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畅其流 水复其清
——昌江以“多规合一”推进大水网建设

2015-06-23林东

今日海南 2015年8期
关键词:昌江多规合一用水

□林东

河畅其流 水复其清
——昌江以“多规合一”推进大水网建设

□林东

昌江长期干旱少雨,石碌水库蓄水不足

昌江黎族自治县缺水问题由来已久,制约昌江当前和今后的发展,也影响全县百姓民生的日常生计。建设大水网,是谋划昌江科学发展、加快推进昌江发展的大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对水利工作赋予了新内涵、新任务、新要求,是昌江深化水利改革的科学指南。昌江要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针对水资源总量短缺,工程性缺水严重,城乡供水压力较大,水资源利用不充分,水利发展规划滞后等问题,结合昌江水资源分布特点,加快推进大水网建设,全面提高全县水资源的保障能力。

顺应改革大势,高度重视大水网建设

加强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生命安全,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昌江位于海南西部地区,长期干旱少雨,加之水利设施配套不健全和管理不到位,尽管坐拥昌化江、珠碧江和石碌水库、广坝水库“两江两库”,却用水困难。这是导致昌江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在海南西部地区长期相对落后的症结所在,也是昌江最大的县情、最大的民生。解决昌江水的问题,是昌江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一、推进大水网建设,是破解昌江农业“灌溉难”的根本手段。昌江农田水利设施除了石碌水库库区及灌区主干渠和部分面上小一型、小二型水库有专人管理,设施较完善外,其余的山塘、水坝、水陂、引水提水工程及田洋渠系、桥梁、斗门、闸门、涵洞、道路等均不同程度受到损坏,加之维修保养也不完全到位,致使水库普遍存在坝基(坝体)渗漏,护坡破损,设备老化、操作不灵乃至失效等各种问题,导致雨季不敢蓄水,旱季无水可用,灌溉能力低,灌溉面积逐年减少。全县农田水利设施设计灌溉面积有22.3万亩,但实际灌溉面积只有15万亩,仅占设计灌溉面积2/3左右。今年春夏发生了近30年来最大的旱灾,全县农作物受旱面积6.5万亩,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这些灾情警示昌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和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已经成为影响农业稳定发展的最大硬伤,必须把农田水利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全面提高全县水资源的保障能力。

二、推进大水网建设,是破解昌江百姓“饮水难”和“防水患”的民生工程。水利与民生息息相关,治水兴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昌江要建设“山海黎乡·纯美昌江”,就要让老百姓生活上有干净的水喝、生产上有充足的水用、安全上不受水患的威胁。目前,昌江仍有许多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覆盖率还不高,一些供水设施老化,供水质量有待提高。例如石碌水库主干渠沿线没有设计足够多的排洪闸,下大暴雨时洪水常超过警戒水位,漫过渠顶,冲毁护坡,淹没农田。海尾镇大安田洋分渠设计施工时没有考虑雨季洪水排洪的问题,台风时由珠碧江形成的洪水易冲入该村;昌城分渠峨港段由于年久失修,渠道护坡水毁严重,有的地方几近掏空,而且渠道比峨港村地面高5米左右,每逢台风都成为防汛的重点地段,许多蓄滞洪区的群众生活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今年春夏发生的旱灾,受旱人口达5万人,8个乡镇13个自然村面临人畜饮水困难,除了旱情严重是主因外,这些地方存在的水利设施缺陷也是造成人畜饮水困难的因素,说明了扩大水利水网覆盖面对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性。因此,昌江必须把大水网建设作为解民忧、纾民困、惠民生的民生工程加快推进。

三、推进大水网建设,是破解昌江旅游发展“用水难”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在“一区四地”战略的驱动下,昌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旅游产业正在兴起,全县人口规模和产业规模迅速膨胀,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工业园区用水没有保障,又要确保海南昌江核电用水安全,昌化镇、海尾镇属于资源性缺水与工程性缺水并存的地区,因处于水利设施的末端,每到旱季,根本无水灌及,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十分突出。昌江“一线一带一中心”旅游产业布局中,棋子湾旅游景区从开发建设至今就一直存在用水困扰问题,恒盛元酒店、芭蕾雨购物村和高尔夫球场的生活用水都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今年持续干旱天气导致海尾湿地公园许多溪流和湖水接近干涸,水生态景观和植被生态系统受到了影响。为建设石碌镇这一“中心”而提出的“三河一渠”城区水生态系统,由于缺乏科学规划设计而仍未启动。这些需求,都需要通过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大水网建设来解决。

