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儋州四大平台推动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2015-06-23周晓浩何贤顺

今日海南 2015年8期
关键词:儋州宣传部市委

□周晓浩 何贤顺

儋州四大平台推动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周晓浩 何贤顺

有“诗乡歌海”之美誉的儋州,地方特色文化丰富,调声、山歌、诗词、楹联是其重要的特色文化标志。近年来,儋州市委宣传部充分挖掘本地优秀的文化资源,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条件,全面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利用“儋州调声”推送价值观

“东风万里传喜讯呀,‘十八大’召开气象新,‘24字’价值观呀,万众高歌响彻云,响呀响彻云!”每天下午,69岁的退休教师张锦寿会在自家院子里用儋州调声的独特腔调吟唱由他本人作词、作曲的《歌唱24字核心价值观》。

儋州调声产生于西汉时期,其主要特色是用儋州方言进行男女集体对唱,把唱歌与舞蹈融为一体,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感情热烈,被誉为“南国艺苑奇葩”,是汉族民间文化优秀遗产。

在以往进行党的政策宣传时,儋州调声和本地山歌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2013年底,儋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联联合举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山歌、调声创作比赛。比赛通知发布不到两个月,组委会就收到近百首山歌调声,到截稿时,一共有600余首作品送到了评委面前。经过三轮筛选,《和谐歌》《歌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江山万里宏图起》等作品分别获得山歌、调声一、二、三等奖。

评选结果出来后,儋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立即组织本地60名民间歌手对获奖作品进行试唱,让这些歌手开展传唱比赛活动,从中挑选出20首优秀作品刻录成光盘,并将这些光盘下发到村镇和社区,让歌声传进大街小巷、田间地头,掀起了在儋州全面传唱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潮。

曾经担任儋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现任儋州山歌调声协会会长的谢有造老人给予这次活动充分肯定,“儋州106万人口中,有七八十万人能听懂山歌、调声,用山歌调声这种具有鲜明本土特色的载体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易懂,覆盖面广,利于流传,也便于市民理解和记忆。”

利用“业余文艺队”推送价值观

“换盐啰,换盐啰……”周末晚上,由儋州市委宣传部、儋州市文明办主办,那大镇大同社区业余演出队承办的“儋州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场文艺晚会”在那大镇文化广场隆重上演。台上表演的小品《换盐》,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做人要诚信守法”,赢得了村民的阵阵喝彩和掌声。

“过去看报纸上、电视里讲核心价值观,我们听不太懂。这样一演全活了,我们不但记住了这24个字,也懂得了日常生活应该如何做!”表演结束后,村民们围住演出队队长王春兰,纷纷对这台晚会“点赞”。

王春兰是那大镇大同社区原支部书记、海南省第二届道德模范。2005年,她召集社区居民、村民共50余人组成一支演出队。演出队自成立以来,分别配合司法、科普、计划生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进行专题演出,先后获得省、市“司法宣传先进单位”“科普宣传先进团体”等荣誉称号,由于演出队的节目内容通俗易懂,形式丰富多彩,非常贴近基层群众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当地百姓的喜爱和称赞,被亲切地称为“咱们老百姓的演出队”。

正是这种良好的口碑,儋州市委宣传部决定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交给这支业余演出队,并专门安排一名同志负责整台晚会的筹划、指导和组织协调工作。这名同志带领这支演出队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深入了解群众的节目需求,听取文艺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撰写并反复修改脚本,精心排练节目,利用1个月的业余时间编排了25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形式丰富多样的节目。

儋州市委宣传部主要领导审看节目后,遴选了17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相关的节目,并增加历届道德模范才艺展示、“现身说法”以及设置“‘24个字’我问你答”有奖抢答等环节,让现场观众在轻松愉快中记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感受道德模范的人格魅力。

“用文艺演出的形式来宣传‘核心价值观’,很接地气,很对我们的口味,这台晚会应该进村入户,让儋州的老百姓都看看。”晚会结束后,抱着孙子来看节目的张秀英大妈意犹未尽地说道。

根据现场观众的意见和建议,儋州市委宣传部对节目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并将晚会在所有的街道和乡镇巡演。晚会巡演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使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丰富内涵。

利用“儋耳讲坛”推送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明确提出,高度概括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这些核心价值元素和中国梦理念共同构成时代精神的精华和引领社会进步的旗帜……”2014年3月26日上午,儋州市广播电视台的演播大厅里,儋州市二中年轻教师张媛媛和其他教师、学生一同聆听了海南大学李俊教授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题讲座。“听了李俊教授这堂课后,我了解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普通公民又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堂课内容丰富,深入人心,令人印象深刻。”张媛媛老师和她的同事们发出的这种感叹,也是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共同的感受。

2013年底,为进一步推动儋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市民思想文化素养,彰显人文儋州特色魅力,儋州市委宣传部、儋州广播电视台联合打造了“儋耳讲坛”理论宣讲栏目。秉持面向社会、服务基层、惠及百姓的宗旨,此栏目坚持以全市干部群众为主要受众,以时事政治、社会热点和生活服务为主要内容,每月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定期定档定主题开设电视讲坛。

一年来,“儋耳讲坛”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的宣传重点,科学确定讲坛主题,合理安排讲坛内容,精心遴选讲坛专家,分别举办了有关十八大、“中国梦”、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专题讲座。这些讲座甫一推出,便受到了全市广大电视观众的热切关注。海头镇红坎村一名叫杨元春的观众,收看《“中国梦”的形成及其实现路径》这期节目后,觉得看一次还不解渴,特地乘坐两个小时的公共汽车到市电视台,把节目翻录成光盘带回家反复观看。

