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心理健康活动课中故事的合理运用

2015-08-15侯卫东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活动课案例心理健康

侯卫东

(吉林省桦甸市第六中学)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初中生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应的对心理健康活动课进行了有效的改革,将“故事”的形式引进初中心理健康活动课中,引用教学心理案例、文章中的故事情节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故事中体验到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乐趣,让学生在故事中得到感悟、体验,从而达到初中心理活动课的最终目标。

一、故事教学对初中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作用

故事教学是我国教育改革中新型的教育模式,它将一些相关的故事情节插入学生学习的课堂中,以短小、简洁、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故事形式进行讲解,使老师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牢牢吸引住学生的眼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老师在故事的讲解和分析中,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故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故事教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活动课中的有效运用

1.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心理教学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中,教师在故事教育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能一成不变地注重理论课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丧失了兴趣。老师应当在讲解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小案例,通过这些案例进行讲解,使学生得到感悟,并能说出自己对案例的理解,但是在案例选取中要注重案例的简洁、兴趣、针对性等,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效地加强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在初中心理健康活动课堂中教学环节的衔接性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老师在教学中应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老师和学生能够有效交流,引起学生和老师的共鸣,让学生得到更高的感悟。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角色扮演,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思想情感,让学生的内心受到冲击,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提高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质量。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配合是离不开的。由于学生自身特点的不同,所以在和老师配合度上也有不同的差异,这无疑也是对老师的一种挑战。老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老师在上课之前,要查找大量的案例资料,要了解和掌握哪些案例是对学生有用的,哪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案例在课堂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所感悟,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每个学生都是爱听故事的,尤其是趣味性强的故事,将故事的形式引进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充分地调动了课堂的活跃性,提高了教学质量。故事多多少少都会与日常生活有联系,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可以加强对日常生活的了解,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发展。

[1]贾荣利.情境体验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4(12):22.

[2]严小玲.聆听解读故事感悟体验人生:“故事教学”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实践与案例解析[J].中等职业教育,2010(10):10-13.

猜你喜欢

活动课案例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活动课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