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湎佛光,缅甸惊艳之旅

2015-07-27楚鹏

今日民族 2015年12期
关键词:缅甸人蒲甘曼德勒

文·图 / 楚鹏

沉湎佛光,缅甸惊艳之旅

文·图 / 楚鹏

仰光:精神支柱大金塔

缅甸,印象最深的便是随处可见金碧辉煌的佛塔。由于佛教是缅甸的国教,全国5000多万人口中,85%以上的人笃信佛教,历代国王、领袖和人民都热衷于修建佛塔。据说,在缅甸6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建有各式各样的大小佛塔330多万座,堪称世界上佛塔最多的国家。在众多的佛塔中,尤以缅甸最大城市仰光的大金塔规模最雄伟,历史最悠久。

金碧辉煌的仰光大金塔,始建于2500多年前,经过历代王朝的不断修建,仰光大金塔现在塔身高112米,底部周长427米。佛塔由砖砌成,塔身贴上了重达七八吨的黄金,塔顶罩着一个5米高、1.25吨重的金属宝伞,伞尖顶还有一个直径27厘米的金球,球上镶有5000多颗钻石及2000多颗宝石,其中最大的一颗钻石重68克拉。在大金塔的周围,还有68个大大小小的金塔,使这一组建筑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塔建筑群之一。

天还没亮,我就来到大金塔,绕着金塔走一圈,处处可见信徒们在礼佛、诵经、静坐或贴金。在大金塔的底部平台四周,还立有缅甸人用来计算出生生肖的八种动物的雕像,每个动物的后面有一尊佛像,佛像下面是一潭清水。前来朝拜的信男善女或是观光的游人会把鲜花编成的花环挂在佛像的颈上,然后再用勺子舀水淋在佛像的身上和头上。相传这样浴佛可以洗去自己身上的晦气,并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据说,仰光大金塔珍藏有佛祖释迦牟尼的八根头发,所以对缅甸人来说,金塔除了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圣地外,更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一生中无论如何都要到此参拜一次。

蒲甘

特别提示:看看你的生肖守护神

缅甸人也有自己的生肖,不过,缅甸人的生肖共有八个,按照星期来划分。一个星期不是只有七天吗,为什么会有八个生肖?原来星期三的上午和下午被划分成不同的生肖,而不同的生肖,也象征着不同的性格。

星期一出生的人属老虎,做事仔细,要求较高,是个完美主义者。星期二出生的人属狮子,自尊心比较强。星期三上午出生的人属有一对门牙的象,性格温和。星期三下午出生的人属没门牙的象,脾气较为暴躁。星期四出生的人属老鼠,较为老实。星期五出生的人属天竺鼠,很喜欢说话。星期六出生的人属龙,有点暴躁,但自己很快就忘记不开心的事情。星期天出生的人属妙翅鸟,比较权威。

蒲甘:多少烟云佛塔中

蒲甘是缅甸最早统一的王朝蒲甘王朝的京都,意为“胜利者的都城”。虔诚的国王以小乘佛教为国教,在富饶的伊洛瓦底江边,不断地建造佛塔及寺庙。蒲甘王朝的建塔规模之宏伟,堪称缅甸建塔历史上的顶峰,建塔艺术几乎集缅甸建筑艺术之大成,使蒲甘城成为当时缅甸文化、宗教的中心,迄今依然保持着缅甸宗教圣地的地位。时光在悄悄流逝,当年的王朝早已灰飞烟灭,漫步在面积约25平方公里的古城蒲甘,处处可见大小不一的佛塔。数百年来,虽历经战火兵灾和1975年的大地震,蒲甘仍存有2700多座不同时期建造的,具有不同建筑风格的佛塔。它们的存在使蒲甘成为同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尼的婆罗浮屠齐名的东南亚三大佛教奇迹之一,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朝拜。

有些地方,就是适合单独前往。我认为游览蒲甘最好的方式除了骑单车外,就是一个人租辆马车,走走停停,随心所欲,单独地探索这一片辽阔平原上密密麻麻的佛塔丛林。很多大佛塔还值得进去参观,首先外形各异,里面的佛像也各不相同。还有些佛塔里保留着古老的壁画,值得细细观赏。

