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趣味

2015-08-15陈玉芳李传辉

新课程 2015年12期
关键词:趣味教学活动语言

陈玉芳 李传辉

(吉林省扶余市弓棚子镇第一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是引导学生认识语言文字,感悟文化熏陶的关键时期,丰富快乐的学习感受能够对学生起到促进学习情绪,简化学习难度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如何自然地形成趣味衔接,如何让趣味感受深入学生内心,这是教师需要着眼的教学前提。

一、注重语言艺术,提升趣味氛围

教学语言是教师授课的直接表现形式,教学语言的展示效果能够随时调整课堂氛围。为此,教师要注重语言艺术,为教学语言融入多元素、多形式、多趣味,让课堂氛围随之而升,让学生的情绪也能充分爆发。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能只是在语言的组织、表达上下功夫,还要立体“包装”教学,利用表情、语调、肢体动作等小细节,让教学语言生动起来,充满感染力,让学生在快乐氛围中感受到趣味。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标点符号的争吵》一课时,教师用幽默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自然地表演起标点符号的争吵场景,还别出心裁地列举了书本中没有提到的标点符号。到位的语言艺术,将课堂氛围烘托得积极热烈,学生也感受到由衷的快乐。由此可见,教学语言一定要充满灵感、贴近学生需求,才能够带来趣味满溢的课堂效果。

二、利用感官感知,吸引趣味关注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常常强调的是听、说、读、写这几个基础学习方式,而要想更深入地学,更自主地体会,就必须切入感知角度。语文是一门感性学科,语文学习内容除了字词、语言,还有丰富的精神世界,这也是教师所不能言传的部分,学习中的趣味也来自于此。学生只有充满探究欲望,感受到学习内容快乐、积极的一面,才会加大课堂投入度。感官感知在此发挥出巨大的情绪感染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设备来加入教学引导,为学生呈现出一个全面、综合的感官世界,让学生从听觉、视觉、思觉几方面催化学习感受,提升学习欲望。单从书本上传输知识,难免乏味、单一,而运用声、光、影、音的效果却大不相同,学生有了直观感知,能够确切感受到知识的立体应用,同时,学生喜欢新奇的普遍学习心理也会让学习感受变得快乐起来,从而也能更自主、更深入地去捕捉学习中的趣味。

三、开展多样活动,增强趣味体验

教学活动是教学的必要组成,教学活动的丰富性、灵活性能够发散趣味体验,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以致用。小学语文教学,更应该注重教学活动的开展,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活动的自由、创造特质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快乐感知。此外,活动的多样性选择、充实体验过程,能够让学生充满新鲜感和投入感,并能收获单一“听讲”模式所无法带来的个性化感受,丰富的互动、有针对性地实践,让学习中的趣味效果显而易见。在实施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认知习惯,是否具备全面调动的特点。例如,学习小学语文《四时的情趣》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寻找四时的标记”活动,让学生用物品来代表四季。学生响应积极,所寻找到的物品也丰富多样,有雨伞、纸花、对联、丰收图等,活动的过程欢乐十足,活动的结果也令人满意。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习中的趣味感受更加丰富,更加深入。

天真好奇、爱笑爱玩的小学生所需要的不是沉闷的课堂与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这个广博深厚、精神灵动的世界里,学生应该得到的是充满趣味的引导和快乐的学习感受。教师要将深度感受、自主体验等教学思想落到实处,让语文课堂趣味十足,绽放异彩。

猜你喜欢

趣味教学活动语言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