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对标管理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2015-07-07陈幼红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对标管理教育教学高职院校

陈幼红

摘要 对标管理产生于企业管理生产领域,是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现正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以及政府公共部门等非企业组织所采用。对标管理对于规范管理、促进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分析了对标管理的内涵,结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探讨了在高职院校开展对标管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对标管理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对标管理 高职院校 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003-02

质量是学校发展永恒的主题,管理是提高质量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在高职院校进行对标管理,就是要在业务管理、道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全面对标,充分挖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潜力,努力创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之有效的业务管理模式,形成教育教学新特色。

一、对标管理的内涵

对标管理也称标杆管理(Benchmarking),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美国,施乐公司首开对标管理先河,随后,西方企业纷纷学习借鉴,形成“对标管理浪潮”。所谓“对杆管理”,就是通过不断模仿最佳实践、不断创新来达到或超越标杆水平的方法和途径。在国际管理学界,标杆管理、流程再造、战略联盟被称为二十一世纪三大管理工具。据统计,全球500强企业中有近90%的企业应用了对标管理,如施乐、柯达、福特、IBM等行业领袖。上世纪90年代,我国钢铁行业开始试水对标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国际国内的实战经验来看,实施对标管理,对于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少企业、机关都将对标管理作为提升工作效能的重要工具。

二、高职院校开展对标管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的质量,关系到学校的长久发展。从管理学的角度说,概括管理活动共性的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对标管理”是企业界经过多年探索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管理方法,并且这种管理方法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这种方法具有对管理对象的普遍适用性。因此,对标管理也适用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

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管理的内容来看,它的管理活动和企业的一些管理活动一样,也能够分解为若干相互联系的指标,并通过这些指标来衡量一个学校的发展状况、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实行“对标管理”,关键就是各种指标的对照比较,就如同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和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能够通过各项具体的经济技术指标来反映一样,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活动和综合竞争实力也同样能够表现为具体的各项指标,诸如制度建设、基本办学条件、“生师比”、“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兼职教师授课、教学改革、办学特色情况、校企合作教学、专业教育服务能力等。这些具体的可分解的指标体系为实行“对标管理”提供了可操作性。

三、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对标管理的路径选择

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要不断开拓进取、不断与标杆学校进行对照、对比,从中找出差距和不足,进而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办法,以期迎头赶上,保障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只有选择了正确的途径,才能提高高职院校对标管理的成功率。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可通过以下路径开展标杆管理:

(一)确定对标管理的标杆

制定对标计划,明确对标的目的和重点、工作的方法、时间要求。关键要确定对标的主题——标杆。在高职院校对标管理的初始阶段,可以着眼于内部的对标,如在学校各个学院之间就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评选,选择出内部教育教学工作的佼佼者作为标杆,开展对标,这种对标方式在高职院校内部使用,由于选择性、参照物较少,容易造成封闭的状态;但比较简单、易行,因此也是最实用的对标方式。在内部对标之后,可以考虑着眼于高职院校之间的对标,这种对标方式跳出了高职院校内部,寻求本地、本省或更广阔范围内的学校之间的对标。虽然实施起来相比内部对标要复杂一些,但其选择性和参照性广泛得多,更有益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提升。

(二)收集、分析调查资料,确立对标管理指标

可以先列出高职院校内部先进的院系、国内外高职院校同行领先学校作为候选名单,就这些院系、学校进行初步调查,筛选出3至5家作为潜在标杆。进一步收集上述院系、学校的相关信息,包括“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兼职教师授课、教学改革、办学特色情况、校企合作教学等指标,可能的话,与这些部门、学校进行信息交换(实地调查提纲和调查问卷等)或对标合作,根据收集的数据和信息并进一步分析、确认标杆及对标管理指标。

(三)比较指标,分析业绩差距并采取改进行动

高职院校通过组织学习标杆,分析标杆能达到优秀水平的原因,对比分析自身存在的差距及形成差距的原因,“别人能行,为什么我们不行?”这样对标就可以帮助高职院校确定整改方向,确立明确的对标管理目标。通过分析数据设计整改方案、具体实施办法以及监督衡量标准,分析论证实施方案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后续的改进行动理清思路,铺平道路。

(四)应用激励机制推进对标管理工作

高职院校应定期对指标体系进行考核评价,检查教学管理、教育教学、师资队伍、教学研究、硬件建设等各方面是否有明显的提高或改善,并将指标改进的情况与学校绩效挂钩,并配套制定相关激励措施,以助推高职院校各层面开展对标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五)螺旋式持续进行对标管理

对标管理是一项基础管理工作,必须及时评价,持续改进。通过一段时间的对标管理工作,高职院校在各项指标上与标杆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这并不是对标管理工作的终结,要想达到持续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就需要重新寻找新的标杆或对指标体系进行再设计,不断挑战自我,向周边高职院校、高校考察、学习和借鉴,加强分析,在更精、更准、更高效、更科学上下功夫,开展新一轮的对标管理,实现新的更大飞跃,从而不断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突破和提升。

猜你喜欢

对标管理教育教学高职院校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