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糖尿病健康教育的体会

2015-08-15张竹萍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8期
关键词:低血糖服药胰岛素

张竹萍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一科 云南 昆明 650032)

1 健康教育方式

1.1 随时教育:利用晨、晚间护理和进行各种治疗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别教育,如讲解药物名称、作用、注意事项、副作用、用法及剂量和饮食运动的指导。

1.2 个别教育: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年龄、记忆力的好坏和对健康教育接受的程度有针对性地给予教育。

1.3 集中教育:每周四下午我科对糖尿病病人进行胰岛素笔规范注射指导,每月由我科医生和护士轮流为糖尿病病人集中进行约1小时的有关知识教育,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用幻灯片系统讲解DM 有关知识;(2)播放专题录像带讲解降糖药物的应用、运动与饮食疗法、足部护理等;(3)展示实物,讲解DM 饮食要求、计算方法及均衡饮食。

1.4 文字教育:通过病区走廊板报、健康教育卡片,指导患者了解和掌握糖尿病知识。病人入院后发放糖尿病健康教育宣传册,留下患者电话号码及联系方式,出院后1个月内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情况,并给予回答疑问。

2 健康教育内容

2.1 疾病基本知识指导:告诉患者什么是糖尿病以及糖尿病的分型、症状、并发症和诱发因素,使患者能够了解自身疾病的表现,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2.2 心理护理: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想到疾病将伴随终生心里很难过,表现为精神抑郁,心情不畅。此种心态自然会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抵抗力下降,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心理治疗和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基于患者的上述心理特征,医护人员态度要热情,优质服务,向患者主动诚恳地解释有关问题,客观地向病人介绍疾病有关发展过程及预后知识,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是目前尚不能根治的慢性疾病,但又是可防治的疾病,使患者坚持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

2.3 饮食指导

2.3.1 计算热量方法:根据每位患者在休息、轻体力劳动、中体力劳动、重体力劳动、极重体力劳动的分法,总热量在25%~30%、30%~35%、35%~40%、40%以上。总热量必须适应生理需要,做到保证营养,这就要求进餐定时、定量、饮食总热量的估计应按年龄、性别、身高、计算标准体重后计算。>10%者为超重,>20%者为肥胖。

2.3.2 饮食分配:按患者的不同情况计算分配,如身高165cm 患者,标准体重为165-105=60kg,极轻体力劳动总热量为60×30%=1800kcal/d,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百分比符合前述的要求,为合理饮食计算其数量,转化为食谱,可将食品分为1/5、2/5、2/5分配于早、中、晚3餐。

2.3.3 忌食:限制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鱼子、肥肉、猪肉、牛、羊油等,少吃油炸食物,因高温可破坏不饱和脂肪酸。

2.3.4 避免发生低血糖:在进行中度以上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前,应注意增加少量食物,以避免发生低血糖(1型糖尿病患者不宜做中度以上的体育锻炼)[2]。

2.4 用药指导

2.4.1 口服用药指导: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口服降糖药物的药理作用,嘱患者要按时服药。磺脲类药物如达美康,这些药有促胰岛素分泌的作用,起效时间为服药后30min,因此,一般在饭前30min左右服药。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苯乙双胍(降糖灵),二甲双胍是惟一在餐中或餐后服用的降糖药,这是因为二甲双胍能够渗透致胃黏膜,引起胃部不适,如果在每餐饭的中间或在餐后立刻服药,可避免药物对胃的刺激,减少副作用。a-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如拜唐苹、倍欣等,主要用于降低餐后高血糖。在服用该类药时,必须与每餐的第一口饭同时嚼碎服下。还有一类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该类药主要通过增强胰岛素作用而降低血糖,作用时间较长,一次服药,降糖作用可以维持24h,因此,每日仅需服药一次,以每日早餐前1min服药效果最好。

2.4.2 注射胰岛素的指导:胰岛素制剂应尽可能放在2℃~8℃的冷藏柜中储存。在注射前30min取出,放在常温中使之回暖,这样可避免在注射时有不舒服的感觉。注射部位应经常更换,以免频繁注射同一部位引起皮下组织萎缩、影响药物吸收。随着胰岛素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方案也多种多样,糖尿病患者应在正规医院接受内分泌医师的专业指导,根据个体情况确定治疗方案。目前世界上领先的糖尿病治疗方案是模拟胰岛工作的胰岛素:将小剂量的胰岛素昼夜连续输入体内,再依据进餐和活动情况输注餐前胰岛素,能持续24h平衡血糖,推迟并发症发生平均15.3年。对于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如血糖已达标,生活有规律,无特殊情况,每2周必须正规查1天7次血糖(即三餐前后睡前)[3]。

