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一堂品德课的思考

2015-06-02杨萍

新课程·上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小妮疼爱妈妈

杨萍

记得那是三年级上学期的一节品德课《父母的疼爱》。在进入三(X)班前,老师已经在其他几个班操作过了,觉得环节的设计很不错,挺能感染学生的,所以走进教室格外轻松。

开始上课了,“小朋友,有一首歌,我会唱,你会唱,大家都会唱,这首歌唱出了每个孩子的心声,打动着每个人的心灵。我们一起来唱,好不好?”学生异口同声“好!”音乐声起,教室里响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旋律。同学们大都跟着音乐开心地唱着。但是老师发现,第二排有位女同学脸上一丝表情都没有,她的嘴巴也没有动。她叫小妮(化名)!

老师继续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的爱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今天我们就一起用心去感受一下父母的疼爱。”在请同学们齐读完课题后,老师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生活中父母疼爱自己的事,然后进行四人小组交流。

这个环节任务的设计,老师觉得对学生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了,因为在她也包括大多数人看来,“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爱自己的人,从小到大为我们做过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因而让学生回忆从小到大生活中父母疼爱自己的事,信手拈来,易如反掌,学生们肯定有说不完的话!

“老师,小妮她不参加讨论!”正当大家都专注于讨论时,“怎么了?你为什么不参加讨论啊?”“我妈妈不爱我!她从来没为我做过什么!”小妮哭得好伤心!这是怎么了?这世界上还会有不爱自己孩子的妈妈吗?老师不敢相信。

师:“她为什么不管你啊?”

小妮:“我也不知道!”

师:“妈妈会不会是工作太累太忙了呀?又或者是不会表达呢?”

小妮:“我也不知道!”

师:“那要不你回家主动跟妈妈说说,告诉她你爱她,需要她陪陪你呢?”

小妮:“好!”

师:“别哭了,哭得不好看了!我们刚才说的话,谁也别告诉噢!当做秘密,好不好?”

小妮:“好!”

师:“那回座位吧!”

小妮擦擦眼泪,回座位了。

但是老师发现,那一整节课,小妮都没笑过!她经常会一个人坐在那想着些什么!

过了几天,老师经过车棚,正好碰见了小妮,看着她正玩得开心,连忙把她叫到身边,问:“小妮,你跟你妈说了吗?她现在对你怎么样啦?”“好些了!”小妮笑着回答!听到这样的回答,老师心里顿时轻松了很多!

【反思】

这个案例里的老师本来在根据教材设计完上课环节后,自以为很不错,尤其是在其他几个班上过后,更是感觉良好,却没有想到或者说考虑到,不同班级、不同家庭环境的孩子,他们的经历也是有差异的,就连大家都认为是天经地义的“父母爱孩子”也会出现特例。应该说是她忘记了分析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是不一样的,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备学生!”虽然老师也备了学生,但是备得不够全面,不够彻底。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自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及其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课堂的具体开展必须考虑到学生自己的生活,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感受;而且是每个学生的生活、需要、感受。

通过反思总结:备课和备学生的重要性。

1.备课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诸多的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会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触:同一位老师,在进行教学展示活动时,教学效果一般都比平时好,原因在哪?并非教学展示活动时,他的教学能力提高了,而在于教师在展示活动之前的备课比平时充分得多,进行了认真的筹划和精心的设计。可以说,任何一堂成功的课,无不凝结着教师备课的心血。

备课作为教师课前准备的过程,亦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教师通过一次次地收集资料,一遍遍地处理教材、确定教法,专业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就必然会得到提高。

教师的备课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把可能的教学能力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的过程。作为教师,都具备一定的专业文化水平,也或高或低地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但这只是教师教好课的可能条件。只具备这些可能条件甚至较好的条件,如果不去备课,就不能形成某一内容的实际教学能力,也就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不能使可能的教学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2.备学生的重要性

首先需要摸清一个班学生的基本情况,摸清他们的一般特征,分析对学生会造成影响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特点,包括对学生的智力差异、认知差异和性格差异对学习的影响。与此同时,还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之后,分析学生的特殊特征,包括学生的初始知识技能,原有的认知图式、态度、感情倾向等。然后能结合教材内容对他们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有的放矢地设计好对他们的分层、分组和个别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注重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关注学习过程中的生成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目标,教学活动完成之后,还应通过学生的反应和作业检验目标的达成状况,深入反思并不断改进教学。

只有这样,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和重心,课堂才会成功,才不会出现上面案例里的尴尬,课堂教学才会是有效的!

?誗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小妮疼爱妈妈
再没有如此疼爱我的人
疼爱
小妮和妈妈的世界
母爱
把我的嫁妆先给我
不会看钟的妈妈
妈妈去哪儿了
你的手握过我的脚
可爱宝宝生日秀
有一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