乌本桥

尼姑生活

特别提示:一定要去的地方

阿南达庙,1091年建成,被誉为整个蒲甘保护最完整及最优美的寺庙。在院子的中心是美丽的Ananda Phaya,塔座是印度式的正方形大佛窟,四面各有一门,每一个门内是一尊高约十米的金装柚木释迦立佛,佛像庄严,微微低头俯视着下方的芸芸众生。

瑞西光塔,1057年建成,是蒲甘最著名的佛塔之一,塔内珍藏着佛祖的一颗佛牙和一些佛骨,所以是蒲甘最受崇奉的塔,也是全缅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大殿中心四尊面目慈祥的佛像,各自面朝一方背壁而立,保佑着一方平安。

曼德勒:沉湎佛光乌本桥

曼德勒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传说在20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曾到此宣扬佛法,并预言多年以后,这里会出现一座繁华的大城。果然在1857年,贡榜王朝的国王敏东王在此修筑曼德勒王城,作为缅甸最后一个王朝的都城。我先后来到蒲甘和曼德勒,犹如走过佛教在缅甸的传承之旅。

所有去过曼德勒的人,大多都愿意用最大的激情去表达和演绎乌本桥。套用一句话,来曼德勒的,不是在乌本桥上,就是在前往乌本桥的路上。乌本桥是世界上现存最长、最古老的柚木桥。这座建于1851年的木桥,式样简单朴实,1200米长的大桥,用了1086根巨大的实心柚木,来回走一趟至少也要花上半小时。100多年悠悠地过去了,木桥以坚实的质地,经历风雨的侵蚀,依然伫立在湖面上。乌本桥还被称为“爱情桥”,因为由头到尾桥上建了六座亭子作避雨和歇脚之用,因缅甸人民笃信佛教,认为六个亭子正好代表佛教的“六和精神”(即身和同居、口和同语、心和同志、德和同守、利和共享、见和共进),乃相爱相处之道。所以热恋的男女,总会来到这爱情桥上走一趟,沉湎于长相厮守,爱情永固的美丽憧憬。对我而言,乌本桥还有着极美的落日,黄昏时分,眼前是那么静谧而梦幻的画面,在暗红的色彩中晕染,桥上来来回回有坐着有走着的和尚,是画面里最极致的和音,心顿时化掉了。

托钵

如果说蒲甘是缅甸佛教文明的过去式,那么曼德勒就是缅甸佛教文明的现在进行时。据说曼德勒是全缅甸聚居僧人最多的城市,有一半的和尚生活在这里。到了曼德勒,我才真正见识了当下缅甸人的佛教生活。乌本桥附近便是拥有全国最多僧人的马哈刚大勇佛学院,众和尚每天在黎明时集体外出托钵,再将托钵回来的食物集中,10点一到,和尚们排队依序进入食堂,按等级坐位,由服务僧分派食物,集体用餐。僧院内年龄从12岁的小沙弥到65岁的大住持,每日餐食均由信徒供奉。由于众僧中午之后便不再进食,因此对于这一餐,他们充满了虔敬之心,珍惜咀嚼的每一口食物。

在这个佛教国家,经过长期的宣扬传播,佛教教义和伦理道德已扎根人心,并深深影响着每个缅甸人的人生观念。缅甸的男人一生之中必须出家一次,次数和时间长短不限,且随时可还俗。一般在9-12岁,缅甸男孩就会第一次穿上袈裟,在寺庙里生活一段时间,接受启蒙教育,学习一些基本的佛教知识。因此,在缅甸似乎看到的都是穿袈裟的僧人,其中还有很多小和尚。倒是女子一旦出家做了尼姑则终生不能还俗,必须一辈子伺候佛祖,或许和妇女在缅甸的社会地位比较低有关。由于缅甸人将礼佛作为生命中最重大的事,几乎家家都有亲人出家做过僧人,所以信徒们都乐于奉献布施给和尚,有的寺院因此非常富裕,但僧侣们都认为自己是佛的仆人,在寺院过的依然是一种非常严格、充满戒律的生活。

(责任编辑刘笑)

猜你喜欢

缅甸人蒲甘曼德勒
中国政府援缅甸蒲甘他冰瑜佛塔修复项目举行启动仪式
“长”在人字拖上的缅甸人
缅甸·曼德勒
缅甸蒲甘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单
合肥磐石助力中国流动科普资源走进缅甸
曼德勒 缅甸故都新观察
爱唱和爱笑的大树
缅甸的风土人情
一心只读“圣贤”书
缅甸人无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