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研究

2015-08-15

江西建材 2015年2期
关键词:后浇带建筑施工裂缝

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建筑质量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随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利普遍使用,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认识和重视。在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正确的认识裂缝的产生,同时采取的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施工裂缝,改善施工质量,对于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1 建筑后浇带

建筑后浇带就是建筑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严格的按照施工技术要求和施工建设规定等,在基础底板、墙结构和梁结构等相应位置,将建筑结构人为的划分成几个部分,经过构件内部的收缩后,采用一定的施工技术处理方式对这些划分结构的施工缝隙进行科学处理,将其形成一个完整连接体的处理过程。

2 建筑后浇带的功能作用分析

第一,消除沉降高度差。建筑项目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结构,在建筑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因为沉降不同而造成建筑结构的裂缝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想降低因为沉降问题所带来的影响,就必须要利用后浇带完成施工建设过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发挥后浇带作用,将建筑结构分为两个部分,等到主体结构施工结束后,对于沉降量较大的施工项目,可以通过对沉降位置进行很好的混凝土浇筑处理,从而将其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在对后浇带浇筑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考虑不同受力情况的问题,对其不同受力情况进行有效的计算和确定后,需要对由于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进行很好的考量,比如通过压力差和高度差的调整,从而保证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第二,消除温度收缩带来的影响。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很容易因为温度的较大变化而造成混凝土结构产生一定的收缩,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热胀冷缩效果。这种情况的发生通常是在混凝土施工结束两个月内。如果混凝土结构在收缩过程中受到一定的约束,则很容易由于结构内部产生温度应力,但是当内外温差变化较大时,就会造成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一旦产生温度裂缝后,就需要利用后浇带施工过程,对混凝土施工过程提供更加充足的空间,从而降低混凝土收缩应力影响,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发生概率。因此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做好新混凝土结构和旧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连接处理,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良好施工,减少温度裂缝的发生。

3 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

3.1 设置合理宽度和间距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要想保证整个建筑施工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宽度和间距的控制。通常情况下,对于不同高度和楼层的建筑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好后浇带的间距,比如二十二层以下的楼板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有受力效应的钢筋不能够断开,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采用较大的跨度时,就需要将整个受力的钢筋结构进行断开,之后在后浇带处理过程中,对其进行焊接处理,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避免因为楼板两头压力过大而造成楼板结构的弯曲,在建筑施工后浇带宽度控制过程中,需要保持其宽度超过7米。如果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其建造的施工图纸有预留的话,则按照施工图纸的预留大小进行施工,如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需要按照施工图纸预留的话,则需要按照实际的施工情况进行楼间距预留和控制,这样才能够保证建筑物施工得到有效的控制,提升整个建筑物的施工质量。

3.2 选择合适的时间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变形是在施工后两个月内发生的,因此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就需要在沉降完成后,立即进行后浇带的浇筑施工,按照施工进度和施工要求选择适合的施工时间,从而能够有效的按照施工图纸完成施工建设过程,保证施工建设的及时性,不会由于时间拖延而影响了后浇带的施工时间,进一步降低了施工质量。

3.3 材料和位置选择

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对于材料和位置选择是非常关键的,通常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后浇带的施工位置选择在混凝土结构受力最小的位置,对于剪力墙结构施工过程中,通常不能够在中间位置设置后浇带,需要在模板结构中混凝土受力最小的位置选择作为后浇带的施工位置,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因为剪力过大而造成对整个混凝土结构的较大压力,从而影响了后浇带施工的顺利开展。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材料也需要严格的进行筛选,在材料选择过程中,需要将裂缝位置清理干净,将多余的积水全部清除后,同时保证后浇带施工位置超过一天以上的保湿处理,在选择施工材料的过程中,需要选择收缩情况较小或者是不会出现收缩情况的施工材料,比如可以在混凝土材料中添加一些添加剂,这样能够使得整个后浇带的结构强度变得更加稳定,通过开展有效的振捣、配置工作后,使得后浇带施工过程高效实施。

3.4 预设模板

预设模板是后浇带施工一个重要施工环节,在这个施工阶段,需要保证钢丝网模板的网格均匀和稳定,对其采用的钢筋直径一定要统一,确保模板的规格和强度等都严格的按照施工要求和施工计划选择,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在没有出现变化的情况下,需要严格的按照施工图纸完成施工过程,避免出现违反施工操作规程的情况。最后对于地下室修建的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地下室大梁的支撑荷载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支撑荷载需要进行承受能力测试,保证其所承受的应力在其实际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3.5 混凝土浇筑

在浇筑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预防处理,严格的对后浇带完成振捣施工过程,在振捣过程中用力要均匀,振捣力度需要控制在楼板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保证整个浇筑过程的顺利开展。

3.6 后期养护

这是后浇带的最后施工工序,在后期养护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水保护,避免因为积水对后浇带施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在后浇带一侧使用挡水砖,从而保证水流的正常流向,提高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4 结束语

在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设置后浇带是为了避免因为温度或者是收缩应力作用等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通过对裂缝问题进行处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有效的解决因为沉降、温度、材料性能变化等方面引起的裂缝问题,有效的提高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进一步改善建筑施工技术,提升建筑项目的施工效益水平。

[1]梁敬侠.论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2):121-122.

[2]张勇.浅谈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3(03):79-80.

[3]闫文凯.浅谈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0):211.

[4]张海玉.浅谈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02):84-86.

猜你喜欢

后浇带建筑施工裂缝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碳酸盐岩裂缝描述七大难点
完美“切割”,裂缝之谜
地球的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