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环保又一课

2015-06-02陆燕鸿

新课程·上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农村

陆燕鸿

摘 要:媒介材料是学生上课的物质基础,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美术课前没有准备好需要的媒介材料,学生的美术活动过程则好比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师的课设计得再精巧也无济于事。新课改下的美术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需要很多美术媒介材料。如果这些媒介材料全靠买,对农村的家长而言有些为难,也有些是想买也买不到的。这就要求美术老师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的美术媒材资源,并尝试将这些媒介材料结合教材合理地运用在课堂中,既省钱又低碳。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媒介材料;准备

镜头一:在校平常的美术绘画课。课前检查:这个忘带材料,这个带这个没带那个,这个材料不见了,这个材料没有了,这个爸爸妈妈不肯买……结果:作业好差明显。原因没材料或没带全材料的学生首先在心理方面感受就不好,其次没东西当然做不出效果。这样有些学生乐了,有些学生哀了,老师无奈了。

镜头二:美术绘画公开课。上课前课桌上老师已为学生准备了或多或少的美术媒介材料,有些还是非常齐全(全套设备):从画纸到绘画工具到参考资料还有的甚至连裱装作品的框架也弄好了。结果几乎全班作业效果都非常好。原因材料丰富了,学生用起来得心应手。即使是平常不会画画的学生,稍挥动几笔一裱装,作业效果也很不错。这样“老师苦了,学生笑了”。

两个镜头可见美术课前美术媒介材料的准备是多么的重要。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那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呢?假如所有课,老师都像公开课一样准备,就得练就孙悟空的本领——要能变出很多个自己,还要能变出很多的材料。可想而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再说,学生在准备媒介材料的过程也是笔者能力提升的过程。笔者们老师干嘛要累了自己还误了学生呢!笔者认为解决农村美术课堂美术媒介材料匮乏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早了解、早沟通、早准备

学生的媒介材料老师早了解、早沟通、早准备,“早”字当头为课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早了解:孩子没带美术材料来上课,其实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学生方面: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相当的差,不是丢三落四在家里没带,就是使用后不注意材料的保管,像水彩笔、颜料之类的干了就没用了,或是没放好找不到了;家长方面:其实农村还是有部分家里经济状况不好的,无法满足孩子对美术各种各样材料的需要。更有很多家长至今还是不理解艺术教育,认为学习艺术是没用的,不愿花这个“冤枉钱”。还有些家长是理解艺术,愿意培养孩子也愿为孩子花钱买材料,但在学校附近却买不到想要的材料。

早沟通:沟通是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润滑剂,是消除隔膜齐心协力帮助孩子的桥梁和纽带,有了它,笔者们的工作会更好地开展。学校重视美术教育,学校把美育的重要思想与家长的沟通,提高家长对艺术的认识,鼓励家长尽可能地为孩子多添置一些基本媒介材料,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关注身边的美术媒介材料,多给孩子鼓励和引导。

早准备:培养学生有提前准备的意识,一般老师可以把本学期需要的材料在开学第一课时告之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去准备一些身边的媒介材料,像树皮、鹅卵石、鸡蛋壳、废旧衣物、废旧挂历等等。具体上课前几天再让课代表提醒学生带材料,避免时间不够而无法准备齐全。

美术课堂中养成好习惯:美术课前(课间)能事先准备好材料等待老师过来,发现忘带及时向其他班级借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经常忘带的学生,老师要有一定的惩罚教育。比如,可以让学生站在边上看同学们在那里快乐地操作。课堂中让学生养成使用工具材料后放回原处的好习惯。有些容易变干的材料注重保管,像水彩笔、水彩颜料、水粉颜料、记号笔之类的要求用好之后马上盖好盖子。课后注意整理安排好自己的工具材料。习惯成自然后,美术媒介材料的使用率会高很多。

注重合作组的精神,鼓励合作组在不合作的时候也要互相帮助,组内成员万一没带材料能互相借用,有团结友爱的精神。

二、资源利用,低碳环保

1.废旧物品再利用。

纸品包装盒:纸盒(牛奶、果汁等饮料外包装大盒,吃完后的小盒、各类其他食品包装盒、喜糖盒、鞋盒、衬衫盒、牙膏盒、肥皂盒、药品盒等)、废旧报纸、旧挂历纸、一次性纸杯、纸质手提袋等。

瓶瓶罐罐:塑料瓶类(各类牛奶、饮料瓶为主)、易拉罐类、玻璃瓶类(保健品、酒瓶、罐头、调味酱、蜂蜜等包装瓶)。

纺织纤维:废旧衣物、零碎布料、旧毛线等。

2.自然资源像笔者们夏履的竹子、竹笋、草本、土地、果实、石头等。

3.特有的资源像个人的兴趣收藏(收集的邮票等),笔者们夏履的无纺布,夏履的纸板厂,有些学生家特有的布资源等等。

三、巧用媒材,低碳课堂

向自己的生活要一些材料。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笔者们要发现生活中的美,发现身边的美术媒介材料。平时就会对材料进行收集和保存,减少对美术材料的花费。运用身边的不起眼的媒介材料创造出精彩的美术作品,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使美术课堂变得更为积极自主。

在笔者的引导下,在学生的学习下,美术媒介材料结合课堂巧妙运用的实例。

雕刻:《砖石上的雕刻》课堂上学生才发现自己的陶泥干了,他马上用自己的橡皮顶替陶泥进行雕刻,其他学生没陶泥的提前准备了南瓜、胡萝卜、土豆等。

取景:一生无意间发现自己的纸上有了竹叶的影子,并且发现这影子在纸上的构图非常好,他借助竹叶影子完成这次课的作业。

涂色:写生课,一生抓了一把地上的草在纸上磨。他要用草的自然色来上色。

画纸:《装饰纹样》课堂上,学生作业画在了餐巾纸上,画在了纸杯上,画在了不要穿的衣服上。

画笔:《向齐白石学画蔬果》课堂上,发现一生用手指在那里画樱桃而且效果非常好,时而用餐巾纸擦一擦画面。走近才发现他的毛笔还浸在水桶里,是全新的还没去胶。

取材:《在流动的风景线》制作车子里,一生拿来了好多营养快线的瓶盖,当笔者再次走到他身边时发现他用了八个盖子当车轮。

通过对身边媒介材料的发现,孩子们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了美术,形成了基本的美术素养,学习的兴趣更浓了。课前的准备不再是件痛苦的事情。他们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培养了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乐趣。如今的他们时不时给笔者惊喜,他们已经有了发现美的眼睛。

小小媒介材料引发这么大的效益,使得美术课堂也走上低碳环保之路,为世界环境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笔者对农村小学美术课前媒介材料准备的浅见。

参考文献:

李建勇.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初步探索与实践[J].少儿美术,2007(02).

?誗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