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未来有用的人才

2015-08-15李玉红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17期
关键词:意识情境环境

李玉红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实验高级中学)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教。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学不光是简单的传授知识,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不能只让学生“学到什么”,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掌握了方法,终身受用。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培养未来有用的人才,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运用生活案例——培养有生态意识的人

培养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使学生深深懂得地球是人类的家园,自己是大自然的一员,而不是大自然的主宰。地理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给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土地、阳光、空气和淡水以及广袤的空间和活动场所,离开了环境人类将无法生存。当前人类的种种行为,如滥伐森林、过度放牧、无节制地抽取地下水,对矿产资源采富弃贫,滥采滥用等,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让学生产生一种危机感和责任感,自觉地运用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处理生活、指导工作。

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应该从小培养,列举当前困扰人们的雾霾、沙尘暴、暴雨、洪涝、干旱等实际材料,让学生懂得当前人类正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出现空洞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这些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与环境的对立和统一的关系,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及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一方面,按自然规律办事;另一方面,提高人类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主动地去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努力促成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统一,形成生态意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主张独立思考——培养有竞争意识的人

刻板、压制、不得越雷池一步的教育氛围,使我们与诺贝尔奖这类的国际顶尖奖项擦肩而过,任何一种稍有思想的行为都会判定为“离经叛道”。当然,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需要引导的,成长的过程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这正是教育者在培养学生成才中最为重要的意义与命题。但引导不意味着压制,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成才成人,不是说教育者自己画一个框框让孩子只能在里面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说,我们教育的失败正在于此,替孩子思考,或者告诉孩子必须怎样思考,久而久之,他们也就失去了思考的动力与能力。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增强竞争意识才是教育的意义。立足国情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没有竞争意识的民族是劣等的民族。新加坡国土狭小,资源缺乏,人口稠密,针对这一国情,新加坡采取教育立国的方针,教育学生要树立国际意识、争取生存和发展的意识,使新加坡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而我国,虽然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提升了综合国力。但是,目前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如我国人口基数大、整体素质较低,人均资源不足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面临竞争我们要立足国情,树立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意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就应不断把当今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北美、西欧、日本等发达国际和地区的发展状况,把现代地理研究的新成果、新发现纳入到高中地理课中,以缩小教学内容与现代世界面貌、与现代科技间的差距。这也符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即培养未来有用的人才。

三、组织合作探究——培养有协作意识的人

合作学习,就是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展开学习,互相帮助,来学习某些材料。其关键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和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成为具有协作意识的人。

首先,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开学伊始,通过考试,我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每个班都组建了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六人,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各自的任务和义务,形成共同负责的体制,合作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必须对小组负责,各小组必须对全班负责。为形成集体负责的体制和风气,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应能保证组员轮流担任各种不同角色(如组长、目标检测员、记录员、激励员)。

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一般说来,在实际教学中越带有情感教育的目标,所要学习的知识越复杂难掌握,所需教材设备越不够用,越需要学生相互借鉴学习技巧,就越应该使用合作学习。高水平的概念推理的问题解决在教学中所占时间比例最大,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技巧,最适于使用合作学习。

四、创设民主氛围——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人

教学实践证明,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优途径。教学情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想象。教学中要想创设情境,开阔学生思路,诱发灵感,启迪创新,必须发挥教师、学生、教材、教具等方面的优势,适度把握每个教学环节,减轻学生负担,实行讨论、启发、表演等方式,突破课堂狭小空间,增强课堂的丰富性,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应极力避免引起学生害怕的心理压力。营造和谐宽松的气氛,自由的环境。害怕会阻碍学生通向新的思维,不利于发现和创新。创新思维只有在自由、宽松的空间中才能得到发展。因为没有宽松的环境,小学生就没有自主性,而没有自主性就不可能有创新行为。情境教学特别强调宽松的学习情境的营造,让教学情境中的师、生、境诸因素产生互动,从而形成利于创新、易于创新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在宽容的情境中自由驰骋。

其次,教学中要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使教学相长,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创新氛围的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支持性环境中学习。而在情境中促进师生互动,则有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探索、发现、创新的快乐。教师的信任就是学生创新潜能的支撑,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

眼界和视野决定了教学主张,教学主张左右着教学行动,以上将是笔者今后教学的方向。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教一辈子学生,一辈子培养未来有用的人才,这将是我毕生的追求。

猜你喜欢

意识情境环境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环境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