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乡大地换新颜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走过30年

2015-07-27徐培春

今日民族 2015年12期
关键词:全县建设

文 / 徐培春

茶乡大地换新颜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走过30年

文 / 徐培春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中部,是滇南乃至中国连接东南亚和南亚的陆路交通要道,为普洱茶的核心原产地和集散中心,茶马古道的源头,昆曼国际大通道上的历史重镇。全县辖7镇2乡,85个村民委员会,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9.5万人,辖区总面积3670平方公里。

自治县成立30年来,宁洱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立足县情,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活县、产业立县、文化兴县”三大战略,按照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文化旅游一体化”四轮驱动目标和把宁洱打造成昆曼国际大通道上“绿色工业重镇、现代物流中心”的历史重任,坚定发展信心,加快发展步伐,谱写了一曲茶乡大地换新颜的壮丽篇章。

恢复重建后的村庄 白马辛荣 摄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产业全面发展

宁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增长,调结构,国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高。1985年宁洱县预算内总收入仅917万元,到2014年,已实现地方生产总值39亿元,规模以上投资37.2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6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00元。

在推进产业发展方面,宁洱致力于弘扬普洱茶文化,大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引进有实力的茶企业整合提升茶产业,实现了普洱茶品牌与省内外大企业的强强联合,创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全县茶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茶叶种植面积从1985年的1.6万亩发展到2014年的14.1万亩,产量由112吨增加到9121吨,2014年全县茶产业总产值达9.41亿元。宁洱是典型的山区县,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为林产业发展提供了必备的基础条件,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达2464.3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7.1%。林产业在坚持“采育结合,永续利用”和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快速崛起,并不断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加强林产品深度开发,初步形成了完整的林产工业体系,2014年实现林产工业总产值7.88亿元。同时,宁洱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机遇,紧紧围绕把边江和小黑江梯级电站、磨黑古镇、宁洱县城、那柯里茶马驿站、昆曼国际大通道“四点一线”的发展构思,形成“走茶马古道,访丽人故里,观湖光山色,探皇家古茶园,品文化普洱,居养生天堂”的旅游线路。旅游业在宁洱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正日益凸显。

支柱产业实力增强的同时,宁洱的特色经济也逐渐崭露头角。全县以普洱丹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相继引进了一批生物科技企业,在各乡(镇)开展林下生物药种植,延伸生物药业产业链,促进产业全面发展,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2014年,全县种植铁皮石斛1185亩,铁皮石斛鲜条产量达280吨;种植茯苓10450亩,产量达105吨。完成生物药业总产值2.06亿元。2014年,全县咖啡种植面积103982亩,通过4C认证咖啡园地23127亩,当年咖啡豆产量9034吨,实现产值1.84亿元;全县烤烟种植面积4.4万亩,产量10万担,实现产值1.4亿元;全县畜牧业产值达5.59亿元。

石门坎电站 祁红伟 摄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自治县成立30年间,先后实施了全县通乡油路工程、县级公路改造建设、磨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等工程项目,目前县境内公路通车里程1511千米。宁洱新客运站、乡(镇)客运站建设全面完成,满足了全县群众的出行需求。糯扎渡、崖羊山等库区码头建设加快,库区已建成3个码头10个停靠点,周边居民出行条件逐步改善,水上运输作为新兴产业逐步发展。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宁洱县地方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电力发展速度,全县普遍存在严重的枯期缺电、丰期限电等局面,直到1996年宁洱与省网35千伏电压等级线路并网运行后,才揭开了宁洱电网与省大电网接轨的序幕。之后,先后完成了崖羊山电站、石门坎电站、勐先河二级电站、勐野江电站等建设并投入运营。目前全县有水力发电站18座,城市供电可靠率达99.874%,农村供电可靠率达99.547%,2014年发电量6.42亿度,实现电力产值3.9亿元。全县累计建成水库18座,建成小型水利工程8814件,蓄水库容达2588万立方米,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达11197万立方米,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

