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2015-07-25冯桂丽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4期
关键词:血脂水平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

冯桂丽

【摘要】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12周后,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32.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脂各项指标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疗效突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血脂水平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研究显示,其发病机制与冠状动脉循环异常有关,主要特征性表现为心脏组织缺血、缺氧或心肌坏死[1],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较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胸痛、胸闷和全身无力感等症状;严重时可发展成为心脏衰竭以及心肌梗死等。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罹患的病痛,更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2]。本研究通过观察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治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以判定其临床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45~78岁,病程1~10年;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3~79岁,病程1~1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所有入组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3],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患者所提供资料属实,遵医嘱服药。

1.3 排除标准

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无法正常与医生沟通的患者;存在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以及急性感染、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患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阿司匹林治疗,100 mg/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睡前一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为12周,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1.5 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②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和LDL-C改善情况。③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明显优于对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对比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0 15 23 2 95.0*

对照组 40 5 8 27 32.5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和LDL-C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TC、TG和LDL-C数值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明显优于对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和LDL-C比较对比

组别 n TC(mmol/L) TG(mmol/L) LDL-C(mmol/L)

观察组 40 4.3±0.5* 1.6±0.3* 2.5±1.2*

对照组 40 5.6±1.8 2.8±1.5 3.8±1.6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低于对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比 [n(%)]

组别 n 腹胀 便秘 心肌梗死 死亡 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 40 1 2 1 0 10*

对照组 40 5 5 4 3 42.5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 论

冠心病是临床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其病理机制主要变现为血液内脂质代谢出现异常[4],从而使大量的脂质沉积在心脏血管内,最终引起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并且极易诱发心血管类多种并发症,不仅对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产生相当的威胁。他汀类药物不仅起到显著调节血脂的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不但可以稳定粥样斑块,从而全而改善血管的内皮功能,还可起到抗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防治血栓形成,以及保护神经等作用。

相关的临床研究认为,他汀类药物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主要药物,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5]。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降血脂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他汀类药物具有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优势。本研究结果也发现,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具有理想的疗效,值得广大医生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Ito T,Suzuki Y,Ehara M,et al.Impact of epicardial fat volume o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a zero calcium score[J].Int J Cardiol, 2013, 167(6):2852-2858.

[2] 张国强.血塞通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0,50(29):88-89.

[3] 董 莉,易 青,王悦喜.三味檀香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及血流变指标的影响[J] .微循环学杂志,2013,23 (4):32-33, 36.

[4] 杨 文,刘洁云,秦 雷.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7):620-622.

[5] 谭朝阳.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1,33(20):3102-3103.

猜你喜欢

血脂水平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天天在吃,但你可能从一开始就没吃对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三种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血脂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冠心病患者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围术期血脂水平的护理改善效果
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及血脂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