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在肠梗阻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2015-08-15苗高潮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8期
关键词:完全性肠管内径

苗高潮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回医中医医院 宁夏 银川 751100)

随着超声工程技术和医学超声技术的发展,临床各科对肠梗阻的诊断越来越依赖超声。超声能及时准确诊断肠梗阻,并能对是否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参考。现就我院自2010年至今,5年间对167例高度怀疑肠梗阻的病人,进行超声筛查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67例高度怀疑肠梗阻的病例,年龄分布为11-68岁不等,来自门急诊74例,外科45例,妇科27例,内科21例。其中术后病人31例。被超声诊断为不全性或完全性肠梗阻的病人64例,全部被临床或手术证实。

1.2 仪器:应用PHILIPS iE33超声仪器。探头:选用C5-1ABD腹部探头。

1.3 检查方法:常规对腹腔或疼痛部位进行多切面扫查。探查肠管内有无积液积气或肠腔管壁占位,扩张肠管内径等[1]。

1.4 诊断方法:肠管扩张积液、积气、肠蠕动减慢或增强,肠壁肠管内有无实性占位[1],扩张肠管与邻近下段肠管内径比≥1.5,结肠扩张内径≥8.0cm,提示考虑手术治疗。

2 结果

167例高度怀疑肠梗阻的病人,被超声诊断为不全性或完全性肠梗阻的病人64例,建议手术治疗的11例,最终手术治疗的8例,其余皆通过胃肠减压,肛门灌肠或其它内科方法得以解除梗阻。

3 讨论

肠梗阻是常见外科疾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生活习惯不健康、长期卧床、不运动的人、腹部术后的人多发易发。如果及早发现不全性肠梗阻,采用内科方法得以治疗,解除梗阻是最好的结果。不然待其发展为完全性肠梗阻,采取外科开腹手术治疗皆是人非所愿。因此及时提早发现肠梗阻,及早诊断不全性肠梗阻,就可大大避免手术的痛苦,减少医疗费用。我院应用超声诊断肠梗阻,为临床提早介入不全肠梗阻的治疗,提供了依据,大大降低了完全性肠梗阻的发生率。也为完全性肠梗阻的术前筛查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在对64例肠梗阻的治疗中,2例超声诊断完全性肠梗阻肠套叠(结肠初始段肓肠端)的病人,1例54岁,另1例61岁,均为女性,及时手术治疗避免了肠坏死,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缩短了康复时间。1例小肠实性占位(2.4×1.9cm)伴肠梗阻,肠腔扩张为3.8cm,并见少量积液,无剧烈腹痛,建议手术治疗后得以确定诊断,病理报告(占位)为小肠平滑肌瘤。1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2个月,出现不进食呕吐腹痛,超声诊断小肠高位梗阻,经内科各种方法治疗未能解除梗阻,最终手术开腹解除梗阻。1例63岁女病人,车祸导至脾破裂,脾切除术后3个月,出现不进食呕吐,超声诊断为肠梗阻,由于病人来医院较晚,各种方法不能解除梗阻,最终选择手术开腹解除梗阻。1例11岁儿童,男性,因其大量阻爵吞食带皮西瓜籽,贪食柿饼,导致三天不进食伴呕吐,超声检查小肠扩张内径达3.5cm,诊断肠梗阻,各种方法用尽未能凑效,最终手术解除梗阻,术中证实粪石阻塞。1例腰椎术后10个月,男性,65岁,长期半卧床极少运动,导致腹痛腹胀,超声诊断横结肠梗阻,同时患有多发性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最终手术开腹解除梗阻连带胆囊手术切除。1例肠结核腹痛患者大便不通7天来诊,最终超声检查肠管内径4.6cm,肠腔积液,肠蠕动减慢,超声诊断肠梗阻,采取手术治疗。1例患者32岁,男性,极度劳累后过量饮食,导致腹胀呕吐不出,超声诊断急性胃扩张,病人胃腔大量积液,伴胃幽门痉挛,及时胃腔抽液,胃肠减压,内科协同治疗,恢复体能等措施后取得了预期治疗效果,避免了手术。其余病例均采用内科方法得以解除梗阻。

肠梗阻的及时准确诊断至关重要,可提前干预,越早干预越有利于不全性肠梗阻解除,避免其发展为完全性肠梗阻,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手术病人。从以上64例肠梗阻病人诊断治疗中,我们总结得出:超声的价值在于它能大大提高不全性肠梗阻的诊断率,为临床提前干预赢得时间,大大降低肠梗阻手术开腹率。

[1] 陆文明.《临床胃肠疾病超声诊断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完全性肠管内径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数学直觉与数学实在性探析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术前鼻-牙槽突矫治器对完全性唇腭裂婴儿修复效果的影响探究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完全性尿道下裂者行睾丸精子卵胞浆内注射后妊娠一例
猪直肠脱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