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用麝香保心丸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

2015-07-25杨春城张军波张立浩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4期
关键词:麝香保心丸心绞痛冠心病

杨春城 张军波 张立浩

【摘要】目的 分析服用麝香保心丸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以评价麝香保心丸改善心肌供血的效果。方法 将1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除了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外,还让患者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QT间期离散度(QTd)、QTcd、QT间期离散度比变化。结果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QTd、QTcd和QT间期离散度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的QTd、QTcd和QT间期离散度,治疗后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QTd)、QTcd和QT间期离散度比都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QTd、QTcd和QT间期离散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有助于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肌供血,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麝香保心丸;冠心病;心绞痛;QT间期离散度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QTd指的是最短QT间期与最长QT间期的差[1]。实践研究结果提示,可以利用QTd对心肌电活动状态和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进行评价。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近些年,麝香保心丸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当中,不仅起效快,而且疗效确切[2]。本研究笔者主要分析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以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近年来本院收治的1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和纳入本次研究的标准。男120例,女50例,年龄41~80岁。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5例。对照组:男55例,女30例,年龄40~80岁;观察组:男65例,女20例,年龄41~80岁。两组患者间的性别、年龄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法,如对患者进行调脂治疗,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控制等。

1.2.2 观察组患者除了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外,还让患者服用麝香保心丸,2粒/次,3次/d。

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4个星期。

1.3 观察方法

治疗前后采用ECG-9130P日本光电12导联自动分析心电图机对患者同步12导联心电图进行记录,并对12导联心电图进行有效的测量。其中每个导联测量3个QT间期,记下最大、最小值并采用其平均值。Qtcmin、Qtcmax、QTcd采用平方根校正法进行计算[3]。QT间期离散度比=QT间期/RR×100%。T波终点的确定方法:把TP作为等电位线,把T波降支与等电位线的交点作为T波终点;如遇U波,可以采用T波与U波之间的最低点作为T波终点。

1.4 统计学分析

所用数据进行SPSS 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QTd、QTcd和QT间期离散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的QTd、QTcd和QT间期离散度,治疗后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QTd、QTcd和QT间期离散度都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QTd、QTcd和QT间期离散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QTd、QTcd、QT间期离散度变化(x±s)

组别 n QTd(ms) QTcd(ms) QT间期离散度比(%)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85 66.36±19.19 43.14±14.93*# 70.87±20.41 44.53±13.49*# 8.25±1.30 5.49±1.45*#

对照组 85 65.15±21.88 55.02±17.62# 69.67±22.11 56.23±18.19# 8.26±1.69 7.02±2.19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 论

麝香保心丸是人参、麝香、冰片、肉桂、蟾酥及牛黄等组成。其中麝香、蟾酥、肉桂可以起到很好的扩冠效果,可以使心绞痛发作有所缓解;人参可以起到补元气的效果,使血流动力学有所改善,对氧自由基的产生起到抑制效果[4]。因此,将麝香保心丸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当中,可以快速缓解心肌缺血引起的各种症状,有助于延缓心肌缺血的发生和发展[5],使患者得到较好的预后。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最短QT间期与最长QT间期的差,它可以对心肌电活动状态和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进行评价。大量研究结果提示,冠心病患者的QTd均有显著的异常情况,如果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大,缺血范围越广,则患者的QTd就越大。同时,临床实践结果也提示,若冠心病患者QTd异常,越有可能发生复杂心律失常,或导致患者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可以利用QTd对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等进行较好的预测,以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为了分析和评价麝香保心丸改善心肌供血的临床价值,笔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QTd、QTcd和QT间期离散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麝香保心丸有助于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肌供血,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姜晓霞,张万江.QT离散度的临床研究进展[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0,(2):98-102.

[2] 张义稚.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7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4):21-22.

[3] 蔡晓玉,杨 奋.运动试验时QT间期离散度诊断冠心病的价值[J].临床心电学志,2014,(2):105-106.

[4] 曹 慧,蔡静俐,韩淑艳,曹文侠.稳心颗粒对冠心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1):178-179.

[5] 李建红.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6):176-177.

猜你喜欢

麝香保心丸心绞痛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银杏达莫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麝香保心丸治疗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