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育中促进学生的记忆

2015-06-02刘自红

新课程·上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数学教育初中记忆

刘自红

摘 要:记忆代表着个人对已经发生过的活动、感受、经验等的印象累积。数学的学习离不开“记忆”。比如,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碰到的相关概念、公式、法则、定理、性质等,除了要理解之外,还需要记得一清二楚。因为只有当学生记牢、记清了这些知识,才有可能顺利地解答相关的数学问题。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来促进学生的记忆呢?对此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育;记忆

每个人的知识基本上都是通过理解性的记忆来获取的。在数学教学及学习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的必要记忆可使这些数学知识在人的大脑中形成表象认识,然后在做题训练过程中逐渐使之内化。因此,加强对学生记忆力的培养,是积累知识的需要。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给学生明确记忆的任务,弄清楚知识记忆的重要性,重点培养学生记忆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一、明确记忆任务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记忆的任务,包括记忆的内容及目的。因为人的记忆是有选择的,只有那些对人有明确目的的事物,才容易引起人的注意,才能调动起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记忆效果。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于抽象理论的讲解,尽可能多地强化学习内容的实际用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增强教学内容的目的性。

二、加深内容理解

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性记忆。理解性记忆是指对事物的本质、特点、作用等都进行全面理解后的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和根本。只要对知识事物有了基本的理解,那么相关内容的记忆才会深、才持久。

三、培养记忆兴趣

记忆兴趣的培养,应从学生心理上诱发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两个方面入手。由于数学逻辑性强,难度和灵活性大,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用积极乐观、和蔼的态度感染学生,讲练结合。

四、不断复习巩固记忆

知识记住之后,一段时间不去理会它,这段记忆就会被遗忘。为了避免遗忘,教师应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正确即时地组织学生对记忆过的知识进行复习。结合记忆曲线或遗忘规律有计划、有系统地对旧知识进行复习,以加深记忆痕迹。同时,要尽可能多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到复习活动中来。

总之,数学记忆的方法灵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习过程做到因人而异。数学知识的记忆能力提高了,相对而言学生学起来就比较轻松且快乐,教学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魏国华.提高小学生数学知识的记忆能力初探[J].未来教育家,2012(1).

?誗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数学教育初中记忆
记忆中的他们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记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