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个体差异与体育课自主教学浅谈

2015-06-02张金水

新课程·上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传接球体育课目标

张金水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特的、独一无二的世界。”这就要求教学时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我们的教学不能搞“统一化”,而应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传统体育教学中具有高度的计划性和组织性。例如,田径教学中的技能教学,教师按照技能的竞技规范和特点来设计教学进程,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机械模仿,师生之间没有交流,只有单向的信息传递,学生完全没有独立的学习时间,无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动基础如何,都必须以学习与掌握具有严格确定性的运动技术为学习目标。教学活动按照统一步调组织教学,其结果是一部分学生因跟不上学习而丧失学习信心,一部分学生则因缺乏特长发挥的机会而丧失兴趣。体育新课程改变竞技化的教材体系,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对终身体育学习有深刻影响的基本技能,改变学习内容与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相互脱节的状况,致力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对青少年来讲,体育兴趣主要是指他关心与参与某种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的一种体现。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这种体育兴趣是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现实因素,是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体育新课程在肯定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共同规律的同时,也承认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每个学生由于遗传素质、运动经历、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和悟性都有差异,他们不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学习,在经过同样的学习后表现出来的学习结果也是不同的。此外,由于每一个学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如农村和城市的区别,会形成各自独特的“心理世界”。爱好、特长等方面都各不相同,在学习中就会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一个新的知识。如,在教授发展耐力素质内容时,让学生以相同的速度跟教师沿操场行进跑,部分学生还可以跑得速度更快一些,没有花费多少力气;部分学生则已经气喘吁吁了,达到练习强度了;还有部分学生会认为这是对人的身体的损耗,没有必要,找各种理由和借口来逃避运动。所以体育的教学,特别是少体校女生的体育教学,更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创新精神为宗旨。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他们的体育智力,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掘个性潜能,将他们的个性能力发挥出来,增强体育意识,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在少体校体育课的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激发动力

在这个阶段中,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参与性的自学。教师在课堂上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边思考,一边讨论学习方法,将这种学习方法汇报给教师,接下来教师将启发学生完成教学目标。在课堂将结束时,教师小结本次课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对课的评价。例如,体育课中的耐力跑项目,是少体校女生最怕、最不喜欢的,在这种课中,首先我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任务,每人都按自己的水平跑,但不能太慢,至少跑1000米。其次,向学生讲明本课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以顽强的意志、最快的速度达到终点。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将在怎样的方法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讨论后学生会有一系列的提议:越野跑、变速跑等。此时,我提醒学生,我在学校的各个场地有图标设定,学生即提议找图标比赛。这样,学生分成若干组,我将图标大致位置告诉他们后,即有学生自己跑步寻找相应的目标。找到目标后,学生还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是激发学生锻炼兴趣,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学能力。

二、主动探究

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主动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确定学习目标,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思考讨论练习,教师启发后,再完成练习。如篮球课中的练习,单独传接球是非常枯燥的。在这里,我要求学生将篮球的传接球技术进行讨论,怎样才能使这种技术应用于他们感兴趣的练习中。经过思考后,学生提出了各种方式来练习传接球技术,如分组“Z”字形传球、听反应传接球等,将学生提出的练习方式进行分析后,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课堂将结束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结,这样便于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能力水平。这一阶段中,要让学生的练习方式更符合实际情况,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体育学习的创新能力。

三、主动学习

在这一阶段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我锻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我确立学习目标,再讨论自己练习的方法,经过教师的点拨,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一堂体育课中,我提出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提高灵敏素质和反应能力,一些男生喜欢打篮球赛;一些女生自组进行“喊数抱球”的游戏;一些对乒乓球感兴趣的学生则玩起了“自创乒乓球”游戏。因为这些活动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经过集体互相讨论确定的,所以进行起来也特别顺利,特别尽兴。一些学生在课堂的结束时,早已经把下次体育课堂上要锻炼的任务想好了,针对自己的情况做出了决定。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养成自我锻炼能力的好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体育课堂必须让学生学会自我锻炼,学会自主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其自己去探索、去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其个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周丽寰.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体育教学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2(09).

?誗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传接球体育课目标
水平二(四年级)《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教案
提高学生足球接控球能力游戏三例
关于中小学传接球教学的三点思考
体育课
脚内侧快速传接球教学设计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