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都到基层去”
——临高县积极探索和创新服务群众平台和手段

2015-06-23王群存曹秋秀

今日海南 2015年2期
关键词:临高县服务中心村民

□本刊记者 王群存 曹秋秀

【记者观察】

“我们都到基层去”
——临高县积极探索和创新服务群众平台和手段

□本刊记者 王群存 曹秋秀

2014年12月19日上午,天飞毛雨,为海南的冬天添上几分寒意,但临高县调楼镇抱才村委会大楼却是人头攒动,暖意涌流。随着抱才村“零公里”服务中心揭牌,临高县投入375万元建成的176个行政村(社区)“零公里”服务中心同时正式挂牌成立。在全县范围内推广“零公里”服务中心建设,延伸为群众服务的手臂,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临高县正在进一步积极探索和创新服务群众平台和手段,不断深化“我们都到基层去”等主题实践活动,使党的基层党支部真正有抓手、服务有手段,和群众始终保持紧密联系。

我们都到基层去,用发展的理念解决群众难题

“你心中有群众,群众心中就有你。”临高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欧阳颂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都到基层去”是临高县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开展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转变思维、贴身服务,用发展的理念排民忧、解民难,深得群众的赞许和支持。

2013年6月主题实践活动启动时,临高县提出主要做好四件事:帮助村庄搞好发展规划、帮助村级组织做好换届工作、化解村级组织的历史遗留问题、做好服务项目工作。并且要求下基层不能增加群众负担,乡镇不搞一刀切,要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因村施策。

从县机关、乡镇干部到基层两委干部,临高县实行“一帮一”机制,让党员干部和困难群众结对子,一对一进行帮助,让党的温暖和关心直接传到群众的家中。在临高乡间小路、田间地头,常常可以看到干部们的身影。他们用心、用情、用资、用智走访调研,为群众理清发展思路。他们有的帮忙整治环境,有的帮忙搭建村两委班子,有的帮忙引水修路,有的帮忙寻找项目……村里什么问题最突出,就先解决什么问题。

临高县临城镇头星村属于水浸区,1970年代修建抱美水库时淹没了村里一些田地,留下不少历史遗留问题,村民们在上访的路上来回跑,甚至上诉到法院打官司。临高县委书记李江华多次深入头星村调研,了解事情来龙去脉后,他掏心窝地对村民们说,“你们去闹也无非是想要补偿,咱们不要老是去揪水浸区补偿,是否换个思路,你们需要怎样的帮助来发展生产,需要怎样的条件来改善村庄建设,由我们来想办法,我们给村里筹资金、找项目。”

后来,头星村在县委宣传部、文明办的支持下,投入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并获得帮扶资金、技术,建起了80多亩的“头星葱”、200多亩的尖椒。多方筹集资金20多万元为村里特困户符淑英盖起新房。“现在你到头星村,村民很热情,真的很高兴。”水浸区的历史遗留问题,村民也慢慢不提了。“政府筹资金搞发展促增收,让村民得实惠,甚至这个实惠比水浸区补偿还多得多,村民不好意思提了。”欧阳颂东笑着说,村民们已经把注意力放到了发展生产上。

博厚镇加禄村比较贫困,增收缓慢,当时人均收入比较低,村民们想成立加禄农业发展公司,但缺少资金。临高县党员干部自愿捐款80多万元,给加禄农业发展公司作为启动资金,积极打造了100亩香蕉基地、110亩间作毛薯绿化苗木基地、150亩木瓜基地、28亩大棚瓜菜基地。此外,还带领村民修建24亩养鹅基地,利用香蕉叶喂养白莲鹅,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经过一年多努力,加禄村水塔建起来了,广场建好了,路也修好了,村庄面貌整洁了,创业平台也搭建起来了,人均年收入由原来的1600多元增加到3000多元。

用发展的理念帮助群众解决难题,临高县创新了解决基层矛盾问题的思路。“我们都到基层去”在该县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有效地改变了干部作风,密切地联系了群众。在由省委第三督导组组织的群众满意度的测评中,临高得分98.98%。

建设“零公里”服务中心,以真心实意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临高“我们都到基层去”主题实践活动主要解决的是一些比如要资金、要项目等不需要常规审批的事项,但日常生活中群众去办那些需要审批的事项时,政府又应该如何服务?

“如何发挥服务型党组织的作用,得有抓手,得有平台,我们要借鉴昆社模式,不要让群众去跑,要把群众所需求的服务送到家门口,做到面对面、心贴心,实现零距离、零公里服务。”2014年初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伊始,在学习中央关于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问题的县委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李江华提出了临高县解决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思路。

昆社是临高县新盈镇一个渔业村委会,早在2012年在省民政厅的支持下建起了便民服务站。在服务站,包点镇干部和村两委干部轮流驻点坐班,为村民代办计生服务、户口转迁、新农保、渔船证等10多项业务,受到群众欢迎,成为临高当时便民服务的一个品牌。

为完善与推广昆社模式,落实好“零公里服务”理念,一场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多部门参与的调研活动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党员干部们在县领导的带领下,跑乡镇,走村串户,听取群众需求和意见,针对服务的内容、服务的标准等事项进行考察调研。“只有换位思考,从群众的愿望、利益来考虑,才能把‘零公里服务’实事做好、好事做实。”欧阳颂东说。