实行“多规合一”,科学谋划大水网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治水要统筹自然生态的各个要素,要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看问题,统筹治水和治山、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田等。今年是编制“十三五”规划年,同时,我省被批准为“多规合一”试点省份,这些都为昌江科学谋划大水网建设提供了利好。昌江坚持从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出发,实施“多规合一”,以建设大水网为核心,高标准编制好水利“十三五”规划,为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的滞后局面提供科学遵循。建设“昌江大水网”要在六个关键点上发力:

一、谋水,科学搞好配套衔接。目前,昌江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主体主要为水务、国土、农综和水利工程管理局等。长期以来,农田水利设施存在多部门投入、投资分散、捆绑资金集中连片整治难度大等问题,各部门自行其是,造成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布局不合理。因此,在新编规划时要做好“谋水”文章,坚持空间均衡的重大原则,实行“多规合一”改革,围绕石碌水库干渠、大广坝灌区工程昌江干渠两条水利主轴,把全县每条河流、每座水库、每处塘坝全部纳入规划,在水源建设、流域治理、水体保护、防洪工程、生态修复及保护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同时,搞好水利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石碌镇总体规划、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配套衔接,形成一张蓝图管到底的“多规合一”综合体系,做到水利建设跟着基本农田建设走、农田整治跟着产业发展走,有效地提升农田水利的综合效益,促使水利改革发展与各项事业良性互动,使大水网建设紧密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二、治水,努力实现涝旱无忧。昌江位于昌化江、珠碧江两江下梢,两江两岸及入海口区域聚集许多生产基地和村庄,每年7、8、9月汛期,蓄滞洪区群众经常遭遇水患。其他月份,特别是进入盛夏旱期,全县生产生活都出现供水困难,“大涝大旱”的特点十分突出。保障用水安全是做好水利水务工作的基本任务,要抓住毗邻的东方市大广坝昌江灌区水网客水即将与本县石碌库灌区水网“并网”的有利时机,运用系统治理思维,统筹谋划治水工作,努力实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防汛安全。抓好重点防洪水利工程建设,推进县城“两河一溪”(东海河、南妙河及保梅溪)的河道防洪排涝整治工程,争取南罗河道整治工程今年内封闭竣工验收,开工建设珠碧江下游段左岸防洪(潮)工程,进一步提高抗洪标准,努力消除水患。二是确保水生态安全。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加快推进鸡心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防止水土流失和水污染。开工建设南罗支渠木曲斗渠工程,将戈枕水库昌江干渠的水引入海尾湿地公园,为保持海尾湿地公园的水生态平衡提供有效的水源补充,实现河畅其流、水复其清。三是确保供水安全。一方面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重点是在石碌水库附近建设一座调节能力较强的中型水库鸡心河水库,与石碌水库水系连通、水量互补,利用水资源优势为城乡供水实现一体化提供可靠保障,切实解决生活用水备用水源工程缺乏问题。另一方面要做好非常规水源利用工作,在昌江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棋子湾旅游景区和重点乡镇,尽快完成昌江污水处理厂配套(扩建)管网工程,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积极调用大广坝二期干渠客水,进一步巩固多水源供水格局。

三、蓄水,减少水资源浪费。昌江是全省较干旱的地区之一,并且目前蓄水能力严重不足,导致雨季洪水拦不住、蓄不起,旱季缺水挡不住、用不起。通过大水网建设,配套完善“一区三库、四藤百瓜”重点水利工程,是破解当前昌江水资源紧缺的最有效手段。首先要充分利用霸王岭至石碌水库区域的水源地资源,加快建设完善石碌水库、鸡心水库和五里桥水库,增加库容量,着力增强水资源水环境的蓄水能力;其次是因地制宜在昌化江、珠碧江和石碌水库、大广坝水库四条骨干水系的上中下游规划建设一批小水池、小山塘等“结瓜水库”水利工程,将宝贵的水资源有效留在昌江境内;其三是结合境内江河溪流的水利条件,建设一批引提水工程,完善取水井、加压泵站等水利基础设施,全面构建江河渠相连、库塘站相通的水网保障体系,做到丰蓄枯用、引排得当、循环通畅、蓄泄兼筹、多源互补。

