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戏剧小品中音乐的有效运用

2015-08-15陈恩佳

新课程(下) 2015年3期
关键词:小品戏剧舞台

陈恩佳

(浙江省杭州市艮山中学)

·编辑 马燕萍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由文学、表演、美术、音乐等众多因素综合形成了戏剧艺术独特的美学价值。其中,音乐更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早在戏剧形成时期,音乐就伴随着剧本的故事情节,同诗歌、舞蹈、雕塑、建筑等成分结合于一体,交融在以演员表演为主的演出艺术之中,使音乐成为综合戏剧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中,音乐作为剧本结构的有机部分,则已紧紧连结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密切配合着人物的行动,在演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代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已经将戏剧同歌、舞结合起来,并且形成了有乐有舞的戏剧雏形。由此可见,不论外国或中国,自古而今,音乐和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音乐的因素渗入戏剧之中,并与戏剧密切结合,加以运用,已成为综合演出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

高中音乐课程改革要求每所学校在开设好必修课程《音乐鉴赏》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从2008年至今我们学校一直开设《戏剧表演》这门选修课程,课程内容是根据高中生的特点,选取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某些作品改编而成,并以戏剧小品的形式进行表演训练。下面,笔者就音乐在戏剧小品中的特点、功能运用以及选择等几个主要问题,加以分述。

一、戏剧小品音乐的特点

我们知道,一般的音乐作品,是作曲家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可以自由地选择题材与主题,采用任何形式和方法,独立地创作出诸如交响乐、协奏曲、奏鸣曲、独唱曲、重唱曲、合唱曲等纯音乐性质的作品。它与诗词、小说、绘画、雕塑一样,成为不受别门艺术约束和限制而能独立存在、独立演奏的艺术。音乐一旦同剧本结合,音乐的性质就起了根本的变化,它不但难以独立存在,而且只能隶属于戏剧小品艺术中的一种因素,为演出的主体——演员的表演起到辅助的作用。

1.协调性

戏剧小品音乐有点雷同于舞台话剧音乐,它不再是自由自在的心情显现,情绪宣泄,它受到剧本与舞台构思的制约,要与全剧矛盾冲突、人物动作、思想情感相协调,而且还要在风格上相一致。音乐在整出戏中占什么地位、有多重分量、需要多少段落等都要服从演出的内容,不能独立,片面突出自己,也不能无所作为,可有可无。否则,便失去其音乐存在的意义。

2.片段式

与独立音乐的完整性相反,戏剧小品音乐大多是片段式的。没有连贯不断的时间长度,也不需要严格鲜明的曲式结构形式。但音乐需要有动力,迅速发展,富于变化,特别要求能迅速推出高潮或迅速终止的设计。

从以上的论述、对比中,不难看出戏剧小品音乐的特性与含意,即是:音乐系指综合艺术中的一种成分,它需在剧本和总体构思的制约下,采用分段展示的音乐结构形式,专为辅助戏剧小品的演出而创作或配置。

二、戏剧小品音乐的功能与运用

一般音乐作品主要是通过旋律的行进过程来描绘社会生活与大自然的各种景象,表达出喜悦、欢快、哀怨、悲痛、恐惧、愤怒等各种情绪,反映思想内容与精神世界的本质。一部立意深刻、内容丰富的音乐作品,具有巨大的力量去唤起人们的生活联想,激发情绪,引起共鸣。这种音乐本身所固有的感染力,作用于戏剧小品中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优秀的音乐,在协助传达剧本主题、推动剧情发展、渲染舞台氛围、增强艺术完整性等方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1.深化剧本主题,烘托人物心理

音乐是一种表达情绪和情感的艺术,它主要通过富有节奏性的旋律来概括、描绘所反映的形象内容,虽然很难达到对某一具体事物作出理性的表述,但是它却能对某一事物抒发出应有的态度和情感。因此,音乐能起到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展示人物之间关系、突出主题思想的功能。