临高县“零公里”服务中心,零距离服务村民

“零公里”服务中心按照“十个一”的标准创建,即一个服务台、一块招牌、一台电脑、一张专网(全省统一审批系统)、一个公示栏、一名以上代办员、一本台账、一套制度、一套办事指南、一张便民服务卡,将行政审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纳入农村便民服务体系,受理群众证照代办、政策咨询、公益事业服务、致富发展服务、特色文化服务等7大类、300余项服务项目,为广大群众提供无偿、优质、便捷、高效的一线服务。

软件性建设远比硬件性建设艰难得多。要实现7大类、300余项服务内容的顺利办理,各服务中心要与进驻县行政服务中心的43个窗口单位的各项业务审批事项进行有效“嫁接”。这种“嫁接”不仅是互联网与专网的对接,更是窗口单位工作人员与群众的对接,是窗口单位行政管理向服务型管理的转型,是党员干部为群众服务观念的转变、姿态的转型。

这当中,不仅涉及软件开发、防火墙设置等一系列技术层面事宜,而且促使审批事项变得更加公开透明,办理时限一目了然,这实际上是在倒逼43个窗口单位直面保密性、安全性、高效性的考验。

“要想打消窗口单位的重重顾虑,只能一家家单位上门沟通,一项项内容仔细推敲,一个个问题及时解决。”欧阳颂东说,没有对群众的真心实意拿不下这硬活。“系统开发后,工作人员的筛选与培训提上日程,且要确保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身份代码安全有效。服务中心创建的这半年间,准备工作做得紧张扎实有序。”经省工信厅的检查验收后,这种“嫁接”最终实现了无缝对接,实现了由群众“找”干部办事到干部“等”群众办事的根本转变。

“既方便了群众,也方便了村干部,渔民们很满意。”抱才村党委书记王树周对“零公里”服务深有感触,他说以前像抱才村这样的渔业村,村里的男人都出海,家里要办个什么事,在家的老人和女人经常要村干部带着一趟趟往县城跑,还不知道要到哪儿办才好,而且跑一趟路费每人就要花个二三十元钱。现在,谁都可以在家门口享受一站式服务,不管是直接办理、限期办理,还是代理帮办、退办答复,大部分事情都能解决,省了很多事。

建立问题导向机制,坚守法治精神化解历史遗留痼疾

临高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历史问题较多,曾是全省的上访大县。与其坐等群众上访,不如干部主动下访,践行群众路线,临高县坚持问题导向,建立跟踪服务化解机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当地。

他们在镇村一级,成立调解委员会,做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在县一级成立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的联席会,领导干部包镇包村包案,责任到人,形成“七个一”机制,即开展一次调查研究、组织一次矛盾排查、进行一次谈心谈话、帮扶一个困难农户、支持一名困难党员、解决一个突出问题、理清一个发展思路。要求全县各级党员干部深入镇、村,抓住问题,形成调研报告,提出解决方案,列出问题和困难解决时间表。此外,县委组织相关部门每周四召开一次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会议,将问题一一归类,一批批解决,形成长效机制。

博厚镇博西村因原任村干部非法出让土地及村务经济管理混乱等问题,曾引发村民对两委干部不满,造成大规模上访。县领导及县里相关部门分成小组,深入村里,在中午、晚上挨家挨户做工作,跟村民交流。审计部门、纪委跟进审查,后经检察院立案侦查、法院依法审判,涉事村干部被绳之以法。与此同时,新的村两委班子迅速配齐,村内事务公开透明。工作组还引入项目、资金,引导村民成立瓜菜专业合作社,开辟常年瓜菜基地,发展大棚瓜菜产业,同时有序推动村庄道路硬化、文化场所建设、生活饮用水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让村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村民们原本铁板着的脸上逐渐露出了笑容。

临高县坚持问题导向,建立跟踪服务化解机制,倒逼着党员干部真正深入基层为民排忧解难,而坚守法治精神,增添人性关怀,更是为临高县化解历史遗留痼疾增添底气。

违规上访曾成为影响临高社会秩序的突出问题。建设澜江新城时,曾经在附近红岛林场与苗木场当过临时工的几百名群众,看到林场迁地拆迁补偿款有1.8亿元,不断上访要求政府也要发一些补贴给他们。“临时工要求拆迁赔偿没有道理,但为了稳定也要适当考虑他们的一些诉求。”欧阳颂东说,临高县坚守住拆迁赔偿政策的底线,同时答应在有政策依据的情况下,帮助这些群众在就业、低保、子女上学困难等方面解决实际问题,很好地化解了矛盾。

而坚持“诉访分离、依法治访”,更让临高越来越多的信访群众“弃访转法”,选择司法渠道解决诉求。临高县原有几个老上访户,官司打到省高院二审都判决了,上访后被告知不属于信访条例规定受理的范围,还是不依不饶。“现在按政策、法律办事,我们明确告诉他们,你这个事情没有政策、法律依据,他们后来也就慢慢理解和接受了。”欧阳颂东说,依法行政,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问题,党委、政府不能包办。现在临高越来越多符合受案条件的信访问题在法律程序内得到受理,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效果逐步显现。

猜你喜欢

临高县服务中心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股东大会知多少
纠纷调解知多少
海南临高:17亩被毁林地种上了沉香木
临高县土地整治潜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