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阶段开展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以广州市白云区太和第二小学为例

2015-08-15管贵仁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17期
关键词:太和国学传统

管贵仁

(广州市白云区太和第二小学)

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视对人心灵的陶冶,《四书五经》均乃儒家为医人心而立之方。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学生道德品质修养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让孩子在大脑发育最迅速的年龄阶段,通过接触中国各式各样的传统文化,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为其成人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广州市白云区太和第二小学作为一所城乡结合学校,一直秉承太和地区丰厚的文化底蕴,坚持“以和为根,以雅育才”的办学理念,以“和雅教育”为特色发展定位,着力培育通晓国学经典的少年儿童,力图将国学文化精髓发扬光大。因此,如何在该校深入开展国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阶段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

小学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启蒙时期,尤其在以进行传统教育为特色的太和第二小学,通过教师讲授传统美德,向学生讲解国学的内涵,将传统文化的理念根植于学生心中是日常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太和第二小学位于城乡结合部,学生群较为复杂,家长们的文化水平也参差不齐,加之如今互联网盛行,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流行文化”充斥着学生们的生活,更容易助长他们肤浅、浮躁、“重名利、轻修养”的不良品行,部分学生在文化素养方面已出现明显的“营养不良”,滋生出自私自利、好吃懒做、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因而,让他们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

传统课堂教育侧重知识与意识形态教育,缺失的是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太和第二小学目前所推行的国学教育,旨在让学生从小开始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树立坚定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让学生徜徉于国学经典之中,感受着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如此,才能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不忘民族精神,不卑不亢,自强不息。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当前,太和第二小学选用的国学教育教材主要以浅显易懂的古典经文为主,如《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这些经典著作意存高远,其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不仅使学生们对古典文化产生极高的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其优雅的情怀及品味,其中不仅包含文学,还蕴涵着美学、哲学、德行的深刻含义。学校试图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深深感染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开启学生心智和养成美好德行。

二、小学阶段开展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实施国学教育的思想障碍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在校内开设国学教育课程,太和第二小学亦是其中一员。自2003 年以来,学校开设国学教育课程,迄今十年有余,由于教育水平的参差不齐,直接导致成效大打折扣,加之学生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因无法领会国学经典著作的深刻含义而产生误解,始终难以认同国学教育“润物无声”的作用;个别家长甚至认为,国学教育是复古、守旧的,不该给学生从小灌输落伍的教育,抵触情绪严重。

(二)国学教育过程中的问题

由于学校分成3 个校区,师资不同,生源不同,国学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难以满足学校对于国学教育在全校范围内推行的需求。此外,目前该校的国学课程大多仅仅停留在文学鉴赏层面,而对于学生品德修养的教育则涉及尚少,成为该校国学教育的一大软肋。

(三)校内推行国学教育的阻力

太和第二小学开设的国学课,主要以诵读《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经典著作为主,但由于教师的国学素养有限,部分教师缺乏参与教学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教育观念有待更新,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有待改进,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开发尚未形成体系,国学教育团队建设明显滞后,这些都直接影响了该校国学教育的深入推行,致使国学教育规模始终停滞不前。

三、小学阶段开展国学教育的策略

(一)认清国学教育意义,确立目标和方向

广州市白云区太和第二小学是一所以国学教育为特色的学校,一直秉承中国传统的和雅文化,在同类学校中率先开设《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等国学启蒙课程,倡导以潜移默化式的教育方式开拓学生视野,使其心胸志趣、人格教养得到明显提升。长期以来,由于人们自身学识修养的欠缺,使得对诸多国学经典形成了严重的误解,从而让很多人对推行国学犹豫不决。因此,只有正确的理解经典,确立“修身立德”的目标,从而才能有效地保证太和第二小学国学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认清教育的本质,丰富国学教学内容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以道德为手段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能成为人,而非动物。太和第二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要使懵懂无知的小学生们逐渐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获得智慧的启发,从而使他们能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即便将来步入纷繁复杂的社会也能够处之坦然,可以参与建设和改造社会的种种活动。因此,学校对于国学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文学层面的解读,还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国学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选用适合的校本内容。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

太和第二小学要实施国学教育,就必须坚持以学校为本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同时,要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发展的差异。目前,该校的国学教材主要是低层次的启蒙国学经典,显然已不适应不同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需求变化,因此,立足本校实际,开发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校本课程已迫在眉睫。例如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弱,但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适合选择《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国学经典作品,以教师讲解、学生诵读和课外实践为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高年级的学生理解力强,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适合选择《大学》《论语》《老子》。

(四)国学校本课程的实施

当前,太和第二小学的教师队伍水平发展不均衡,加之横跨三个校区,进一步加大了优质师资流动的难度。对此,该校应当积极调动全体教师的参与性,组织教师参加专题培训,并将培训作为日常科研活动而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强化教师们对国学经典的认知和理解,把握教学内容的准确性与针对性,大力提升教师国学素养水平。同时,要鼓励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可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如国学知识竞赛、国学心得体会交流会、公德比赛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1]田立君.小学阶段国学教育及其研究的现状、问题与成因[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3,(07).

猜你喜欢

太和国学传统
“垂”改成“掉”,好不好?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天一阁旧藏《太和正音谱》考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新刊《康太和墓志》考释——兼论敦煌文书P.3885中的唐蕃之战
老传统当传承
盐谷温《太和正音谱》排印本研究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