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60例疗效观察

2015-07-25黄继红邹永艳刘戴维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4期
关键词:总苷慢性肾炎黄叶

黄继红 邹永艳 刘戴维

【摘要】目的 观察地黄叶总苷胶囊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疗效。方法 60例慢性肾炎患者常规控制血压,控制感染、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加用地黄叶总苷胶囊,2粒/次,口服,治疗3个月,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24 h尿蛋白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5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黄叶总苷胶囊能更有效地降低慢性肾炎患者蛋白尿,且安全可靠。

【关键词】慢性肾炎;蛋白尿;地黄叶总苷胶囊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上以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以及肾功能损害为表现,其病程迁延,进程缓慢,是肾病的常见病之一。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不同病例类型的双侧肾小球改变,致使肾小球基底膜病变而导致蛋白质的大量露出从而导致病情加重并且引发质代谢紊乱,血液高凝和水肿等并发症,最终发展成肾衰竭[1]。笔者经控制血压、抗感染等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地黄叶总苷胶囊治疗,获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西医诊断按照《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中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标准[2];中医辨证按照1986年第二届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辨证分型方案中的气阴两虚标准[2]:①面色无华;②少气乏力或易感冒;③午后低热或手足心热;④口干咽燥或长期咽痛,咽部暗红;⑤舌质偏红少苔,脉细或弱。

1.2 患者选择

本组60例患者均符合慢性肾炎诊断标准[3]。所有病例均根据临床、实验室及B超等检查排除继发性疾病。

1.3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来自本院肾三科门诊,其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22~63岁;病程3月~13年。蛋白尿伴血尿25例、单纯蛋白尿35例。60例患者肾功能都正常(血肌酐<104.0 ?mol/L)。分为两组,在常规控制血压、控制感染、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加用地黄叶总苷胶囊,2粒/次,口服。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0.8 mg/(kg·d)、

控制血压、抗感染,以潘生丁10 mg,3次/d,

VitE 50 mg,3次/d,高血压者,加洛丁新10 mg,1次/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黄叶总苷胶囊(四川美大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粒/次,3次/d。2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两组都检测肝肾功能。

1.5 观察指标

连续治疗3个月,每2周查1次尿常规及1次24 h尿蛋白,治疗3个月后查1次肝肾功能。

1.6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中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评定标准。

1.7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Rjdit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2分析,统计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n(%)]

组别 n 完全缓解 基本缓解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0 2(6.6) 6(20.0) 12(40.0) 10(33.3) 66.67%*

治疗组 30 5(16.6) 9(30.0) 12(40.0) 4(13.3) 86.67%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尿蛋白疗效

治疗组的尿蛋白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尿蛋白疗效。见表2。

表2 两组尿蛋白疗效 [n(%)]

组别 n 完全缓解 基本缓解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0 2(6.6) 4(13.3) 11(36.6) 13(43.3) 56.67%*

治疗组 30 6(20.0) 7(23.3) 13(43.3) 4(13.3) 86.67%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等其他不良反应。

3 讨 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双侧肾小球炎症改变,起病时间长,无明显症状,病性进展缓慢的肾小球疾病。慢性肾炎主要临床特点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及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病程长,迁延不愈[4]。中医无“慢性肾炎”的病名,而是根据临床表现有无水肿进行辨证论治,有水肿者属中医“水肿”门中,无水肿者属“虚劳”、“虚损”一类。慢性肾炎多属水肿的阴水虚证范畴。虚主要表现在肺脾肾三脏不同程度的虚损,尤以肾虚为主要。然而肺脾肾三脏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5]。这是传统中医对慢性肾炎病因病机的认识。病程在一年以上,治疗困难,预后较差,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故降低蛋白尿是慢性肾炎早期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慢性肾炎,许多中成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有一定疗效,临床观察证明地黄叶总苷胶囊具有人体免疫系统调控作用和免疫抑制活性,可增强溶血素和纤维蛋白原值[6]。地黄叶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叶片,具有滋阴补肾、凉血活血止血的功效,经现代药理试验证明地黄叶总苷胶囊具提高机体免疫力。符合了慢性肾炎的病因病机,适合慢性肾炎引起的蛋白尿等治疗[7-8]。本课题根据慢性肾炎的发病机理,运用中医药理论,结合现代医学临床,辩证论治,经过30例患者的观察,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等其他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中西医药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04-505.

[2] 郑法雷,章友康,陈香美,等.肾脏病临床与进展[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88.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87年制定的慢性肾小球肾炎辨证分型诊断及疗效标准[J].陕西中医,2005,15(1):封三.

[4] 朱鹏程,韩 铁,李 鹏.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35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湖南中医杂志,2010,26(6):7-8.

[5] 史跃先.蛋白质在慢性肾炎病中的作用[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7,13(11):318.

[6] 刘 红.蛋白尿与慢性肾病的进展[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7,6(4):357-362.

[7] 赵玉敏.慢性肾炎蛋白尿从湿热论治浅论[J].陕西中医,2000,21(4):165-166.

[8] 秦卫松,刘志红,曾彩虹,等.雷公藤甲素对Heymann肾炎模型足细胞病变的影响[J].肾脏病与透析肾脏移植杂志,2007,16(2):101-109.

猜你喜欢

总苷慢性肾炎黄叶
茄子黄叶“因”不同 防治方法大不同
白芍总苷调控Sirt1/Foxo1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黄叶片片步深秋
默默黄叶迎初秋
“崔黄叶”趣话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白芍总苷干预大鼠心肌肥厚中的作用
龙胆总苷提取物掩味树脂复合物的制备
综合护理在慢性肾炎合并抑郁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58例
蛋白尿方联合科素亚治疗慢性肾炎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