”为辅的方针,即优先、重点、全面考虑“海上丝路”战略。

从可行性来看,若走“陆上经济带”,从中国出发,过中亚,经东欧,再到西北欧,则要通过两大洲,沿途至少穿过不少于30个国家和相关地区,出入境手续十分繁琐,通关问题绝非短期能解决。陆、空军兵力、兵器要出国行动,将变得非常困难,除了法律问题、程序问题外,还有文化差异、意识形态等各种问题和矛盾。即便短时间某个国家允许穿行,但要申请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要想穿越多国将难以想象。此外,沿途的安全危机不是时时刻刻总是表象显现,而我们平时不可能把主战坦克、装甲车辆等大型武器装备部署或集结在某个国家或相关地区。

若走“海上丝路”,则没这么多麻烦。公海(除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以内的全部海水域均为公海)可供所有的国家平等地共同使用,因此在公海航行不受任何限制,不存在经过其他国家领海、领空所带来的外交、法律方面的各种麻烦。中国军民用各类舰船,包括海军舰艇都可以自由从沿海城市出发,经南海,穿马六甲海峡,航行印度洋和红海,过苏伊士运河,再到地中海(即使战时,过苏伊士运河对于军舰也没有太多的条约和限制)。

中国海上安全力量和护卫能力正在与日俱增,能够挑起安全保障的重任。当今世界各国海军尤其是海军强国或大国舰艇都呈现吨位、舰体趋大的特点,例如,排水量数万吨的航空母舰、两栖攻击舰等。大型舰船可以领衔组成一个攻防兼备、用途多样的海上编队,其编成内还配备驱逐舰、护卫舰、核潜艇、综合补给舰等,来担负多种作战任务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海上实践证明,航空母舰、两栖攻击舰等大型海上编队可以长时间(半年以上或更长)地游弋、锚泊于相关海区,且可以基本不受海域的海况、气象等条件影响,并能够选择最佳的时间、地点和天候采取行动。此外,海上大型作战编队还能实施防空、反舰、反潜和对陆远程打击、特种作战等多种作战样式。在极端情况或危机状况下,可使用巡航导弹或出动特种作战部队对一些陆上国家的恐怖分子和极端组织,实施远程精确定点打击和突袭。

在非战争军事领域,航空母舰、两栖攻击舰等大型战舰编队也很擅长。如在实施抢险救灾、人道主义救援等行动中,它既可第一时间赶到事故地点,也能充分利用自身所搭载的批量直升机、先进海水淡化装置、强劲发电装置等,在海啸地震、风灾海难、撤离难民等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中大展身手。

为了有效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应加快速度、有重点、高质量地发展大中型航空母舰、两栖攻击舰、综合补给舰和类似美国“前进移动基地”的半潜船、预置舰等各种新型舰艇,以及多型舰载固定翼机和直升机等;同时也要发展与其配套的舰载武器与电子攻防设备。

责任编辑:刘靖鑫

猜你喜欢

岛链丝路战略
丝路•山海
连霍高速,串起丝路上的文化明珠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绸都人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