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游戏绽放科学之花

2015-06-02朱春来

新课程·上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结构性幼儿

朱春来

摘 要:结构性科学小游戏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对提高幼儿科学探究能力有着巨大作用。这是幼儿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教师教研的需要。从调查和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入手,收集各种游戏材料,关注和重视幼儿在生活中感兴趣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对结构性科学小游戏目标体系与内容框架进行构建,从而丰富科学游戏活动的题材和内容,为科学小游戏的教育服务。

关键词:幼儿;结构性;科学小游戏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皮亚杰认为:“在游戏中,儿童是自我主宰的世界。”陈鹤琴说过:“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身去探索、去发现,他们自身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自身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笔者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只有尊重幼儿,以引导者、合作者、鼓励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科学小游戏,调查和挖掘各种有力的教育资源,大量的收集教材资料、游戏内容、各种游戏材料,科学、合理、有计划地加以整理、归类和利用。关注和重视幼儿在生活中感兴趣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他们身边易于获得和有教育价值的操作材料,才能不断地激活幼儿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的探究热情得以张扬和升华。

一、挖掘有力教育资源,整合归类各种游戏材料

搜集科学小游戏材料是幼儿园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必要途径,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让幼儿有计划地自主选择、操作材料。科学小游戏的质量要提高,就必须提高游戏材料的择取质量,为每一个幼儿提供活动的条件。科学小游戏本身具有开放性,要学会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广泛存在于幼儿园、家庭、社会中的多种资源,将幼儿的科学小游戏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拓展对周围科学现象的体验。可以利用幼儿园的土地资源,在幼儿园开辟科技园地等。如微型植物园,形形色色的植物,各种色彩的鲜花,千姿百态的叶子都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景,而这些都经历了种子变成嫩芽,嫩芽长成苗,苗开出花,花结出果……这就为幼儿提供了多种生动鲜活的科学研究素材。我们还提倡自制教具,很多幼儿的科学小游戏并不需要专门的实验器械,而是可以用生活中的物品替代,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教具是非常好的办法。利用废旧的饮料瓶、毛线、电池、手电筒、万花筒、纸条等材料,也可以做许许多多的科学小素材,激发了幼儿探索精神,让幼儿发现这些科学材料的内在不同,激发了他们对生活中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皮亚杰提出:“教师应了解儿童,教育教学工作不能成人化,要重视儿童的特点。”材料的选择要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在活动区进行科学游戏的前提是突出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分解成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比如,大班的幼儿,进行探索斜面变化的科学小游戏,首先,教师要提供平面、斜面和小球,让幼儿发现平面和斜面的不同。接着,教师提供可以变换角度的斜面,再接着提供长度不同的斜面,这样,幼儿逐步观察,不断比较,很容易发现实验的规律。丰厚的科学素材等着我们去开发,不要让身边唾手可得的科学材料沉睡。泰戈尔说过:“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我们要利用好特有环境,掌控素材。

二、关注幼儿兴趣焦点,选择最大价值操作材料

科学小游戏应来源于生活,从周围取材。关键的是要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否则,幼儿不感兴趣,注意力就不会集中,得到的知识是支离破碎的,我们要关注和重视幼儿在生活中感兴趣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把它们作为科学小游戏的重要来源;我们应从他们身边选择易于获得的和有教育价值的物品,作为科学小游戏的重要材料。有了兴趣,才会有寻求答案的欲望,才会积极地进行游戏,幼儿充满了好奇,他们会问,树为什么是绿的?花为什么是红的?雪为什么是白的?……对幼儿感兴趣的,我们就可以及时采集材料,进行相对应的科学小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明白道理。比如,幼儿问,小草为什么长在土地里面,它长在水中可以吗,长在石头中可以吗?我没有直接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采用科学小游戏的形式,为幼儿准备小草、水、花盆、石头等应该有的材料,引导幼儿去做实验,引导幼儿完成实验,幼儿在活动中得到了自己想知道的答案。

三、建构游戏目标体系,丰富科学游戏活动内容

结构性科学小游戏是一种具有“游戏”性这一显著特征的幼儿科学探究学习活动。根据游戏活动进行时的时空特点、教师主导程度等分为以下三种结构性科学小游戏:高结构科学小游戏、低结构科学小游戏、自发性科学小游戏。

1.高结构科学小游戏

这种科学小游戏形式,是指以教师为主导的科学游戏活动,以游戏化方式来开展。教师对幼儿进行结构性科学小游戏指导,首先要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幼儿教师还要对幼儿进行科学小游戏操作技能引导。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进行具体指导,小班幼儿进行科学小游戏往往缺乏目的性行为。所以,教师要对他们进行更加具体的指导,让小班幼儿有法可依。而中班幼儿更加关注游戏的成果,应该鼓励他们大胆想象,一起开发。

2.低结构科学小游戏

这种科学小游戏形式,是把学习的权利归还于幼儿,教师“退位”后,通过环境的创设、物化目标的材料支持、隐性指导的组织策略,引发幼儿学习方式的重大转变,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自主发展。低结构科学小游戏要求我们还权力给幼儿。教师用鼓励启发的形式,使学生掌握方法,取得成功,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小游戏时,要不断地想办法激起幼儿的需要。教师要给幼儿创造宽松、和谐、温馨的环境,让幼儿很快进入游戏状态,科学环境能启发幼儿在科学环境中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积极的探索,在愉悦的科学游戏中解决问题。

3.自发性科学小游戏

这种科学小游戏形式,指在大自然中或日常生活中自发的科学游戏活动,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幼儿感知探索,保护幼儿的好奇心。自发性的科学小游戏也需要相应的物质条件。科学小游戏中幼儿的合作行为,是决定效果能否达成的关键。科学小游戏中幼儿与同伴的交往,是以材料为中介的间接交往形式。大班幼儿可以进行局部创新也可以进行系统创新,大班幼儿有着丰富的科学小游戏的经验,知道怎样和同伴协商、分工、合作,有效地使用结构材料。

总之,结构性科学小游戏对于幼儿的科学探究智能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甚至可以起到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基的作用。科学小游戏以幼儿为主体进行活动,放飞了幼儿的心灵。我们相信,只要利用好结构性科学小游戏,不断创设、不断计划、不断践行,一定能让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登上快车道。

参考文献:

马娟.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儿童教育游戏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3.

?誗编辑 李 姣

猜你喜欢

结构性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基于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典型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关于结构性改革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