按照“普洱府为源、普洱茶为魂、山水为本、文化为脉”的建设理念,宁洱坚持拓展新区、提升老城的建设思路。目前,宁洱县城规划核心区面积拓展到19.56平方公里,总控制范围190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已由80年代的1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的7.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由80年代的1万余人增加到如今的7.1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7.55%。城区市政道路由80年代的9.3千米增加至46.74千米,形成“外围环状+内部方格”的交通格局,县城基础设施和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得到进一步加强。

根据“一村一主题、一村一文化、一村一特色”的建设思路,全县大力推进乡镇建设步伐,共组织实施了173个省、市、县新农村建设项目,涉及9个乡(镇)173个村民小组8070户32831人。完成了昆曼大通道沿线51个村庄美化亮化建设,完成了西萨热水塘、温泉村等起点高、思路新的一系列乡村规划。通过典型引领、示范带动,引导其他村庄进行改造提升,着力打造“生态好、环境优、品质高、收入厚”的美丽乡村。

茶山 杨廷荣 摄

民生保障不断强化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民生保障方面,县委、县政府积极实施就业政策,统筹做好城镇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达100%,参保率达95%。“五保”集中供养率居全市首位。易地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搬迁工程有效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保障性住房加快建设,城乡居民住房困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教育发展方面,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生生活困难补助覆盖面不断扩大,教育改革稳步推进,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两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5年,全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45.03%;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7%,巩固率为99.45%;高中毛入学率达59.8%。此外,宁洱县职业高级中学经多年发展,成为省级重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及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全市唯一一所正式挂牌成立的中国普洱茶茶艺学校。

文体事业发展方面,宁洱完成了乡镇文化站点建设,城乡居民文体健身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磨黑镇文化站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全国乡(镇)综合一级文化站”。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全面完成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启动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文艺创作繁荣发展,文艺精品频出。1990年,宁洱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历年来,向上级体育部门输送各类体育人才116人。

医疗卫生方面,全县医疗机构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健全,群众获得服务的方便性明显改善。全县医院床位总数750张,比1985年增长了245%;全县卫生人员数达569人,比1985年增长了307%;全县每千人口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从1985年的1.3人增加到2014年的3.1人。截至2015年6月底,参加新农合的农村居民为148574人,参合率达97.62%。群众“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得到缓解。

中心敬老院 白马辛荣 摄

政府职能显著提升攻坚克难硕果累累

基层党组织力量不断壮大。党员教育不断深入,作风持续改进,制度逐渐规范,队伍不断壮大。党员总数比1985年增长了101.8%;党的基层组织从1985年的285个增加到2014年底的599个。突出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民主法制进万家”活动成效显著,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干部工作作风切实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有了新活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截至2015年,全县共有文明单位91个,文明村103个,“十星级文明户”33910户,“十星级文明户”标兵户594户。

纪检监察机关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社会建设各个领域;人大各项工作职能日益强化,在推进依法治县进程中,充分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政协民主监督力度增强,参政议政实效明显;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管理机构建设日益完善,“依法治县”进程稳步推进,“六五”普法顺利完成,“平安创建”、禁毒防艾等工作深入开展。

2007年6月3日,宁洱县境内发生6.4级强烈地震。由于震级高、震源浅、震中在县城近郊,因此破坏性大,受灾极为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近20亿元。地震发生后,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不畏艰难、自强不息、同舟共济、顽强拼搏”的精神,克服困难、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圆满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2008年春节前全部灾民搬入新居和2008年底前全面完成恢复重建工作”两个目标任务,全县25794户受损民房得到修复,8721户重建户由原来低矮、狭窄的土墼房变成了宽敞明亮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楼房。按质按量地完成了所涉及的县城南郊新区开发、行政中心办公楼建设、环线公路、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建设、茶源广场、水湾公园、龙潭小区等一系列市政项目,一个幸福美丽新宁洱雏形日益凸现。

猜你喜欢

全县建设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金平县总工会:成功举办首届职工篮球赛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