2008年我们选择了高中语文课本中史铁生的一篇文章——《秋天的怀念》,将其改编成戏剧小品搬上舞台。故事讲述了作者在双腿瘫痪以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母亲却默默地忍受,不但不责骂他,反而以一颗慈善宽容的心来关爱他、照顾他。后来,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他去看花,结果花没看,母亲就永远地离开他了。可是母亲临走前,还记挂着儿子,让他记着去看看“北海的菊花开了……”。整篇文章伤感、淡雅、平静,描述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无尽的爱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最后又借北海的菊花,体现出作者要勇敢活下去的勇气。

基于对作品的理解,选择了小提琴曲《爱在深秋》作为主题音乐,在最感人的几个场景都加以音乐的运用,帮助深化剧本主题,烘托人物心理。(见下文)

场景一 作者对母亲、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小提琴曲《爱在深秋》婉转而深情的吟唱。(音乐)

吟唱着一种思念,撕开的是一种心碎的记忆。(作用)

场景二 母亲因为儿子答应去北海看花,开心地坐在一旁回忆儿子小时候的故事。

音乐中奏幽幽的长笛恰到好处地叙说着过去的美好时光。(音乐)

轻轻揭开记忆最深处的伤感,往事如温开水般被日子吞进时间的痕迹里,留下的是无限的遗憾和愧疚……(作用)

场景三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花。我和妹妹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要好好儿活……”

小提琴深情反复地吟唱着秋天的旋律,音乐伴随着尾声渐渐上扬。(音乐)

一遍遍叙述着兄妹俩对母亲无尽的思念,更是借着各种颜色的花朵烘托出作者要勇敢活下去的勇气……(作用)

通过上述场景可以看出,主题音乐通过特定的乐段,或截取主导旋律在情节发展及人物行动的关键处,不断地再现,紧密地配合着戏剧演出,以剖露人物情感特质、充实和延伸人物的复杂心理生活。使观众在通过视觉形象的同时,获得听觉形象的感染,从而加深对全剧主题的印象。

2.渲染舞台气氛,描绘特定环境

当人们进入规定情境之后,耳朵就变得异常敏感,声音的作用也一下子就凸显了出来。音乐语言是一种饱含着“有声的感情”的语言,它的直接感染力超过任何艺术品种,因此用它来渲染舞台气氛,加强剧中某一特定环境,或者揭示语言所包含的潜在情绪是十分有效的。

2009年元旦,根据2008年汶川地震而创编的戏剧小品《亲爱的小孩》:在风雨交加的日子,小女孩哭喊着寻找妈妈,而她却不知道父母已经永远地离开了她,解放军循着声音找到了她,最后在老村长的劝说下孩子随着医护人员安全撤离。其中所运用的音乐音响对渲染作品的舞台气氛、描绘特定环境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见下文)

场景一 开场,舞台上空空如也,漆黑一片,没有一个演员。

(1)风雨雷电声;

(2)灾情通报的广播声;

(3)军号声、跑步声、报数声、部队的集合声、车辆的发动行驶声(音乐)。

告诉观众自然灾害的起因,让人们好像看到了千军万马进军灾区的场面……(作用)

场景二 “妈妈……妈妈……”,小女孩不知道父母已经永远离开了自己,她哭着在风雨中寻找、叫喊着妈妈。

轻轻的背景音乐——小提琴演奏的《辛德勒名单》的旋律如泣如诉、委婉凄凉,让人柔肠寸断。(音乐)

刻画深重的灾难主题,舒缓沉重的幽怨旋律,如同失去双亲的孩子在含泪倾诉心声,娓娓道来……(作用)

场景三 小女孩在解放军哥哥的背上,随着医护人员、村干部安全撤离。

歌声《亲爱的小孩》随着人群的出现渐渐从远方传来,由弱变强,变得越来越坚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明亮。(音乐)

仿佛让人们看到了风雨过后的彩虹,看到了灾难过后充满希望与光明的明天。(作用)

整个剧中所需要的紧张激烈、凄凉哀伤、温暖关爱的场景气氛,所有这一切都是依靠音乐营造出来的。这种音乐的特殊功能就在于它能起到某种音响转化的作用,这是别的艺术做不到的。

