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中的目标教学

2015-06-02申伟华

新课程·上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探索目标数学

申伟华

摘 要:课堂的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为了提高课堂效果,需要改进教学方法。

关键词:数学;目标;探索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的教学,能够提高课堂效果,而且还能够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促进教师教学方法。以目标教学作为主要线路,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常规教学的一些主要环节,做到优化组合,当然这样可以形成比较科学和系统的程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不断获取成功的体验中,学生发展了潜能,开发了智力,提高了自身素质。笔者针对目标教学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抓好复习提问,为新知识铺路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掌握知识浅尝辄止,没有牢牢把握好,时间一旦长了,对以前的知识会遗忘或者需要翻看课本才会知道公式,这就对他们继续学习后面的知识造成了阻碍,如果不能够很好地掌握前面的知识,后续学习会有困难。所以,我们必须搞好复习,作为老师,一定要及时地帮学生回顾之前的内容,做到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提问,弥补学生知识的欠缺,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前提。复习提问可以分为判断和填空以及选择题目,形式可以多样化,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是互问互答,抓好复习提问有利于教学的当堂达标。

二、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学中的出发是从问题入手,不告诉学生现成的结论,而是通过一步一步地引导,提供给他们合适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无限的求知欲望,给他们发现新知识创造条件,心里得到极大的鼓舞。教师必须抓好知识的切入点,构造合适和合理的悬念,问题设置要有一定的连续和梯度感,让学生在一个问题之后,更喜欢钻研之后的另一个问题,变成迫切地寻求答案。

三、教给学生质疑,形成探索氛围

学习过程中能够提出新的问题,探索的起始点便是怀疑的精神,有了疑问才能够认真思考,认真思考后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才会主动去提问,才有了探索的主要动力。

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教材的主要特点,研究一些思维方法,针对概念的提出,以及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在探索的过程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抓住主要规律,形成问题串,让知识的结构和认知有机地统一起来。教师需要牢牢把握好这个思维活动的主要线路,及时变换调控方式,不断地促进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所以,学好数学最明显的表现是学生能够提出很好的问题,很好的问题代表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沿着老师预定的思路,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形成了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

四、精心设置题目,组织学生多多训练

一道题目可以延伸出很多的题目,它们最根本相似的便是思维方式和知识的运用。所以在训练题组的时候,应该指导着学生对那些很具有代表的例题多研究,之后在做题的时候能发现题目的灵活变换,以做到触类旁通,培养学生应变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技巧。设计变式题组需要遵循一个规律,起点低一些,台阶密一些,坡度小一点,层次多一点,这样的规律是从浅到深,从单一到结合,从简单到繁琐的一个过程。第一个题组是基础的了解层次,而最后一个题组则是要求活学活用知识的层次。

五、做好每一次小结,让内容更加系统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每一部分的内容能够有机组合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的结构。作为教师,在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过程中,要学会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地做总结,并且把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及时地复习,自己研究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各种联系。揭示主要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规律,经过这样长期的积累,学生脑海中会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知识系统以及模块。这样的系统随时可以提取,不会忘记。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有很大的帮助,还能减轻学生沉重的学习负担。

六、达标训练,进行反馈信息的矫正

对于反馈信息的及时矫正,会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开始和结尾。教师应该多种手段,大量掌握学生反馈上来的信息,要做到及时对课堂进行调控。对于每个小结后的检测题目,应该对应着目标教学来重新设计,要求检测题目的质量要基本能够反映出整堂课的目标所要达到的程度。教师应该首先做到把单元的知识引进整个回顾系统,然后再将本章节的内容放到若干个题目中进行拓展,进行的每一个题目需要配套练习题,最后把反馈上来的信息自己分析,这样才能达到转化知识为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艳菲.数学目标教学探析.成才之路,2014(05).

[2]李佳梅.数学目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法.考试周刊,2014(07).

?誗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探索目标数学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错在哪里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