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会组织模式和方法探析

2015-07-07余芸芸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班会德育教育

余芸芸

摘要 主题班会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为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很有必要经常开展。本文从班会的组织模式、方法方面论述了如何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

关键词 班会 德育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020-02

主题班会是学校德育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对新事物特别好奇,兴趣广泛,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参加新颖活泼,趣味性、知识性、文体性、竞争性强,富于幻想的教育活动。因此,主题班会形式的选择还必须牢牢把握学生的这些特点,想方设法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

一、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

1.举办各种知识性的竞赛活动

这种形式的主题班会是针对学生的竞争、好胜心理所采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手工小制作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通过激烈的竞争和对抗,既可将严肃的主题教育融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又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组织这种班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发动学生参与,学生发动得越广泛,关注程度和参与热情越高,效果就越好。

2.举办各种文体性的表演活动

文体性主题班会是通过文艺体育形式进行的。如:演唱、相声、舞蹈、小品、朗颂等。这种主题班会是学生展示才能、发挥创造性的好机会,也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锻炼学生组织能力的好机会。通过生动活泼,寓教与乐,富有感染力的各种文体活动,赞美某人某事,或鞭挞某一不良思想行为,达到教育目的,并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班级的凝聚力。

3.开展主题漫谈、讨论和展示活动

本活动特点是便于学生广泛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切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拿上半年我校举行的几次主题班会来看。所选的内容改变了以前单一的配合实事形式和节日的模式,而是关于绿化、爱劳动、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团结互助、文化学习的等等。这些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关系比较密切,因此学生容易接受、理解和认同。如:我曾开过这样一个心育式主题班会《让人人都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针对本班有1/3的近视学生这一现象,为了让学生养成卫生用眼的好习惯,我和部分学生准备了一个星期,确立了这个主题。首先诉说“苦恼”:让三个近视学生现身说法,近视如何给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种种苦恼。其次表演“苦恼”:让二名学生表演事先准备好的相声,进一步描述近视的苦恼。接着解脱“苦恼”:主题班会上特邀学校的科学老师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眼球的结构”“视觉的成因”“近视的形成和矫正”“保护视力的方法”。最后学生们分组讨论如何保护自己的视力并在班级畅所欲言。总之,这些主题班会都有一种亲近感,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所以就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4.开展各种假想性活动

这种活动形式符合少年儿童爱好幻想的心理特点。幻想总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积极健康的幻想有助于学生确立理想,推动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刻苦钻研,奋发向上,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从学生座谈会上也可以反映出这一情况。他们在回答“你还希望举行有关那些方面的主题班会”时,学生提出了相当丰富的内容,如:有关电脑的、有关航船模型的、有关人体奥秘的、有关环保的、有关交通安全的等等,从中可以看出,健康、益智、带有科幻和探究性的内容都是学生所感兴趣的;也可以看出,主题班会的天地是十分广阔的,有相当大的开发潜力。

5.大胆开展校外活动。

所谓校外活动就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的野外活动,如春游、拜谒烈士陵园活动、植树节的绿化活动等。这种活动形式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等。

6.即时性活动

这种活动形式并不固定,它是指班主任利用日常学生学习、生活中接触到的偶发事件而迅速开展的活动形式,它往往是临时决定、准备时间短促,但针对性强。由于事件发生不久,趁热打铁开展班级活动,学生的情绪感受强烈,印象深刻,效果往往很好。

二、要善于深化主题的巩固成果

成功组织班会除了要认真考虑主题班会的选题、组织形式外,还要认真考虑班会的主题如何深化和巩固,怎样让学生进入并保持最佳状态。这就要搞好主题班会的总结,同时还要搞好“追踪教育”,并深化主题和巩固成果。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班主任可采用讲述、讲解、谈话等方式,向学生宣传班会的目的、内容、形式和要求,以便使学生对班会活动产生兴趣,并极积投入到准备活动中来。认真准备班会内容、精心设计班会内容、形式与方法。精心布置会场、精心挑选主持人。尽可能多的发动全体学生来进行准备。其中作好准备工作是开好班会的关键。因为准备过程就是教育、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过程。

2.善于总结和提炼

在主题班会中,学生的认识有时并不是一致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和认识水平方面的原因,他们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看不到本质,缺乏理性的分析、判断。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要利用总结来启发、诱导和点拨,针对学生的认识给以集中、分辨、提炼和升华,使学生的认识有提高,行动有准则,前进有方向。

3.做好“追踪教育”巩固班会成果

要使班会真正起到教育作用,决不能忽略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深化主题和巩固成果。也就是在班会后后要进行“追踪教育”。

在班会活动之后,要及时掌握来自学生中的信息反馈,抓住学生思想情感方面的变化,继续加以引导,促其升华。力争每次活动之后,让学生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一点有价值的东西,并使他们在行动上有所表现。如:在召开了《你为班级做了些什么》主题班会后,就要及时表扬那些关心集体利益,为集体做了好事的同学,对于表现差的,要善于引领。只有这样,主题班会的成果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

总之,主题班会的开展是一门精雕细琢的学问,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探索,结合实际寻找主题班会新的方式与途径,提高主题班会质量,更好的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才能让每一孩子都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班会德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题解教育『三问』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