3.伸缩舞台时空,帮助换场过渡

戏剧是一门假定性很强的艺术,它反映在舞台时间的流逝上,往往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舞台时间的流逝与实际生活所需的时间基本相一致。第二种是实际生活时间流逝得较短,而舞台假定时间则得到了延长。第三种实际生活时间流逝得很长,而舞台假定时间则获得了缩短的效果。尤其是后两种情况,需要借助音乐的手段,造成舞台假定时间的延长或缩短,使观众对演出中假定时间产生一种幻觉,从而去相信舞台上所经历的时间进程和长度。

2013年,我们排练了戏剧小品《一碗阳春面》,剧本是根据上海市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剧中时间跨度十几年,涉及三个不同场面,如何在十五分钟内体现这十几年的变化、三个不同的场面,除了舞台背景、演员的化妆、舞台表演之外,音乐在剧中帮了很大的忙。(见下文)

场景一 大年夜的九点钟,面馆老板正准备关门打烊,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走了进来,“呃……阳春面……一碗……可以吗?”女人怯生生地问。

稀稀拉拉的鞭炮声。(音乐)

暗示着过年,但似乎这年过得并不怎样,也许生活过得非常的艰辛。(作用)

场景二 一年后,面馆的生意兴隆,九点一过老板夫妇谁都没说什么,似乎是在等待什么。

稍稍长大的俩孩子穿上新衣服一路小跑来到面馆,“老板娘,我们来吃面。”

“呃……阳春面两碗……可以吗?”母亲怯生生地问。

一曲欢快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音乐)

将舞台的节奏加快了好多,暗示着家境的好转。(作用)

场景三 十几年来的大年夜,面馆二号桌始终放着“预约”的牌子,可是,再没有看到母子三人的身影。突然店门被拉开了,两位西装笔挺的青年走了进来,“呃……三碗阳春面,可以吗?”母亲平静地说。

网络流行歌曲《两只蝴蝶》。(音乐)

暗示网络时代已经到来,将时间往后推移了十几年。(作用)

三段不同音乐的运用,来处理舞台上三幕不同的时间:稀稀疏疏的鞭炮声暗示着节日,但似乎这节过得并不怎样,也许生活过得非常的艰辛;欢快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将舞台的节奏加快了好多,暗示着生活的好转,同时也将时间推后了一年;曲调清新、歌词诙谐的网络歌曲《两只蝴蝶》,暗示着已经进入网络时代,将时间往后推移了十几年。三段不同的音乐使得舞台时间得以延伸,帮助演员在舞台创作中进入一个剧本所要求的场景。

4.把握戏剧节奏,推动剧情发展

剧作家张骏祥先生说过:“节奏不是我们拙劣的语言文字所能解释明白的一种艺术素质。节奏可以由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传达,然而节奏的感应与欣赏却似乎依赖这五觉以外的另外一种什么感官。节奏所需要的条件是:一个空间或时间的尺度,一个时间或空间的过程,当这两种东西完美无间地配调起来的时候,结果就是节奏。”无论如何描述,节奏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定的感知力。

音乐在节奏上的处理对舞台表演艺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往往被比作成“情感的深入”或者说是“情绪的补充”。生活中往往在看见或者听到一件悲惨的事情时,由于人的怜悯之心,对受害的主人公的处境抱有同情态度,但是很快就会被周围的环境所打破,情绪转变得会很大。但在剧场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如果加上音乐情况就不同了,人的情绪就会始终停留在这个悲剧的事件上。通过音乐在节奏上的变化,故意把背景音乐拖长,配合着舞台上的画面感,观众就不自觉地跟着音乐去体会表演,也就更加使情感深入剧中的人和事情上。

小品《一碗阳春面》就是充分运用音乐,对作品情节的节奏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让伤感、向上的氛围贯穿于整个舞台。(见下文)

场景一 母亲告诉两个没有成人的孩子:因为父亲的去世,家中欠下了好多债,所以日子过得如此艰难,年三十晚上,母子三人才买了一碗面……

《渴望》主题曲的旋律轻轻响起,乐曲开始以起伏相差大七度的大波浪进行。(音乐)

