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

2015-08-15汤效昌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真实性史料证据

汤效昌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三营中学)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中学生证据意识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所学历史事件或者人物产生探究思维,善于去探究证明事物的真实性,辨别所需要史料的真伪,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解释历史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

一、历史证据意识的概述

从历史学的角度看,“历史证据”既属于史料又区别于史料,它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是指能够对某个历史问题有论证价值的历史材料,是一部分史料,而不是该课题所研究的全部史料,它能够使历史事件清晰,证明历史事件的真实性。而历史证据意识则是指人的头脑对于能够证明某个历史事件真实性的有关事实或者材料的一种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二、培养中学生历史证据意识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是历史学科的要求

历史的本质属性是“真”,因此历史知识是否真实可靠,就要看考查它的证据是否可靠充分,作为中学生,要勇于追求坚实可信的史料证据,对历史资料进行搜集、整理、辨别真伪,最终获得能够证明历史真实性的史料,切不可盲目地记忆历史结论,要有依据地还原历史的真实性。

2.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是课程理念和目标的要求

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教育部明确提出中学生历史课程标准由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都体现出证据意识的重要性。中学生的历史教学要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事实,客观、理性地评价历史,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倡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对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

3.培养学生证据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我国一直强调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而树立学生重证据的意识,就是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严谨求学的态度,重视科学文化的基本素质教育。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认识和了解历史发展进程,更好地认识当代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的策略

1.教师要提高重证据的历史意识,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中学生的历史教学主要通过老师把教材上的知识讲述给学生,帮助学生获取历史知识,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重证据的意识,要让学生明白,历史是发展的、前进的,是过去了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它不能重演,要靠证据来证明,比如在讲原始周口店人时,要告诉学生化石是其主要证据,通过考古工作者发现化石来判断原始人居住的部落以及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教师要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应选择“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主动探讨,积极思考,并保持开放自主,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延伸,从教材到史料,如在讲授《西安事变》时,教师通过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使学生直接接触承载历史信息的史料,把《中央日报》《解放日报》和《大公报》等不同媒体关于《西安事变》的报道进行研读,进行对比,找出问题,并结合报纸的办报背景,让学生形成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方式,在阅读史料的同时也要关注史料的背景,从而做出客观的判断。

另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进行历史话剧的表演,使历史事件反映到现实生活中,供学生体会和思考,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候,就签订条约一事,可以编制成历史剧,分配角色如李鸿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等进行排练,搜集资料进行编写,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下,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切实地感受历史人物内心的独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历史博物馆或者历史遗址进行考察,搜集故事传说,补充教材内容,锻炼学生的考察能力。

2.选用合适的教材和影视资源

当前历史教材有很多版本,因此选择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一般情况下,图片和材料都是从具有可信度高的史料中筛选而来的,并且符合当时的学习阶段,框架清晰,历史时间顺序安排合理,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另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资料,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通过刻画某些历史人物,叙述重大历史事件,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重证据意识。

在学习历史课程中,教师要树立求真务实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通过积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重证据意识,善于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搜集史料、阅读和运用史料,不断推动历史教学的发展。

薛军.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3(01).

猜你喜欢

真实性史料证据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广告的真实性
对于家庭暴力应当如何搜集证据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手上的证据
手上的证据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