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物”对幼儿情绪发展的影响

2015-06-02陈成珠

新课程·上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幼儿影响

陈成珠

摘 要:情绪是人类意识的有力表现形式之一,情绪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类的思维和行为,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判断与思考。在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背景下,众多专家及学者已经意识到要引导幼儿健康的成长就必须重视对幼儿情绪的培养。通过对“物”对幼儿情绪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推动幼儿教学的发展,引导幼儿更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物;幼儿;情绪发展;影响

一、引言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或者说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所发生的体验。情绪和其他心理活动一样,它们的实质都是一种反映。

同时,情绪对幼儿行为动机、心理活动组织、个性形成和生长发育都有重要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对幼儿情绪进行合理的调动与梳理,有利于引导幼儿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论“物”对幼儿情绪发展的影响,以期能够从新的角度推动幼儿教育的发展,使幼儿的情绪得到正向引导,帮助幼儿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二、“物”与幼儿情绪之间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而言,“物”是客观存在的代表,而情绪则是人类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来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则反作用于物质。

因此,“物”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幼儿的情绪,是物质决定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例如,幼儿看到可怕的动物时会升起恐惧的情绪,看到美丽的事物时会产生向往之情等等。

反之,幼儿的情绪又反作用于“物”。具体地说,幼儿情绪的变化将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看待“物”的看法与观点,影响到幼儿的认知,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将对“物”造成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力。

由此可以看出,“物”与幼儿情绪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理应受到教师的认真对待,促使教师通过“物”来引导幼儿情绪的发展。

三、“物”对幼儿情绪发展的影响

(一)“物”对幼儿情绪发展的正面影响

“物”对幼儿情绪发展的影响主要分为正反两个方面,正面的影响能够引导幼儿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可以被教师应用于幼儿教育中。具体地说,当幼儿面对美好的事物时,幼儿的情绪将会变得振奋、激昂,会产生积极正面的情绪。

更进一步说,在美好事物的影响下,幼儿的情绪始终是积极向上的,能够帮助幼儿更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物”的形态一般指事物的颜色、形状、亮度、声音等特性。幼儿已经具备对事物初步区分的能力。幼儿通常将“好看的”“美丽的”“有趣的”等语言与所接触的玩具、衣服、书画、花草等事物或现象结合在一起,并表示出喜悦的、愉快的状态。由此可见,美的“物”丰富着幼儿的生活,引起积极的、愉快的情绪,使幼儿精神丰满,心情舒畅,消除疲劳,促进健康。

(二)“物”对幼儿情绪发展的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物”对幼儿情绪的发展存在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与美好事物相对的是丑陋的事物,是无法带给幼儿美好感触,会让幼儿产生负面抵触情绪。在接触这类事物的过程中,幼儿的情绪将变得低落、消沉,通常会表现为不愉快、烦躁等现象。

例如,幼儿在面对杂乱无章的教室、不干净的地面、散落一地的玩具时,其情绪容易失控,会表现得较为敏感,甚至直接哭出声来。当幼儿面对丑陋的事物时,其往往会产生不高兴的情绪,在幼儿观看电视节目的过程中,一旦面对丑陋的事物,幼儿通常会表现出不耐烦、失去兴趣等神态。

由此可以看出,不美好的事物将会对幼儿情绪的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容易让幼儿产生负面意识和心理,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看到“物”对于幼儿情绪发展的正面作用,同时也要认识到“物”对于幼儿情绪发展的负面作用,只有立足于此,才能够发挥“物”对幼儿情绪发展的作用,引导幼儿健康地成长与发展。

四、如何利用“物”对幼儿情绪进行正面引导

(一)尽力给幼儿展示美好的事物

教师要利用“物”对幼儿的情绪发展进行正面的引导,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力给幼儿展示美好的事物。具体地说,教师需要让幼儿面对美好的事物,从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质等不同的方面感受到事物的美好,并由此产生正面的情绪。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幼儿准备美好的事物,要尽量让幼儿不去接触丑陋的事物。例如,在每天的教学前,教师必须对教室进行清洁,保证桌椅、玩教具等道具和工具的整洁与干净。在这种背景下,幼儿在进入教室后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就能够在正面情绪的引导下进行更主动积极的学习。

(二)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能力

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意识到,幼儿在看待事物时,不仅仅是看待事物的表面,同时也会对事物进行分析与思考。因此,较为复杂,超出幼儿认知能力的事物将会被幼儿划分为不美好的事物,将会对幼儿的情绪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例如,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物质气态与液态的变化,这就极大的超出了幼儿的认知能力,使得幼儿无法获得正确认知,也就会让幼儿产生负面消极的情绪。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资料和事物,并引起幼儿的主动探究,否则将使幼儿丧失探究的主动性。

换言之,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认知能力,要根据幼儿的认知能力、人生经历给幼儿准备事物,使幼儿能够在观察与接触事物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收获,使幼儿产生美好的感触,进而对幼儿的情绪进行积极的推动。

总的来说,“物”与幼儿的情绪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物”决定了幼儿的情绪,而幼儿的情绪也反过来作用于“物”。根据分析,“物”对幼儿情绪的发展有正反两面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合理运用“物”去推动幼儿情绪的发展,进而引导幼儿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发展,完善相关的教学方法,发挥“物”对幼儿情绪发展的正面导向作用,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许日华.论“物”对幼儿情绪发展的影响[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8(01).

?誗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幼儿影响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