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途径探索

2015-08-15魏荣丽

新课程 2015年12期
关键词:古诗电脑信息技术

魏荣丽

(福建南平市建溪学校)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信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一定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提高教学成效。只有这样,学生的信息素养才会普遍提升,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钻研教材,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提高教学效率,首先,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加强备课,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内容虽然是时代感强,贴近生活,内容简单,但知识点显得过于零碎,基本上是每一个课时一个知识点,学生在这节课上掌握了当前的知识点,学习了后面的知识以后,却又忘记了前面的知识,学校每班每周才一节信息技术课程,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中找不到乐趣,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也觉得费力,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就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

笔者就采取了“整体设计,逐步深化”的教学模式,针对学生已有的学习状况,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整体设计所学内容。在教学中,根据目标之间的联系,有目的地重复一些教学内容,这种重复不是单一的重复学过的知识,而是通过新的主题加以强化教学内容,不断重复滚动已学知识,深化所学的一些知识,并定期给予总结。如,在讲授《让古诗“走”进电脑》这课之前,笔者先给学生简单讲述了《让文件有个“家”》这一课,小学生刚刚接触电脑,有些学生对“文件夹”概念还比较模糊,不了解什么是电脑硬盘的目录结构等。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小学生虽然喜欢古诗,在讲授《让古诗“走”进电脑》这课时,也喜欢将古诗输入电脑,但是,在电脑中输入古诗后不会保存。有的将古诗保存在电脑里,之后就不知道到哪里去找。如果我们在讲授《让古诗“走”进电脑》这课之前,提前讲《让文件有个“家”》这一课,就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文件有个“家”》这一课是《让古诗“走”进电脑》这一课学习效率提高的基石。因此,“整体设计,逐步深化”的教学模式,极大地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兴趣。课本是我们上课的基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索高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热爱信息技术,增强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科学运用任务驱动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但是,在使用任务驱动法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设置的任务要有吸引力,这里所讲的“吸引力”,就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吸引学生主动地去完成任务。如果教师设置的任务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任务没兴趣,那这种任务就失去了效果。另外,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中,要注意减少干扰信息,突出关键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时,设计的任务要有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的任务也可以不同。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设计任务,设计的任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一节课里可以为学生设计好几个任务。当任务的难度适合学生时,这些任务才能够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任务”可以形式多样,但是,一定要以学生为主。当学生完成任务以后,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进行有效的课堂交流,不要限制学生交流的欲望,要让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动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地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布置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组织、引导学生有效完成任务。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有效的咨询、帮助。让学生在任务中去体验、发现,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也非常重要。评价学生要多“维度”,不要以偏概全,要“多把尺子衡量学生”。

有效的评价,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催化剂。在评价学生的时候,教师不能只关注他们获取多少知识,还要关注经验与方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态度。一般情况下,教师评价作品,都要挑几幅好的作品作为样板,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构建高校课堂,笔者采用了先让学生自己评价作品,让学生作品在小组中展示,互相评价彼此作品的优点和缺点,然后,每个小组都推荐出一个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的作品,小组之间相互评价。这样,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这种评价活动,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课堂更加高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的普遍提升。

[1]高燕,马韦伟.基于工作过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课程项目设计[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11).

[2]刘晔.兴趣叩响信息技术大门: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兴趣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29).

猜你喜欢

古诗电脑信息技术
电脑
电脑节来了
电脑能够自己思考吗?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