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年的消逝

2015-07-08王传贤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消逝天生拟人

王传贤

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慨,从一年级开始教学生比喻句,到了六年级,学生仿佛只会讲“他的脸红得像苹果”;从一年级开始教学生拟人句,到了六年级,学生似乎只记得“鸟儿在枝头唱歌”。儿童是“本能的缪斯”,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少经典的比喻和拟人曾脱口而出啊!相信每位父亲、母亲都曾经为孩子富有想象的语言而惊喜。然而,我们的教育却让儿童过早的成人化,“当生命的力量遇到学校的理性时,连续性就被打断了。”(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

就在前不久,我在教学《匆匆》时,学生谈感受:第一段写出了草木荣枯留下的痕迹,表达了作者的留恋与无奈。再问其他同学,全班的感受竟然惊人的一致。后来发现,这一理解是从《教材全解》中抄来的。后来,我发现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几乎每个孩子都在用《教材全解》;回想在北方听课,也经常可见孩子上课时不看教材,而以《教材一点通》取而代之;老师竟是默许的,甚至有些老师还要孩子抄写其中的解释、中心思想、学法导读……多位老师异口同声:考试需要这样的标准答案。从北到南,竟又是如此惊人的统一。

我们早已步入信息社会,我们的国家正在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跨进,可是我们的教育却仍如大规模生产的流水线,生产着如此标准的“零件”。当我们口口声声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时,我们想到的只是成人眼中的所谓的“未来”,可曾想到过学生作为儿童的具有价值的“当下”呢?

我不禁想起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课堂上,他没有听我讲蒲公英花瓣的张开与合拢,而是用彩笔在手心、手背涂抹颜色:手心是黄色,手背是绿色。就在我用眼睛瞪着他,准备批评他的时候,他举起那只手略有些胆怯,却又不无得意地向全班展示着,“瞧,蒲公英的花就像手掌,张开时是黄色的,合拢时就成了绿色。这就是金色的草地的秘密。”这就是儿童,这才是儿童!他们天生就是发现者,他们天生就是创造者,他们天生就是充满诗意的!而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全班最令人头疼的捣蛋鬼。

在儿童的世界里,一事一物都有内在的生命,都是和自己密切相关的。他们的天真使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哪怕只是文章里描绘的,他们也要用自己的想象去解读。对于儿童而言,阅读就是发现,阅读就是创造。

卢梭说:“自然所希望的,是要儿童变为成人以前,先成为儿童。”而我们却在学生童年的时候,剥夺他们童年的幸福生活,并美其名曰为了他们未来的幸福生活,这是怎样混乱的逻辑!鲁迅先生在《风筝》中所讲述的扼杀儿童天性的一幕,在今天确仍然上演着。可悲的是,甚至许多乖巧的孩子已经觉得这是父母、老师为了他们的好。

我们这个时代的童年在消逝。如果,我们不正视儿童的天性,伴随着童年消逝的,也许恰恰是我们眼中的未来。endprint

猜你喜欢

消逝天生拟人
拟人句
梦回五千年:探寻消逝的良渚
拟人句
拟人句
学会拟人句
萌娃天生爱搞怪
女导演 天生就爱霸道
天生无畏 试驾奔驰GLA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