基于“儋耳讲坛”良好的口碑和强大的传播效益,儋州市委宣传部决定利用“儋耳讲坛”这个平台来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儋州市委宣传部领导与电视台的制作团队坐在一起,共同商量“如何讲好‘核心价值观’这一课”。最终儋州市委宣传部领导综合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讲既要有理论深度,也要注重通俗性,一定要做成精品、做出影响。经过商议,节目组先期推出两期综合版,然后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关系,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2个专题一一进行宣讲。节目录制后,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提前预告,滚动播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电视观众中入脑入心,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利用“新兴媒体”推送价值观

顺丰速运公司快递员贺元生是位“90后”,也是一名“手机控”,每天送货等待顾客签收的过程中,他便拿出手机浏览“儋州在线”网站和“儋耳资讯”微博、微信平台。通过手机,他不仅了解到儋州本地的商务动态、天气变化和交通状况,也知晓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专题时政。“我和朋友都喜欢玩微信、微博,动动手指就能学习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上面还有不少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好人好事,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作为海南西部最大的市县,儋州市106万人口中网民数量高达59.8万,且每年呈15.6%的速度快速增长。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人们获取资讯的主要渠道已经由传统的报刊、广播和电视,转向微信、微博和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儋州市委宣传部收集的一组调查数据也显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年轻群体中,91.6%的人群“已经有两年时间从未翻看过报纸”,而98.63%的调查对象表示,他们了解时事新闻主要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和一些手机新闻客户端。

面对移动互联网和网络媒体迅速崛起的新态势,儋州市委宣传部认真研判、主动作为,及时打造了“儋耳手机报”和“儋耳资讯”微博、微信平台,并利用本市浏览量大、点击率高的“儋州政务网”和“儋州在线”两家网站,实时开设了“儋州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专栏,利用这些平台及时向广大网民推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和最新动态。

运营一段时间后,儋州市委宣传部领导发现“儋耳资讯”微信、微博的粉丝增长缓慢,两家网站开设的专栏点击率和浏览量较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也不够关注。儋州市委宣传部领导就“为什么苦心经营的内容不被民众喜欢”的问题专门召开网友恳谈会。根据恳谈会上网民的意见和建议,儋州市委宣传部领导及时组织营运人员进行全面改进。一是增设多个专版:除过去单一的“核心价值观”专栏外,增加了“时政要闻”“儋州快讯”“旅游指南”“天气动态”和“实时交通播报”;二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语言的生动性;三是增加信息发送频次,由过去每天下午发送1次,增加到每天早、中、晚共发送3次。通过改进,这些网络平台发送时间更及时,发送的内容更接地气,更贴近年轻网民的生活需要。短短一个月,“儋耳资讯”微信、微博的粉丝由2000人增加到3万,两家网站开设的专栏点击率和浏览量分别跃居儋州市同类栏目的第一名、第二名。

启示与思考

儋州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注重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巧用手段、创新载体,充分发挥民间艺术的作用,积极整合传统媒介和现代媒体,采取各种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24个字”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生根发芽,取得了明显成效。

启示之一:既要注重主流人群,也要重视社会松散人员。习近平指出,“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无疑,党政干部、企业高管、学校师生和“两新”组织从业人员等主流人群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主体,让他们了解、熟悉“24个字”的基本内容,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是当前和今后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主要任务。同时,更应该重视普通农民、小商贩和城市下岗职工,让他们同样了解、感受和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启示之二:既要讲清大道理,更要注重通俗化、具象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固然要讲清楚其基本内涵、实践要求和培育举措,更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与时代的特点结合起来,要站在百姓的视角,融入群众的话语,用简单明了、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使之通俗化、具象化,真正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讲透彻,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讲清楚,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讲明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接地气”“冒热气”,让广大群众想听想看、爱听爱看,深刻理解、高度认同、形成共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做到入脑入心、真学真用。

启示之三:既要政府推动,也要借助民间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动手、全社会参与,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联手推进、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真正起到宏观统筹、组织协调的作用,也要充分利用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热心人士,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力度,创造更多、更优越的条件,鼓励和扶持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等健康发展,引导他们开展志愿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等活动,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载体和手段,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效果和服务效果,努力形成“人人动手、人人参与、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

启示之四:既要利用传统的宣传手段,更要充分发挥新技术、新手段的作用。标语、口号、墙报、宣传栏、LED屏,报纸、广播、电视,这些传统的宣传媒介都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和手段。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80后”“90后”步入社会的主舞台,我们必须紧紧追随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手机客户端等新兴媒介的独特传播优势,提升传播速度,拓展传播渠道,扩大传播范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更加贴近大众生活。同时,一定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宣传内容建设,运用大众的语言、鲜活的场景、精巧的构思、精美的画面,使宣传作品活起来、动起来、美起来,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作者单位:中共儋州市委宣传部)

猜你喜欢

儋州宣传部市委
濮阳市委审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
悦读之光遍洒云岭 书香云南方兴未艾
侨海报国共筑梦——致公党常州市委会“引凤”侧记
儋州宣言——2017年12月16日“苏东坡与文化儋州”全国专题学术报告会通过
苏轼儋州己卯年上元夜的“得失”之问
儋州调声:人人都是山歌手山山水水是歌台
8部广播剧入选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毕节市委离退局学习贯彻市委一届九次全会精神
儋州新貌
都匀市举办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