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课程资源,展开习作训练

2015-06-02姚悦华

新课程·上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作文资源语文

姚悦华

摘 要:教师应该灵活使用教材,上课要富有创造性,摆脱思维定式,开拓学生的思路。学校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以开发的资源也是很多的。如果能很好地开发好课程资源,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

关键词:语文;资源;作文

如何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加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而且还要给予老师和学生无限的创造空间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下面几点着手,让作文课变得生机勃勃。

一、教材的使用要灵活,富有创造性

传统的作文教学会存在两种弊端:要么老师会严格按照大纲要求根据课本内容规规矩矩,不超越一点大纲,这样的教学显得很是拘谨,而学生也会因为老师的放不开,而在写作中也不能大胆想象,使得学生会畏惧写作;要么老师会提供一大堆的范文和现成的材料,让学生模仿,这种做法都不妥,会让学生很被动地写作。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灵活使用教材,富有创造性,摆脱思维定式,开拓学生的思路,鼓励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表达,当然这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写“你的暑假生活是怎样的”这样的题目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方面考虑,从多个角度来思考,不限制他们的写作方法,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比如,我们班上有的学生写了自己最敬爱的人,也有的写了自己在夏令营里的一些趣事……文章篇篇都非常有趣,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地开拓学生的思路,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

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开发教材中的资源,让学生从多角度设立题目,多个角度设立中心,表达方法也可以有好多种,这样还能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二、校本资源要及时利用,大力开展实践活动

学校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以开发的资源也是很多的。新的教学大纲要求我们,作文应该要开放教学,内容也不能太陈旧,要与时代共进。那么,如何进行学校资源的开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呢?

在讲《圆明园的毁灭》的时候,教师可以在班里开展活动,进行重编课文的训练,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所积累的材料,并单独地写读后感,让他们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来分析和思考、研究文本,这样还能积累一些写作材料。

学校资源还包括一些老师和学生动态而生成的知识,比如教师让学生对美丽的夜空景色展开想象,而学生对夜晚的天色和天上的星星以及月亮的感受都有着不同的感觉。比如月亮在不同的孩子眼中会有着不同的形容,有的描述月亮的特点,有的描述月亮的感情,有的描绘与月亮有关的童话,虽然措辞有些欠缺,但是不可否认写得都很有趣。

三、社会实践和家庭生活相融合,积累生活素材

学生自己的小家是一个小家庭,社会是一个很大的家庭。在社会的熔炉里,人和人的交往能够改变学生对现实和生活的认识,还能改变他们的价值观,这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

比如,学校在“六一”儿童节那天举办了联谊活动,把那些贫困地区的帮扶结对的孩子接到城里,感受城里生活,再把学校条件优越的孩子送到贫困地区去体验生活,这样的交往过程,使得学生产生了独有的体验,学生很乐意把心中体验用文字表现出来,这样有了真情实感,写出的文章也变得更加真实和生动。

学生写作的素材也可来自于家庭生活,但是有的学生会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内容。有的写了作文,语言也是干巴巴的,没有什么感情。老师得引导学生去体会感情,融入家庭生活当中,让他们主动地与父母交流,体会到亲情,这样为以后写真实的文章打下基础。

比如在指导学生习作一些亲情的文章时,先引导学生观察父母是怎样照顾自己的,另外他们每天下班后都要做些什么事情,问问父母白天有什么有趣的事情,或许有的父母不会跟孩子说自己的烦恼,但是他们一定会耐心地陪孩子一起聊天,从平时的点点滴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并且回忆父母最让自己感动的事情。大胆放心地让学生去交流,他们平时有些不太注意的小事情也会被挖掘出来,扣动了心弦,这样也便写出了真情饱满的文章。

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笔者认为,根据自己的实际教课情况,充分地开发和利用课程的资源,大力开展作文的训练和写作,这样能够改变学生素材的缺乏,改变单一的写作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晨.小学语文课程综合性内涵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

[2]谭苗.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素材资源的积累[M].课程教育研究,2014(30).

[3]王明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M].学周刊,2013(32).

[4]郁晓霞.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究[M].学周刊,2014(02).

?誗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作文资源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