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概念的质疑及分析

2015-07-25任玉英杨胜超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4期
关键词:心电图

任玉英 杨胜超

【摘要】目的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概念提出质疑及分析。方法 择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诊疗的144例胸痛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回顾性探析静息状态时心电图持续性ST段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144例患者中,心电图异常者115例,心电图正常者29例。冠状动脉造影相比,二者检查结果均异常者80例,均正常者19例,11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而心电图检查处于正常状态;34例患者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影像均表示正常,而但心电图检查结果诊断为冠心病。结论 从理论意义上来看,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概念是成立的,但是实践证明其并不存在。如果患者冠状动脉的病理改变程度非常严重,应确保患者心肌血液循环处于平衡状态,可能不会引起心肌缺血,或是没有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表现。

【关键词】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543.3 【文献标识码】A

一般认为急性心肌缺血在12导联心电图上可观察到与缺血相关的ST段改变[1],因缺血的出现而产生,并且缺血改善后消失。所以,研究者推断,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也会出现持续性ST段改变,如果持续性缺血则心电图也会出现持续性改变。这一概念已经应用多年,一些存在或没有症状的患者,一经发现心电图出现持续性ST段改变,便会确诊为冠心病。但是,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推广,临床发现部分多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在静息状态时行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而心电图异常的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也可能正常。因此,我们将冠状动脉造影作为临床确诊标准,对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概念提出质疑及分析,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144例胸痛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女36例,男108例。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56.34±5.82)岁。

1.2 方法

1.2.1 冠状动脉造影(简称CAG)

应用 Judkins 法,选择西门子 C 臂 X 光机,型号为 CORDSCOP。采集连续的影像图,通过5个不同投照角度,分别采集左冠状动脉造影;通过3个不同投照角度,分别采集右冠状动脉造影。以上操作均由2名或以上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完成,运用计算机密度测定法、目测直径法对冠状动脉主干,或是主要分支的狭窄程度进行评价,包括: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左前降支以及左冠状动脉主干[2]。

1.2.2 静息心电图检查(简称ECG)

在患者保持静息状态,各部位与12导联心电图机妥善连接。心电图检查报告结果分别交由心内科医师、心电图室诊断医师审阅、评估,当意见统一时即可作为诊断标准[3]。

1.3 阳性评判标准

1.3.1 心电图抬高

发现超过或等于两个与解剖有关的导联表现为ST段抬高,并且肢导≥1.0 mm;胸前导联≥2.0 mm。

1.3.2 心电图ST段压低

心电图检查显示,任何一个导联ST段压低,>0.05 mV。

1.3.3 冠状动脉造影

发现一支或以上的重要冠状动脉的血管内径狭窄程度≥50%,或是重要分支血管内径狭窄程度≥50%。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6.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组144例患者中,心电图异常者115例,心电图正常者29例。冠状动脉造影相比,二者检查结果均异常者80例,均正常者19例,11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而心电图检查处于正常状态;34例患者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影像均表示正常,而心电图检查结果诊断为冠心病。见表1。

表1 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表 [n(%)]

ECG检查 CAG检查 总计

冠心病 正常

异常 80(55.56%) 34(23.61%) 114

正常 11(7.64%) 19(13.19%) 30

总计 91 53 144

3 讨 论

通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循环存在较大的储备能力,冠状动脉的血流量能随着机体生理改变而出现明显改变。当冠状动脉缺血时,出现心肌供氧量与耗氧量失去平衡。心肌缺血症状为心绞痛,静息心电图检查显示ST段偏移。大多数情况,心肌缺血症状是供氧量降低,同时耗氧量增加所引起的。当心肌血流的供需保持平衡时,不会出现缺血性心绞痛,也不会引起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但是,但这种平衡处于低水平时,任何一个轻微的动作,例如进餐、运动以及刷牙等,都会增加耗氧量打破平衡,从而产生心绞痛,这时心电图检查显示缺血性改变。当服用硝酸酯类药物或负荷停止时,心绞痛症状改善,心电图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概念已经提出多年[4],该概念指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检查,可观察到慢性ST-T段改变,如果心电图显示这一特征,并且临床没有造成ST段改变的其他典型因素,那么ST段改变可判断为冠心病心电图病理表现,可确诊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但是心电图检查显示持续性ST-T段改变时,可能不是因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5],也可能是其他因素所致。应该进一步为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综合分析,以免出现误诊、漏诊的后果。总之,从理论意义上来看,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概念是成立的,但是实践证明其并不存在。如果患者冠状动脉的病理改变程度非常严重,应确保患者心肌血液循环处于平衡状态,可能不会引起心肌缺血,或是没有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表现。

参考文献

[1] 许玉韵,边 红,张建军.评心电图诊断“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误区[J].中国医药导刊,2011,6(2):131-132.

[2] 郭继鸿.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概念的质疑[J].心电学杂志,2012,22(1):21-22.

[3] 穆叶塞,阿不拉江,许力舒.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探讨[J].2011,12(35):31-32.

[4] 樊 凡,王 雄,李晓京.常规心电图检测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对比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7(4):487-488.

[5] 徐曼茜.常规心电图ST-T异常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疗,2012,12(36):52-53.

猜你喜欢

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孕妇妊娠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的分析
心电图的诊断算法研究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心电图分析思路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性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