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作文题材生活化的尝试——寄宿制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的探索

2015-08-15瞿兰英朱仲祖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17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生活

瞿兰英 朱仲祖

(甘肃省皋兰县瞿家尖小学;甘肃省皋兰县高山小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强调作文教学要培养观察、思考、表现等能力,要求学生在作文时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是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习作的题材上存在严重的雷同问题,相当一部分作文是抄袭套用范文的,如写体现人间真情的习作,全班20 多名学生,不是写下雨天送伞的,就是写公交车上让座的。学生在作文时常常找不到适合他们写作的题材,出现“编、抄、套”等现象,很难从中触摸到生活的气息。原因如下:

1.平时不善于积累题材

小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是感性的,也有很大的随意性,再加上玩性大,忘性更大,所以,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不管是有趣的游戏,生动的课堂,优美的大自然,也常常是熟视无睹,不屑一顾,没有记录与积累的习惯。到习作时,就会出现搜肠刮肚,无从下笔的窘境,因此,也就只好东拼西凑胡乱交“差”了。

2.缺少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而在寄宿制学校中,学生课余生活枯燥,乏味,因为寄宿在学校里,每天除了学习之外,很少有广泛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而双休日、寒暑假又整天待在家里看电视。如果不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又怎能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作文来呢?

3.课堂上没有激发兴趣、打开思维的大门

因为应试思想特别严重,习作又是一个漫长的提高过程,所以大多数老师都是让学生借鉴模仿,甚至背诵为主,而作文训练时,如果没有运用多种手段,没有选择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把作文课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紧地联系起来,学生作文就没有兴趣,很容易产生“交差”的心理。

笔者认为,现实中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开拓;家庭及生活中实施的相对封闭式管理又限制了学生认知世界、了解大自然的自由度;学生的任性、想当然又将生活中扑面而来的各种信息直接熟视无睹或一笑而过。量变的过程不存在,又如何要求学生实现质变呢?

一、利用班主任与语文学科老师的双重身份,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本校是寄宿制小学,学生的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这为班主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到生活中去学会观察、积累材料,选择材料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虽然我们的学生对外界生活接触不多,但其实每时每刻,学生们都在接触一些人和事。如果有敏锐的洞察力,就能捕捉到别人不注意的细节,找到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题材,写出内容充实,事例具体的文章。因此,我们要启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留心生活中一些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人和事,主动地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如:宿舍里的兄弟姐妹式的关爱,课堂上的你争我赶,课间的嬉笑玩闹……无一不是孩子们写作题材的来源。

二、利用生动活泼的实践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要善于利用实践性活动本身生动活泼的形式去激发学生内在的兴趣。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越投入,作文题材就越丰富,也越可能将事情写具体。因为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增加见闻、认真体验,才会有新鲜的收获,有真切的感受,也才会有倾吐的需要和欲望。这学期,我组织学生参加了许多活动:设立了班级舞蹈小组,学生自编自演,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开展了“十字绣”兴趣小组,对“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有了更深的感触;班级小品组更是花样百出,选材于学校生活,在娱乐的同时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精彩纷呈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使学生兴趣盎然,获益良多。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引导他们回忆叙述活动的进行情况,交流收获和感想,既活跃了思想,沟通了情感,又训练了作文。

三、大力推进儿童阅读,丰富学生的写作资源

杜甫有一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中可以看出,多读书对于写作有很大的帮助。阅读对于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是不能忽视的,阅读的过程是积累的过程,学生有了丰富的积累,才会在写作时得心应手,不至于无从下笔。学期初,我让学生从摘抄课内精彩句段开始,一段时间以后,再推荐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学生自然而然也会去积累课外书籍中的精彩段落,每周五,我都安排一节好段好句赏品课,学生纷纷拿出自己摘抄的精彩片段进行展示,好多同学还不忘在后面加上几句自己的感悟,有些同学甚至进行仿写,或者和著名作家们进行赛写。例如,我班同学在学完萧红《祖父的园子》以后,还写了《我家的园子》,从谋篇布局到佳句妙语的运用,不乏大家的风范。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在习作时不在东拼西凑,如泉涌般自然流淌于笔尖。于此同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于课外阅读的延伸,如笔者在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课时,更注重于名著的导读,以便引起孩子们广泛的阅读兴趣,从作者曹雪芹的人生经历,生活背景入手,以诗词为影子,从王熙凤的名字讲起,引导学生品阅每一位人物独特的个性特点,感悟曹雪芹传神的人物描写。孩子们在品读《红楼梦》中引发了人生思考,懂得了人生的跌岩起伏,生活的变化多端,对于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四、督促学生坚持写好日记

要想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写日记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为日记取材广泛,形式自由,想写什么,想写多长,都由自己决定。只要让学生留心观察,勤于动手动脑,就有东西可写。所以说,日记是为学生写作积累素材的最坚实的基础。因此,坚持写日记,坚持写好每一篇日记中的每一句话,也是积累素材的有效途径。

“循环日记”是我为班级准备的一本记录本。学生每天用三言两语记上当天发生的有意义、有趣的事,不强调有头有尾,也不强调文字优美生动,而着重强调真实,强调句子通顺,让学生把自己的见闻、活动、感受朴朴实实地写下来。这样每天注意材料的积累,到作文时,就不愁没有内容可写了。每天都进行的练习,还能够使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得到培养。

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虽然学生习作时在结构及语言表达上仍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在选材的范围、角度及深度等方面都有较明显提高,有几个作文水平能力强的同学,在老师及家长不作指导,受外界干扰的思维局限少,更能写出有自己风格的文章。

当然,这种教学方式由于选材比较广,不利于教师作篇章结构及语言文字方面的统一辅导。但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开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无疑起到了很大作用。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刘明礼.看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落到实处.2010.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生活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