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自然亲密接触

2015-05-30珍妮妈妈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巨蟒学前班珍妮

珍妮妈妈

在女儿珍妮学前班将要结束的最后一个月里,学校组织他们去百里之外的农场旅行3天。一位从中国来的朋友惊讶地问我,一个还不满6岁的孩子,你怎么舍得让她去?学校怎么会担风险组织这样的活动?骑马会不会摔着,游泳会不会淹着,牛棚猪圈会不会有蚊蝇毒虫?

我笑道:“她可以抚摸巨蟒,把玩蜥蜴,难道她还会怕蚊蝇毒虫?”

朋友惊呼:“她天生就那么大胆吗?”

我呵呵一笑:“当然不是!后天锻炼出来的!”

珍妮3岁入幼儿园,老师每周一都会发一张课表,其中周四下午是自然科学课。当时的我不屑一顾,3岁的孩子懂什么自然科学呢?

有一个周四下午,我碰巧提前去接珍妮。她还未下课,我被邀请到自然科学课堂上观摩,正碰上一个外聘的动物学家给孩子们介绍巨蟒。只见他将如我小腿一样粗的巨蟒缠在脖子上,孩子们围成圈,边抚摸着巨蟒,边询问一些问题:“为什么巨蟒是凉的?”“巨蟒吃什么?”“它有没有牙齿啊?”……

我看到孩子们兴致勃勃的样子,以为那条巨蟒只是一个道具,后来被告知是真的时,吓得倒退了好几步。反观所有的孩子,他们像是在跟老朋友相处一样,轻轻拍打、抚摸着巨蟒,甚至有些孩子还试图与它“交谈”。

回到家后,我问珍妮对自然科学课的感受,她说那是她最喜欢的课。其实不光是她,体验后我都感兴趣了。再后来的很多个周四下午,我都有了提前接孩子的“凑巧”,有幸看到了孩子们手捧小白鼠数胡须,肩驮大蜥蜴私语,手托面包屑喂鸽子的场景。

到了学期末,幼儿园给了家长很多孩子在课堂上与动物亲密接触的照片。我也拿到了许多,每当我和珍妮翻看这些照片时,她就会指着照片给我普及她学到知识,譬如猫头鹰为什么只在晚上出来,蝙蝠为什么不是鸟等。

其实,除了外聘科学家,将动物带进课堂等常规教学外,这里的幼儿园经常在征得家长签字后带孩子去就近的公园或者温室观察花草,或去图书馆查书,寻找有关自然问题的答案。记得有一次,珍妮他们有一个周的任务是认识颜色,学校就组织他们去了附近的自由市场观察水果和蔬菜的颜色,再回校后一起将一些相关贴画按蔬果分类,按颜色分类,按表皮的光滑度分类,等等,真是寓教于玩!

在加拿大,大多数幼儿园和小学都有“关系农场”。每年总有一段时间,孩子们会到农场体验生活。珍妮在三四岁的时候,就在秋天跟老师去农场摘过苹果,收过南瓜,还参观了农场工人制作果酱的过程,并亲自参与制作苹果派、烘焙馅饼等。

珍妮5岁时从幼儿园毕业了,进了学前班。虽然换了学校,但新学校仍是以亲近自然的教育为主,珍妮也继续着农场之旅。她所在的学前班除了带他们去农场摘苹果和葡萄,还去养蜂厂参观蜜蜂酿蜜的过程,让孩子们自己探寻不同鲜花所酿的不同种类的蜜……

短短3天的农场之旅结束后,珍妮快乐的余韵足足持续了3个星期。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她用了几天的时间画了一本十几页的小书,描绘了她从坐上校车那一刻起的农场之行。有给小羊喂草的情景,有篝火晚会的情景,有骑马的情景,甚至还有挤奶的场景……

在给我介绍自制绘本的同时,她还会不停地问我一些问题:你知道为什么小鸭会游泳,小鸡不会吗?为什么马只能顺毛抚摸不能逆毛抚摸?有些问题哪怕是现在的我也回答不出,而6岁的孩子却能在亲自探索后自己找到答案。

自然科学教育是加拿大孩子重要的课程,所有的学校都很重视。而这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教育契合了卡尔威特的天才教育法:教育的秘诀在于唤起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而且,珍妮接触的自然事物越多,她的想象力就越丰富。

本来我还一直抱怨加拿大的幼儿园没有教材,怕珍妮落后在起跑线上。但后来我发觉,在我还没有逼她坐下来上课时,她已经知道了很多教材以外的知识,并且自己做了无限的想象和延伸。

既然这样,有没有课本又有什么关系呢?

猜你喜欢

巨蟒学前班珍妮
《与巨蟒搏斗的运动员》
《太空的故事》
赢的诀窍
珍妮曲奇饼干
珍妮·古道尔
学前班
工资收入
把所有名次都考上
取缔学前班,利耶?弊耶?
巨蟒与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