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2015-06-02王明

新课程·上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人格中学生作文

王明

学生生活在家庭、学校、社会当中,美好的感情、生活的经历、执着的追求,都可以通过写作反映出来。

十几岁的青少年,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时期,正是由未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他们也更有逆反心理及脆弱的精神世界,容易走向消极,如何帮助他们走出困惑和迷茫,辩证地认识社会和生活,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去努力学习,让他们积极地生活是语文教师力所能及的工作,也是写作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融入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已势在必行。我在多年的写作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自立自强、正直乐观、敢于剖析自我、敢于批评错误言行、有创新精神、高尚的人格,成果可喜,认识深刻。

一、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人格

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新一代青少年具有自立自强的精神,抛弃依赖父母的坏习惯,这样长大以后才能担当起强国富家的重任。

在写作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意志,如,让学生结合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自立自强的事,再结合伟人名人自立自强的故事,谈了自己的看法和感悟,使他们在学习中受到教益。然后让他们以《男儿(女儿)当自强》为题作文。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他们自立自强的意识有所提高,再看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待人处事的方式也令人欣慰。完成后,我对部分认识较差的学生进行了当面批改,以谈心的方式引导他们提高认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直乐观的人格

正直乐观是中学生不可或缺的品质之一,也是我们今后学习、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思想基础和精神财富。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善良”“真诚”“正直”“乐观”进行话题作文,先作了如下提示:善良是一种纯洁的心地,表现为灵魂的高尚、美好的行为;真诚是一种可贵的品质,表现为摒弃心中的每一丝猜疑和顾忌;正直是一种健康的个性,表现为待人处事的公正坦诚与无私;乐观是一种向上的精神,表现为对人生、事业充满信心和希望。并举了一些例子,接着让学生大胆发言,讲出自己所了解的与话题有关的人和事。他们讲朋友以诚相待而增进友谊,企业经营以诚信而获得成功,红军因不畏艰险、乐观正直而取得长征胜利。他们谈事例、说看法,决心做善良、真诚、正直乐观的人。在这个基础上,我让学生围绕这一话题,自命题目作文。不少学生写出了内容充实、见解深刻、感情真挚的佳作。通过讨论与写作,促进了学生正直乐观品质的养成,这无疑在他们人生成长的道路上点燃了指路明灯。

三、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敢于剖析自我的人格

青少年学生正在成长时期,他们身上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与不足,为了让学生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找到自己身上的不足,我让学生围绕“长”与“短”展开讨论,在讨论中,有的学生说自己虽然成绩名列前茅,但仍心中愧疚,因为自己太自私,比如新的参考资料舍不得外借,对成绩不好的同学不屑一顾,并当众表态,决心改掉不良习气。更有敢于剖析自我,说近段学习成绩下降是因为迷恋网吧不能自拔,为此很烦恼,希望能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摆脱网吧的困扰,搞好学习,并告戒同学们不要犯类似的错误。也有的谈自己考场作弊,给同学们起绰号,言行不文明不礼貌等等,在讨论的基础上我让他们以《取人之长》或《舍己之短》为题作文。这次我重点抓了批改,先让学生互相批改写下批语,然后我再检查点拨。学生积极性很高,思想很活跃,写的批语大都比较恰当。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自我解剖的重要意义。总之,在讨论和写作中学生们发现了他人之长和自身之短,都表示愿意努力克己之短、扬己之长,争当优秀中学生。可见善于自我解剖是学生成长的关键,只有心理健康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长处。

四、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对错误言行敢于批评的人格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着不应该发生的事,对此,中学生应该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对错误的言行进行指责批评。

在写作课上,我先让学生就家庭、班级、校内外或国内外的大小事进行讨论,然后自拟题目进行写作。学生们鲜活的思想在文章中表现了出来,比如有人指出李某为给本班加量化管理分数竟然设了一个局,“这不仅不是给本班争光,反而是件让人脸红的事”,“这是一种不良行为”……;还有的批评“法轮功”反动本质,提醒迷恋者要及早醒悟,使自己家庭幸福,让国家社会安宁。通过讨论写作,提高了他们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这些都是可喜的。但在批改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学生说学校的管理制度限制人身自由;有的说学校的合理收费是搜刮民财,这些引起了我的关注,我把有关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长谈,纠正他们的错误看法,提高其思想认识,并在讲评课上让他们讲自己的认识提高的过程,让大家受到了教育。

五、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人格

创新的人格主要表现在有顽强的意志、敏锐的观察力、广泛的兴趣、远大的抱负、创造性的思想、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每当学生对某个作文命题提出独特的构思,或用独到的方式解开一道数学题、或以独特的想象力绘制了一幅图画,其中便蕴含着创新的成分,而且可能会构成未来取得重大发现或发明的基础。创新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永远向前的动力,是民族兴旺的不竭源泉。我们教师一定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个培养创新人才的伟大历史使命。

写作教学中常用的“老树发新枝”“旧瓶装新酒”其实也是一种创新个性的培养和体现。每届学生都可以把《二十年后的我》写得不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以翻为《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由“好酒不怕巷子深”可以翻出“好酒也怕巷子深”,从而表达出不同的观点,培养了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写文章也会促进人格素养的提高,从文章命题、文章的选材、素材的取舍和顺序的安排上可见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发展提高,促使学生的创新人格得以培养。这样,于写文于做人都颇有益处,何乐而不为?

由此可见,写作教学与学生的人格培养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当代语文教师的职责,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应肩负起这个重任,让学生多“读”、多“看”人间百相,了解人世间的是非真假善恶美丑,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从而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家为国作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凌辉.教学改革与健全人格养成[J].心理科学,2005(6).

?誗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人格中学生作文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