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高一新生数学教学的策略

2015-08-15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初高中学法定义

李 琴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

在新的高考模式下,高中数学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明白当前的高考制度下数学全卷满分150 分,是高考成败的关键因素。然而,多年来对大多数已经走完高中三年求学生涯的莘莘学子来说,听到最多的感慨就是高一数学太难了;尤其是对面前这些朝气蓬勃、憧憬着未来、跨入高一准备三年蓄势而跃龙门的学生,或者在初中一直以数学为傲的优秀学生,谈到数学也要普遍紧锁眉头,在进入高中一两个月的学习后,为了数学太难而心里频频打退堂鼓,如此现象造成的原因是什么,要改变现状又该如何做?针对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中通过尝试各种方法,总结反思,最终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体会教材编写意图,明确课标要求

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体会其编写意图、教学重难点、关键及能力层次要求。(以人教A 版高中数学《必修1》为例)

1.集合部分。集合在高中数学课程是被作为一种语言被学习的,要求学生能快捷、精准地用集合语言表达数学对象,掌握用数学语言进行熟练交流的能力。

2.函数部分。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对客观世界的变化规律进行描述就是函数。函数的思想方法贯穿高中数学课程的始终,是高中数学最为重要的章节。

二、在课堂教学中变学生为参与者

一方面关心渴望未来的结果,另一方面为了保证看到好的结果,防止结果变坏,而采取某种行动趋向,是在事情发展过程中参与者的两种态度。

1.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

2.掌握事情的难易程度以保证其兴趣和信心。

三、注意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教学

1.注意教学方式上的衔接。在初中,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注重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但高中阶段教师多数是灌输式教学。我们要走近学生,了解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在教学方式上恰当衔接。

2.建立知识网络,对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足够重视。例如,在学习函数的定义时,先回顾初中所学具体函数,从初中函数定义(衔接点)切入,再给这些函数以新的解释,通过运用映射的观念,进而重新定义函数,水到渠成地引出新定义,理解变得容易,并进行新、旧定义对比,在发现了原有定义的局限性,同时深化学生认识,更掌握和巩固新知识。

3.衔接初高中“脱节”知识。在初中教材中,已经删掉了少数知识点,即使老师再进行补充,学生对这些知识也不能很好地掌握,依旧需要强化。初高中数学知识主要存在如下“脱节”:

(1)立方和与立方差的公式。

(2)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

(3)二次函数配方、求值域、作简图、解二次不等式、求最大、最小值、判断单调区间、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

(4)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的联系。

(5)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

(6)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垂心、重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相交弦定理、射影定理等)。

四、加强学法指导

高一学生普遍反应数学课能听懂不会做题,或者说能做作业但考试不会,主要原因就是不能真正理解知识、不会灵活运用。我们老师要多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1.告诉学生初高中数学教材、老师的教法及学生学法上的差异。

2.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和督促学生及时调整听课、记笔记、完成作业以及课后复习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1)作数学笔记,尤其是老师讲的数学规律和一些课外知识的补充。

(2)建立数学纠错本。记载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

(3)对数学小结论和数学规律要背下来。自学的力度要加大,尽量多地去做数学课外题。

(4)反复巩固,不再前学后忘,切实做到所学知识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

(5)学会总结、归类、反思。

3.加强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表达能力(口头和书面)的训练,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次考试后召开交流会交流学习方法,让全体学生都可以通过交流找到并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五、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着重培养

数学核心素养, 是指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个方面。从教学过程的维度看,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教学设计应体现“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活动”的价值取向;课堂教学应追求思维与能力的提升;教学评价应立足维度、梯度和相关度进行最优化设计。

总之,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们要更加实在、更加细致地做教学工作,低起点全方面指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学习数学,使他们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把高中数学学好,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成长发展!

猜你喜欢

初高中学法定义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一些建议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成功的定义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
山的定义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