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下如何让初中历史课堂充满活力

2015-08-15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活力新课程

夏 勇

(宁夏固原六中)

历史是一门基础的人文类学科,其拥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于提升初中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将原本有趣的历史课程讲得呆板无趣,根本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课堂氛围变得死气沉沉。因此,在新课程下如何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变得生气勃勃且充满活力,是每个初中历史教师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深挖教材内容,让课堂氛围和谐轻松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材有了较大的改版,与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注重趣味性和实践性。新教材中,加入了很多具有相关历史背景的小故事和讨论话题,同时也有很多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历史图片。对于好奇心和探究心较强的初中生而言,这些都是极其丰富的教学素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素材,让课堂教学变得兴趣盎然。例如,教师在进行《秦始皇》这一章节内容教学的时候,可以首先让学生对秦始皇的肖像图片进行仔细观察,让学生穿越千年的历史感受其不凡的气度,并对其心狠手辣的一面加以了解。这些对于后续课程的教学能够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行学习,课堂气氛自然能够变得活跃。而在进行历史战争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地理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自行观看战争地形图,并在自己心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脉络,让学生的知识构建变得完整,避免学习过程中的东拼西凑。

二、巧用各种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的难度要比之前提升了不少,有很多需要经过缜密思考才能得出的知识建构极其容易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畏难情绪。因此,要想让课堂教学变得有活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是非常必要的。多媒体教学能将原本零散杂乱的历史知识进行一个统一的构建,让学生在一个完备的知识体系中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串联,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同时,多媒体教学能将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通过丰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历史知识通过多媒体的加工制作变得有血有肉,学生学习起来也变得更加简单容易。此外,多媒体教学方式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手脑并用,课堂气氛自然会变得非常活跃。例如,教师在进行“九一八”事变这个历史事件的讲解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地区的残酷掠夺,那些流离失所的人们,不幸惨死的幼童,这些惨烈的图片让学生深感同受,进而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原本定格在书本上的内容仿佛也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程度自然也提升了很多。

三、授课过程中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提升课堂的活力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教学是需要方方面面进行支持的。同样,要想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活力,也需要很多值得注意的细节。其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内容。教师的语言看似作用不大,其实根据笔者的调查,很多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语言非常在意,扎实、幽默且具有专业性的语言表达是一个成功教师的必要条件。

由于初中很多学生对于历史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因此对于其投入的精力就很少。要想扭转这一局面,教师应该注意授课的语言技巧,在准确专业表达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加入更多诙谐和幽默的成分。因为这些内容的加入能让学生紧张心绪得以放松,同时让学生觉得教师是可以亲近的,历史课堂教学是有趣且生动的。很显然,这些都是活力课堂的必备要素。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在语言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觉得历史是有温度的,可以触摸的。在激昂处,教师可以用语言表达情绪中的愤慨之情;在悲伤处,教师可以用语言表达情绪中的失落之意。这些语言技巧的掌握让学生觉得历史学习就是一种享受,跟着教师生动的语言,学生的情绪和感情被全面激发出来,课堂环境自然变得非常活跃。同时,教师丰富生动的语言形式还能让学生重燃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而不再将历史学习作为一种负担,而是将历史学习作为一种享受。

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是一个需要历史教师不断探求摸索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过程。要想提升历史教学的课堂活力,教师必须采取一些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也具有活力的历史课堂也才能降低知识难度,构建历史体系,让学生之间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进而达到历史教学的相应目的。

[1]伍常娥.新课程下如何让初中历史课堂充满活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0).

[2]郑少新.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浅谈[J].成功:教育,2012(02).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活力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活力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全公开激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