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教学,让学生爱上历史课——以《自上而下的改革》一课为例

2015-08-15杨小琴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历史课分层革命

杨小琴

(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平潭三中)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开发学生无限的潜力,是值得老师深思的问题。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承认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存在差异性的前提下,采取分层教学,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因此,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愉快的情绪,极大地改善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效率。每个班级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独立的个体,也都存在许许多多的差异性,要让他们对历史这一科目有信心,爱上历史科,也爱上历史课,虽然方法多多,但在这里主要谈谈本人近期尝试在历史课堂上使用分层教学法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废除得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材料一中“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国家?(C层次)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是“绝望的搏斗。”(6分)(B层次)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10分)(A层次)

2014年福建高考真题,问题的设置分为A、B、C三个层次,逐层递进,与高考相接轨,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的分层,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学生评价的分层,在学生作答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及对策的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优化和提高,让学生感受到历史老师对自己的关注,也让学生爱上历史课,这也是分层教学最终的目的。

分层教学法在实行的过程中需要持之以恒。在针对班级中的一些“重点”学困生实行的效果来看,这些学困生的历史学习情况已有明显好转。分层教学法的实行效果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存在的差异,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加以指导,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分层教学法充分体现因材施教、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教学原则,学生可以各尽其能,各有所获。

[1]胡庆芳.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与实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吴于廑,齐世荣.世界通史·近代部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闫乃娟,张巧英.分层教学法浅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2.

猜你喜欢

历史课分层革命
有趣的分层现象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