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沙市城市物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2015-06-23戴恩勇高德华艾莉

消费导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碳排放

戴恩勇++高德华++艾莉

摘要:本文应用LMDI因素分解法对碳排放总量进行因素分解,得出促进长沙市城市物流业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抑制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最终得出经济规模效应是促进碳排放增加的最重要因素,能源强度效应是有效抑制碳排放增加的因素。

关键词:碳排放 LMDI 因素分解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量逐年增高,带来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工业的碳排放量最高,物流业是碳排放量位居第二的产业,消耗的能源以石油等碳排放较高的能源为主。测算碳排放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弄清楚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碳排放量的变化。长沙市是“两型社会”建设试点之一,分析物流业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及理论意义。

二、因素分解方法简介

LMDI方法属于指标分解分析(DivisiaIDA)方法中的一个分支,由于具有全分解、无残差、易使用,以及乘法分解与加法分解的一致性、结果的唯一性、易理解等优点而在众多分解技术中受到重视,是对于变量不多,而且涉及到时间序列性质的情况是比较好的分解模型,并且这个模型的使用不需要借助投入产出表的数据作为依托,所以使用比较方便。

三、长沙市城市物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

通过应用LMDI方法,将长沙市城市物流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为五种,即:碳因子效应、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产业结构效应、经济规模效应。

通过计算得到2001-2015年间影响长沙市城市物流业碳排放的分解因素的变化情况。长沙市城市物流业碳排放总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分解后的五种影响因素中有的呈现抑制碳排放增长的负效应,有的呈现促进碳排放增长的正效应。

结合图1及图2,通过三阶段具体分析长沙市城市物流业碳排放变化情况。

图1长沙市城市物流业2001-2015年碳排放量

图2长沙市城市物流业各因素导致的碳排放量变化图

(一)第一阶段(2001-2005),长沙市物流业碳排放总量持续增长,增长速度很快,平均年增长率为19.8%。这一阶段,表现为促进作用的因素有:经济规模效应、能源强度效应、产业结构效应;表现为抑制作用的因素为能源结构效应。由图2得出,拉动长沙市城市物流业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是经济规模逐年增加。主要是因为这一阶段,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以及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的发展。长沙市也不例外,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抓住机遇。

(二)第二阶段(2006-2010),长沙市物流业碳排放量稳步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1.2%。其中,2008年碳排放增长幅度较大,2009年有所回落。这一阶段,表现为促进作用的因素有:经济规模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表现为抑制作用的因素有:产业结构效应及能源强度效应。

产业结构效应由上一阶段的促进作用开始表现为抑制碳排放变化的作用,这是因为长沙市城市物流业占总体经济的比例有所下降。产业结构效应使得物流业碳排放量下降低了138万吨。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及调整。能源强度效应表现为抑制作用,即能源的利用率开始优化,技术进步及技术创新为能源的利用率做出了贡献。能源强度效应对抑制碳排放的贡献为25万吨。能源强度的贡献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能源利用效率有待进步提高。

(三)第三阶段(2011-2015),长沙市城市物流业碳排放量持续增长,年均增长率为8.58%。前两年的增长幅度较小,2013年及2014年增长幅度较大。这一阶段,表现为促进作用的因素有:经济规模效应、能源结构效应;表现为抑制作用的因素为能源强度效应及产业结构效应。

这一阶段的促进因素与抑制因素与上一阶段相同,经济规模的扩大促进碳排放作用更加明显,使得长沙市物流业碳排放量增加了588万吨,是上 阶段碳排放量增加值的1.9倍。此外,能源结构的不合理依然促进了长沙市城市物流业碳排放量的增长。

总体来看,产业结构效应与经济规模效应对碳排放影响的变化值即为物流业的经济规模。即物流业的经济发展使得碳排放量逐年升高。

四、结论

由于近年来低碳经济在我国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物流领域学者开始致力于低碳物流方向的研究。传统的物流领域的研究都侧重于物流业的经济指标及物流效率。本文以长沙市城市物流业的碳排放问题为研究背景,采用量化的方法计算城市物流业的碳排放并应用LMDI因素分解法,将影响因素分解,并研究这些因素对碳排放总量变化的影响程度及贡献率,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促进城市物流更深入的研究和发展。

猜你喜欢

碳排放
排放水平信息不对称下低碳认证影响研究
区域冷热电联供与分布式能源研究
企业碳排放财务会计分析
济南市公共交通低碳发展路径探索
新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新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宁夏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研究
重庆市碳排放现状及低碳发展路径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关于黄冈市浠水散花临港经济开发区碳排放量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