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2015-06-26李臻洋任超汝小龙

中国经贸 2015年5期
关键词:战略定位知识产权

李臻洋+任超+汝小龙

【摘 要】通过阐述我国知识产权的宏观环境,并结合我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技术背景情况,提出从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出发,判断我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所处的发展时期,并结合当前时期下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分析,从而在宏观上给予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合理的知识产权战略定位,进而列举多种微观知识产权战术形式,以期为我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实现知识产权战略目标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技术引进型企业;战略定位;知识产权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已经成为国际技术贸易中的重要参与者,尤其在核电、航空、高铁和汽车等重工业领域,经历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加入WTO后,国际市场竞争的关键不再是关税壁垒,而是知识产权壁垒、技术标准壁垒。能否加快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关键在于知识或智力资源的占有;而要占有知识和智力资源,最根本的是依法取得高新技术的知识产权,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因此,由政府主导的核电、航空、高铁和汽车等重工业领域的大型企业,应积极地将知识产权战略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中,在执行企业的发展规划的同时,科学、高效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期打造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流品牌。

二、宏观环境

国务院在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提到,今后15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并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为落实十七大的“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国务院2008年发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第一次把知识产权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并提出“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的战略目标。

落实国家建设自主创新型企业,实现企业产品走向国际的目标,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内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均积极地展开技术改进、并结合自主创新,打造一流品牌。例如核电、航空、高铁、汽车等领域的企业,在贯彻执行国家战略的同时,积极地开拓海外市场,参与国际合作和市场竞争中。

在国内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积极地打造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同时,国外技术寡头企业争夺国际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它们以其良好的品牌效应为基础,正迅速地瓜分着世界上潜在的市场,给我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产品走向国际的战略实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企业技术背景

我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例如核电、航空、高铁、汽车等领域的企业,由于技术引进的历史背景,其所拥有的技术是在引进国外技术引进型企业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产物,势必与国外同行业技术寡头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中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的技术或产品在向国外出口时可能会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或制约。

同时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一体化,我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不可能采取所有技术均国内自主研发、所有设备均国内制造的模式,设备的采购既要考虑可靠性、国产化可行性,也要考虑其经济性,因而必然会给我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的技术或产品口第三国带来一定的障碍和困难。

四、知识产权战略定位

一个企业从诞生到做强做大,需要经历若干的阶段,期间也行会一帆风顺,但大多都是在大风大浪中曲折前行并成长的。

我国的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以学习他人长处为基础,自我创新为过程,参与国际比拼为目标,要想实现后发先至,往往要经历三个战略阶段。

第一阶段为防御化阶段,企业处于起步期,各方面技术均未达到成熟或仍受制于人;

第二阶段为竞争化阶段,企业处于上升期,具备了一定技术研发实力,并拥有了部分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但核心技术仍然未实行突破或仍受制于人;

第三阶段为经营化阶段,企业处于成熟期,具备了较强技术研发实力,并拥有了大量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其中不乏竞争对手觊觎的核心技术。

就核电企业为例,其内外部环境情况如下:

内部优势(S):具备科研、生产、经营基础,拥有一定的技术研发力量;企业品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具有充足的研究资金;

内部劣势(W):内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专业人才缺失;关键和核心技术缺乏;现有知识产权较为零散,尚未达到能够支撑一流品牌的体系需求;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意识薄弱;

外部机会(O):企业得到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碳减排以及能源经济性的需求推动国内外对技术引进型企业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内外具有广阔的技术引进型企业市场;国内外合作趋势明显,为技术间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外部威胁(T):国外企业推出其新一代技术品牌,并积极地参与到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国外企业寡头在其选择的市场国设置强大的知识产权壁垒,限制新兴企业的异军突起;由于中国核电企业技术的技术引进背景,其存在着技术引进合同条款的限制风险。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初步判断中国核电企业正处于第二阶段或正向第三阶段过渡的时期,因此建议其知识产权战略应以克服内部劣势为基础,围绕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为关键,防御外部威胁为重点。

因此,我国大型技术引进企业需分析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确定企业目前所处的战略阶段,进而挖掘并利用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同时发现并克服内部劣势和外部威胁,进而选择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战略,以期实现企业知识产权的快速发展。

五、战术研究

无论采用什么类型的战略,均会涉及到相应的战术选择和应用。根据我国技术引进型企业普遍存在的知识产权实战情况,将可能采取的战术分为两大类:机制性战术和实战型战术,通过对不同战术类型进行组合,从而达到不同的战略目标。

1.机制性战术

(1)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工作流程endprint

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以系统工程思想为指导,结合全过程管理流程要求,层次地梳理出项目知识产权工作,形成模块化、层次化的项目知识产权策划。

(2)人才储备和培养

知识产权人才结构应当是复杂而多变的,针对技术引进型企业自身的现状,搭建知识产权人才储备机制,并组建多层级多样化的培养机制。

(3)奖励激励机制

在国家级奖励激励发明创造的基础上,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也应该建立健全企业一级的奖励激励机制,可以采集一系列措施,包括以下一些措施:

第一,建立合理的知识产权奖励激励制度,例如针对在科研项目全过程进展过程中,可以建立企业内部知识产权基金,向各层级知识产权人才发放企业内部基金奖励。

针对专利收益层面,企业可以在授权专利的有效期内,付给发明人或设计人一定报酬。

第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精神激励制度,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到科技项目所有参与人员的绩效考核、职称评审、名誉称号授予等方面。

2.实战性战术

(1)分析与跟踪目标市场国政策法律,选择合理“走出去”方式

调研目标市场国有关技术进出口和知识产权的政策法律,进而分析并跟踪其在技术进出口过程中的政策导向以及相关法律条款,分析并跟踪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执法情况以及加入国际条约情况,从而结合业主技术实力及需求,确定技术引进型企业技术出口的形式,可以是技术转让或技术许可等多种形式。

(2)分析技术引进合同,排查“走出去”限制

搜集我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的相关技术引进合同,分析合同的有效期、保密、使用权、仲裁等条款,结合我国需要走出去的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技术情况,从合同的角度全面的排查对我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走出去”的限制,并给予相应对策建议。

(3)审查技术输出和合作开发中的知识产权合同,优化己方利益

在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开发时,开展知识产权合同(或技术合同中的有关知识产权的条款)的审查,避免因为合同条款约定不合理带来的市场被动;在与目标市场国进行技术输出时,应合理评估技术输出的知识产权的价值,合理规范技术转让的方式(如技术秘密与专利结合的方式)或技术许可的期限和范围,合理主张技术输出中的知识产权权利归属,约定双方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和赔偿,从而优化我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的自身利益。

(4)搜集商业情报和常规文献,进行技术秘密抗辩

我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可以根据我方在技术引进过程中,技术出让方提供的声明为技术秘密的文件信息,搜集和整理国内外商业情报和常规文献,挖掘其中与技术出让方声称的技术秘密内容一致或相似的情报,从而在技术出让方主张其技术秘密权利时候,我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可以据理力争,进行合理、有效地抗辩。

(5)建立与分析知识产权文献库,给予情报和预警支撑

检索国内以及目标市场国的知识产权布局情况(包括专利、商标、软件著作权等),并进行分类标引和重要竞争对手布局分析,从而了解国内以及目标市场国的知识产权覆盖情况和竞争对手技术水平;进而在我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技术研发和设计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技术情报和预警支撑。

(6)国内外知识产权布局,打造品牌基础

就我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技术研发过程产生的成果,积极地开展知识产权评议工作。例如,在科研立项阶段进行第一次评议,初步给出所立项的科研课题的知识产权布局预期;在科研课题进展阶段中产生的专利技术进行第二次评议,筛选核心知识产权并形成体系(专利池、软件包等),最终确定对成体系的知识产权进行布局,从而打造品牌基础。

(7)排查国际招投标中知识产权风险,做好应急预案

在进行国际招投标之前,就起草的标书内容(技术条件/规范书)进行全面的知识产权风险排查,以避免或降低在国际招投标过程中侵犯他人权利的风险,同时做好应诉的应急预案工作。

(8)加强与业内同行的知识产权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在抢夺国际市场这块“大蛋糕”的大背景下,没有哪家企业能有“胃口”单独消受,通过深化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共赢已初见端倪。我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可以联合拥有相关知识产权的国内外企业,共同合作参与目标市场国的项目,实现互利共赢。

六、结论

综上,为了更大范围的占领国际市场,打造国际一流品牌,我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应该积极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落实知识产权战术。

首先,根据国家宏观政策环境,结合我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的技术背景,提出首先判断企业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并结合内、外部知识产权环境,从而合理进行知识产权战略定位的实施方案。

其次,根据我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普遍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应的机制性知识产权战术方案。

再次,根据我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的普遍存在的知识产权实战现状,提出相应的实战性知识产权战术方案。

通过战略和战术的优化组合,以期达到科学、合理、高效。进而逐渐实现我国的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在国际技术贸易中,由技术进口方的单向角色向技术进出口方的双重身份转变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洁,程旭辉,李烨,李臻洋. 大型技术引进项目合同谈判中的知识产权策略 [C]. 北京: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201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北京:2008年.

[3] 刘西怀. 知识产权激励机制研究[J]. 北京: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

[4] 黄贤涛. 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知识产权机遇和挑战[J]. 北京:中国发明与专利,2011.

作者简介:

李臻洋(1986-),男,山西吕梁人,工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工程师、专利代理人、版权代理人,目前任中国核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院核工业专利中心主任助理,从事核电领域知识产权咨询及战略布局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战略定位知识产权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集业集团内部审计战略定位与其框架的构建解析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知识产权为“互联网+”护航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