预示着主人公起伏多变、坎坷不平的人生,以及面对坎坷的命运母亲心里极度的动荡不安。(作用)

场景二 由于母亲的辛勤工作,加上孩子们的努力和好心人的帮助,一年后已经将家里的债还了……

音乐《渴望》主题曲中段下行的小波浪连续进行。(音乐)

吻合了主人公命运的多舛以及对真诚生活的向往。(作用)

场景三 十几年后,两个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大儿子成为一名医生,二儿子也已经大学毕业,一家三人再来吃面,感谢曾经帮助他们的好心人……

《好人一生平安》主歌旋律委婉抒情不断反复;副歌旋律推动尾声进入高潮。(音乐)

犹如新老朋友倾诉似的语调,似乎又是新老朋友之间的祝愿——好人一生平安。(作用)

音乐是一种手段,是一种艺术化的处理。一部戏剧在舞台上用音乐给观众制造出相应的情景,通过对节奏的运用,把观众置身于剧情当中,之后再把情感带到剧中,使观众误认为是生活的再现,自己就已经把自己定位在规定的情景里了,这是一种聪明的艺术处理。

三、戏剧小品音乐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作为戏剧的创作者和组织者,必须把音乐的成分,纳入总体构思中来,成为完整演出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体现在舞台上。应以剧本为依据,遵循生活和艺术的规律,对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取得一致的认识,并统一在演出构思的基础上,才能进入音乐的总体构想和分段设计。只有这样才可把音乐同舞台演出融为一体,以免相互脱节,彼此游离。

1.音乐不宜过长

短的音乐与演员动作配合较易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音乐长期出现,尤其在作为气氛衬托使用时,由于缺乏动力及运动感,效果易于平淡。所以要选择有利的起落点,如高潮之类,将音乐分成略有间断的小片段,更能有助于剧情的进展。

2.准确把握音乐频率

音乐有不同的频率,可以混合在一起同时对听觉起作用。但音乐若与台词同步,不宜选用交响式的乐曲,两者容易重叠甚至干扰,选用单乐器主奏的乐曲效果会好得多。音乐的频率应高于或低于人生频率才有艺术感染力,把两者响度的比例控制在3∶7左右,台词不会被音乐遮盖,音乐也不致听不清。

3.精心选曲

应当尽可能选择观众不熟悉的乐曲,最好是无标题音乐。使乐曲的情绪色彩不固定,有利于观众的正确接受。音乐要简洁、洗练、单纯、鲜明,既要使观众易记易懂,又要有它的深刻含意和艺术感染力。

4.多方结合

当进入剧场合成、彩排、演出时,除掉音乐需进一步配合表演外,还应特别注意音乐同布景、灯光、服装、道具等艺术成分的结合。

5.慎用歌词

因为歌词的出现,容易干扰剧中语言的正常表达,容易让观众将歌词与戏剧情节相联系,而戏剧小品中的音乐大部分都非原创音乐,往往是从众多现成音乐中选择截取,所以歌词很难与剧情相吻合。即使是选用某首歌曲,最好是用其旋律,只有在剧情需要或歌词内容和剧情一致,选择其中比较恰当的部分,那是可以用的。

戏剧小品的音乐要受剧中规定情境的制约,受语言的制约,音乐只是辅助手段,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发挥,否则就要影响语言和剧情的正常表达。但是,音乐决不是可有可无的消极因素,而是能够深化文学主题、加强艺术感染力的积极因素。简言之,音乐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听觉手段来强化舞台冲突,揭示出人物之间的相互行动,通过行动塑造形象。这是戏剧小品在创作中为揭示冲突、展现行动、塑造人物形象所作的“听觉化艺术处理”。

[1]李飞雪.影视声音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01.

[2]张仲年.戏剧导演[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07.

[3]张晗.浅析音乐音响在话剧表演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05).

猜你喜欢

小品戏剧舞台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有趣的戏剧课
《临宋人小品》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