2.4.3 低血糖的护理:对于所有糖尿病患者均应严密观察,凡糖尿病患者出现饥饿感、心慌、头晕、多汗、面色苍白或昏迷等症状时应想到低血糖的发生。尤其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状的知觉减少,有时无任何前驱症状即出现神志丧失。因此凡意识不清的糖尿病患者均要想到低血糖的可能。应即刻测血糖,可在抽血后不等血糖报告,即给予糖水、果汁或静脉注射葡萄糖以争取抢救时间。

2.5 运动疗法的指导

2.5.1 运动时的安全评估

(1)全面体检,特别是监测血糖,血糖在5.5~6.7mmol/L 之间基本能保证运动是安全的,当尿酮(+)时,不宜运动,当血糖>6.7mmol/L时,禁止运动。

(2)原本血糖控制佳者,运动前先将药量减少20%,以免引起低血糖,若减量后运动后的血糖仍<5.5mmol/L,则可再适当减量,也可以在运动前加餐。

(3)选择安全的非竞赛性的有氧运动项目,如步行、跑步、骑自行车、游泳、家务劳动、太极拳、打网球、跳舞、爬山等,定时定量、循序渐进地锻炼,不宜做剧烈运动。

(4)运动时要有人陪伴,随身携带糖尿病救助卡、血糖仪、方糖、甜果汁等。如有不适,及时监测血糖,如有低血糖,应尽快补充糖。

(5)尽可能在饭后1~2h进行运动。空腹太久、胰岛素或降糖药作用达高峰时禁止运动。

(6)当罹患其他疾病时、受重伤时、双足麻木、刺痛、颈、胸部疼痛、呼吸短促、眩晕、恶心、视物模糊或有盲点时禁止运动。

(7)尽量不要在黄昏或夜间进行激烈活动,以免睡觉后发生低血糖。

(8)查看运动场地,避免恶劣天气,防止意外发生。

2.5.2 如何掌握运动量

(1)1 型糖尿病最好每天在固定时间运动,每周至少3 次,每次30min,运动强度为个体最大心跳数的60%~80%(个体最大心跳数=220-年龄)。

(2)2型糖尿病每周至少应运动5次,每次30~60min,以增加热量消耗并协助减轻体重。因其运动时间较长,故强度可略低,达到个体最大心跳数的60%~70%即可。

(3)完整的运动流程包括10~15min的热身运动,5~10min的整理运动,真正的锻炼时间为20~30min,至少要有20min,但也应灵活掌握,微汗而止以不疲劳为原则[4]。

2.6 指导患者预防周围神经病变的知识:嘱患者穿宽松、舒适的衣服,注意个人的卫生,睡前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严格遵守治疗计划,按时服药,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每日评估患者足部皮肤,并指导修剪足趾的方法,指导患者正确的足部护理。密切观察或用手触摸足部皮肤、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注意观察有无发红、外伤。老年人反应迟钝,更应告知患者用视觉及触觉来保护自己[5]。

2.7 出院前教育:指导患者出院后遵医嘱服用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定期来院复查血糖情况,绝对不能擅自停药或增减剂量,控制饮食,生活要有规律,并注意个人防护,如有疑问来电咨询。

3 体会

通过对患者有计划的健康教育,使大部分患者掌握了糖尿病的一般防护知识,对战胜疾病有了一定的信心,建立了良好的健康行为,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出院前对患者口头提问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和护理要点,70%的患者能口述,出院后1个月内电话随访,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病情状况,并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详细地给予回答,受到了患者的好评。糖尿病的教育是一个综合教育的过程,为了使健康教育真正做到患者满意,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利用各种时机耐心、细致的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缓解疾病带来的压力。掌握正确的治疗、饮食和运动方法,控制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减轻症状,保持疾病的稳定,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使其达到广泛的社会效果。

[1] 何品雅,徐国琴.浅谈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内容.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3(4):368

[2] 黄敏杰.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3(7):635

[3] 唐恩华.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健康指导.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3):286

[4] 石领娣.糖尿病饮食与运动的健康教育.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9):872

[5] 侯桂兰,韩艳春.浅谈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7):635

猜你喜欢

低血糖服药胰岛素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服药禁忌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服药先分阴阳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