四、用水,推动水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合理配置丰富的水资源,保障生产生活用水,改变用水难的现状,是实施大水网建设的根本初衷。重点是抓好“三个保障”:一是科学划分灌区,保障农业用水。石碌水库灌区的控灌区域有石碌镇、叉河镇、十月田镇、乌烈镇、昌化镇、海尾镇6个乡镇,灌区范围比较广,最远的距石碌水库超过60公里。而大广坝灌区工程昌江干渠灌区的控灌区域有叉河镇、十月田镇、乌烈镇、昌化镇、海尾镇5个乡镇。面上蓄引水小型工程共有311宗,灌区的控灌区域分散在7个乡镇,设计流量每秒13.82立方米,加大流量每秒18立方米,灌溉面积16.5万亩,投入正常使用后昌江境内将每年有望新增灌溉水量约3亿立方米,大大缓解昌江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也为昌江重新调配石碌水库的灌溉区域、合理配置水资源利用提供了可能。昌江将利用石碌水库地势较高的优势,通过削减对叉河镇、昌化镇灌溉,提高石碌水库的输送扬程,以保证石碌水库的水可以自流供向乌烈镇和海尾镇地区,全面破解昌江农业发展缺水瓶颈,为推动昌江农业向规模化、特色化、标准化发展提供坚强的用水保障。二是构建多水源供水格局,保障工业和旅游业用水。重点是在石碌水库附近配套建设中型水库鸡心河水库,与石碌水库水系连通、水量互补,解决备用水源问题;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工作,在昌江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棋子湾旅游景区和重点乡镇,尽快完成昌江污水处理厂配套(扩建)管网工程,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积极调用大广坝二期干渠客水,提升昌江多水源供水保障能力。三是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保障农村居民生活用水。目前,全县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共127宗,目前正常运行供水的有105宗,未正常运行22宗,涉及供水人口2.8万人。昌江将在推进大水网建设的同时,加强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和水质全过程监测,实施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确保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五、节水,促进可持续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用系统思维统筹水的全过程治理,分清主次、因果关系,当前的关键环节是节水,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都要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充分利用好灌区的水利资源,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以达到节水增粮、节水增效的效果,并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生产成本,是推行大水网建设的最终目的。昌江除了逐步推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外,在发展辣木种植、种桑养蚕等特色高效农业时,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大力发展管灌、喷灌、滴灌为代表的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将现今浇地、泡地的灌水方式改变为根据作物类型适时适量地浇作物、浸润作物根际环境的方式,引导农民转变灌溉理念,减少水资源浪费,有效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同时,加强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和循环用水,逐步淘汰高耗水的落后产能。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技术改造,减少“跑、冒、滴、漏”,积极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努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库区存水不足,水利供水不能到位,乌烈万亩田洋夏季种不上瓜果菜

采用管灌节水技术,昌江才地村坡地上的辣木长势良好

六、管水,实现科学管护。长久以来,水利设施管护不到位、体制不健全是昌江水资源管理与利用中的短板。水利工程重建设,对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管理工作弱化,致使一些设施不能长期有效发挥作用,缩短了使用寿命。特别是一些小型水利设施,维护维修不及时,时常出现毁坏等现象,导致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在推进大水网建设的同时,昌江将深化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机制改革,对水利的干渠、支渠、斗渠推行“道班式”管理模式,实行县、镇、村分级分片划段包干责任办法,加强水利管网巡查管护,严格执行取水许可管理制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规范全县的水事秩序。一方面,在水利工程建成后,将所有权、使用权与维护权分片划段移交村委会,把水利的合理有效利用与先进管理方法灌输给农民,引导农民投入到水利设施管理和维护中去,提高群众管护责任性与自觉性;另一方面,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实行农田灌溉用水有偿使用、计量收费,将部分收益用于管护,确保水利设施长期有效发挥效益。

十八大以来,国家采取各种渠道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昌江将抓紧谋划好大水网建设,争取纳入海南“十三五”规划,为项目建设赢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落实好县本级地方政府性债务贷款合同,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稳定的融资保障。同时,还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调动社会资金的力量,运用改革破解“治水”难题,全面改善农业生产及投资环境,维持好水生态环境,提升土地综合利用率,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后盾。

(作者系昌江黎族自治县委书记)

名词解释

“一区四地”战略:把昌江建设成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海南国际旅游岛新兴旅游目的地、海南最大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海南最大的新型生态建材生产基地和海南绿色生态农业生产基地。

“一线一带一中心”:“一线”即棋子湾旅游度假区至海尾湿地公园沿海一线旅游开发建设,着力打造棋子湾“玩海奇湾”、湿地公园“观鸟听涛”等特色旅游品牌。“一带”即昌化江畔景观长廊一带旅游开发建设,以昌化江沿岸、霸王岭至王下乡一带为重点,着力打造“峻灵王文化”、霸王岭“森林氧吧”、“黎苗民俗文化”品牌。“一中心”即以石碌镇为重点的中心城镇建设,改善服务功能和接待能力。

猜你喜欢

昌江多规合一用水
Molecular mechanism study of 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 synergistically induced by plasma and plasma-activated water
昌江流域9次致洪大暴雨的空间分布与天气系统分析
艾条不要用水熄灭
昌江的春天
The Prospect of Wulong Tourism Development
基于WebGIS的“多规合一”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
“多规合一”,在“争论”中试水
城市“多规合一”应坚持五点原则
迎接高风险的用水时代——读《大水荒:水资源大战与动荡未来》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