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税收负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015-06-26邢娜

中国经贸 2015年5期
关键词:税收负担税收政策经济增长

邢娜

【摘 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当今社会,税收不仅是政府筹集资金、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更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财政政策工具。随着近年来我国税收呈现高增长态势,税收负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结合我国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税收与经济增长理论论述了我国税收负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指出要探索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

【关键词】税收负担;经济增长;税收政策

一、引言

在经济转型和复苏的困难时期,通过减税和放权以激发市场的活力一直是大家共同的期盼。虽然税收收入增速已明显放缓,但我国社会的税收负担水平仍在继续上升。据报,2014年全国税务部门共组织税收收入103768亿(已扣减出口退税),比上年增长8.8%,首次突破了10万亿大关。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率以10%的速度一路腾飞,通过1994年的税制改革,我国税收也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经济是税收的来源,经济发展决定税收,然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随着税收理论研究中心从片面强调筹集财政收入功能转向重视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税收负担对国民经济以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就充分显现出来。

二、我国宏观税负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税收收入呈波动式上升趋势,至1996年这个转折点,宏观税负持续超经济增长,且态势明显。

影响我国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

(1)经济体系结构的影响,生产结构的变动,对宏观税负有较大影响。第二产业比重的持续提升和第一产业比重的降低,是推动宏观税负走高的重要原因。

(2)经济效益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运行质量的提升提高了企业产出的利润值,直接体现为增加了企业缴纳的增值税等,从而提高了宏观税负水平。同时企业的经济效益来源于剩余产品价值,当企业提供的剩余价值越高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决定了税负转嫁的多少,其主要依靠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产品价格。经济效益差的企业由于生产成本高于社会平均成本,成本的提高导致了利润的下降,因此税收无法通过提高价格或提高利润而转嫁出去,这便造成了企业负担沉重的现象。

2.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是指税务部门通过自身的征管工作对税收收入产生的影响。在我国征管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宏观税负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理论上当税负水平既定时,税负水平的高低会随着征管水平变化而变化,成正比关系。

3.政策因素

随着税收政策的改变,税费的减免、增减都会影响税负水平的高低。

三、基思·马斯丹(Keith Marsden)关于税收与经济增长理论

1.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存在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优宏观税负,最有影响的是英国经济学家、世界银行顾问Keith marsden的研究。1983年,他选择21个国家作为样本,按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分成10组,在每组中有一个高税负国和一个低税负国。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根据数据显示,税收负担低的国家所产生的公共消费与私人消费的增长幅度大于税收负担高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税收负担较低的国家,由于税负轻,税后所得较高,因此导致消费增加,或投资增加,或两者都有。

(2)在投资增长率方面,同样,低税负国家高于高税负国家。10个低税负国的国内投资增长率为8.9%,而10个高税负国的投资增长率为-0.8%。回归方程为:RI = 17.1 - 0.69SF。

由此说明宏观税负与投资增长率成反比,每提高1%的宏观税负,投资增长率便下降0.69%。

(3)在出口增长率方面,统计结果同样显示,低税负国家出口增长率高于高税负国家。因为低税负国家的政策有利于扩大出口,在带动经济繁荣同时扩大税基。Keith marsden引证了William Taylor 1981年的研究观点:总税收、外贸税收分别降低0.39%、1.09%,国民经济可增长1%。高额进口贸易税,可以对民族工业起保护作用,但同时造成国内进口替代品间缺乏竞争力。

(4)在社会就业率与劳动生产率方面,低税负国家的增长幅度大于高税负国家。10个低税负国家的年均就业增长率为2.45%,而10个高税负国只有1.57%。税基的扩大、政府教育与训练支出的增加以及个人税后所得的增多,都带动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Keith marsden认为税收政策作用于经济行为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1)较低的税收刺激了储蓄、投资、工作、革新等,从而收获较高的收益,较高的收益又刺激了生产要素总供给的更大增加,从而提高了总产出。

(2)低税负国家的政策是激励资源从低成本向高成本转移,使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而高税负国家的政策正相反。

3.Keith marsden的研究还表明,税负低不等于税收低。相反,在低税负的推动下,经济快速增长,进而增加了财政收入。而政府财力增强,又使公共服务支出扩大,从而在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四、结合实际,探索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

二十一世纪,我国的税收收入一直保持超高速增长,长此以往,必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现阶段,我们要意识到税收的重要性,结合我国经济的发展形势、发展前景以及多年的税收工作经验制定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合理的税收政策,一方面,要正确理解税负水平,切实保证纳税标准有据可依;另一方面,要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税收收入的重要价值。此外,从税收政策的角度出发,税收政策要因时因地而变以适合我国经济的发展及经济环境的变化。

1.正确理解税负水平

税负高低是税收收入总量与经济总量的量化关系,税负轻重是在一定的政策条件下,根据固定标准进行的一种判断。税负高低不等于税负轻重,即存在税负轻重的合理判断问题。所谓税负的合理性,从定量分析角度,就是指应征税款与税基之间的恰当比例;从定性分析,则是国家征税的标准应取决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或经济产出量,只有对税负轻重及其合理量限作出判别,才能确定什么是相对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宏观税负轻重判别的标准:endprint

(1)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协调。

(2)政府支出最低标准原则。即指政府尽量从微观经济活动领域退出,缩减职能以达到支出减少。政府支出最低的另一层含义是指,在既定的政府职能下,维持政府正常行政职能运转的费用支出及公共商品供给成本应当最低。否则将意味着增加税收,提高宏观税负。

(3)宏观税负与微观税负相结合原则。两者角度不同,但本质上都反映的是国家与企业在剩余价值上的利益分割关系,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所以必须将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考察,才可能得到对税负问题的全面认识。

2.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稳定税负,意味着财政收入不再是政府想收多少就收多少,而是要与经济增长大体“合拍”。如何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进一步改善和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呢?一方面,应逐步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制度,确保财政资金实现合理分配,调整规范各类政府财政收入。另一方面,政府支出方面稳定规模,同时要转换结构,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制。此外,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高峰期已经进入尾声,未来中国财政支出重点必然向社会福利性支出倾斜。今后应当适度压缩建设性支出以及政府投资,继续加大社会福利性支出比重。

3.不断完善我国的税收政策

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由此引发国民收入的巨大差异等一系列民生问题,我国的税收政策需不断完善以适应我国迅速发展的经济。

五、总结

综上所述,税收负担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影响,税收政策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我国应该谨慎看待我国的税负问题,不断完善税收政策,将其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刘普照.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3

[2] 朱纪华.我国宏观税收负担水平分析及其优化对策选择[D].北京交通大学,2007

[3] 陈培培.税收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相关性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7

[4] 刘伟.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税收选择[D]. 西南财经大学,2007

[5] 焦娜.中国税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税收负担税收政策经济增长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税收政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探讨
支持西部大开发的税收政策选择
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