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音乐公共课程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2015-05-30林彩华

艺术评鉴 2015年19期
关键词:音乐素养以生为本音乐教学

林彩华

摘要:音乐,是一门艺术形式,是人类精神的食粮,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音乐教学能够培育出人类的精神长相。作为一名中职音乐教师深感音乐教学困难重重,音乐教学的成效微乎其微。本文将围绕中职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探讨如何给音乐课注入一定的能量,让我们的音乐课堂充满快乐和轻松,让我们的学生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音乐教学 以生为本 音乐素养

基础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与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形成共鸣,无形中提高自己的素质,然而现实中的音乐课程却让人尴尬不已,困难重重。

一、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叛逆时期,对事物的认识还处于相对感性的阶段。同时,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而言,中职学生的求知欲望不强烈,对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则是处于消极应对的状态,同时部分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厌学思想。然而他们毕竟是年轻的一代,他们对音乐有着疯狂的爱好,他们喜爱有关音乐的各个电视节目,比如“中国好声音”、“快乐男声”;他们都有自己喜爱的歌手,有自己“主打”的歌曲,甚至对歌手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了如指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对音乐课却缺少那份执着的追求,甚至对音乐课有种“有甚于无”的心理。

二、教材内容过于“高大上”,教学模式单一乏味

我们的教材课本的往往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脱节,忽视学生音乐兴趣爱好的培养,导致了在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音乐课程审美性、艺术性的严重丧失。无可否认优秀的歌曲及其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于现在学生的生活环境差异过大,学生无法得到确实的感受,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

三、学校、家长及学生认为音乐课程可有可无

现如今,技能大赛贯穿学校的整个教学,因此很多中职学校都开足马力专攻专业技术课程,从而都想在技能大赛中崭露头。这样一来势必把音乐教育等素质课程从教学计划和课程表中剔除,以避免浪费专业学习时间。

认识不足就是为了弥补不足,发现困难就是为了解决困难,因此在多年的教授音乐课程的课堂生活中,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笔者总结了以下的改进措施:

1.学生课堂学生做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教育真理,没有学生的充分参与,任何音乐教学都会事倍而功半。

自主经营“教学内容”。现如今教学提倡的是模块化教学,因此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大纲制定几个大的教学模块,然后让学生在各个模块下寻找自己喜爱的内容,真正行使主人翁的权利,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自主制定比赛、考评规则。在音乐基础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演唱表演的情况,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制定评价机制,比如分组比赛、互相评价、互通信息等,从根本上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更进一步的捍卫主人的地位。

2.深入钻研教材,增加教学模式

教材多样化,增加流行因素。将教材编写思维由“自上而下”变为“自下而上”。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们渴望音乐,向往音乐,尤其对当下的流行音乐趋之若鹜,因此在我们“高大上”的教学课本编篡之前就应该考虑增加流行音乐的介入,哪怕是课堂一角。有了这样的主线,不怕学生不喜欢他们的音乐课本了。

借助多媒体教室,给学生一个集看、听、唱为一体的课堂。摒弃之前较为单一的教师教唱,学生跟唱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的优势,多让学生欣赏当下比较流行的、感兴趣的音乐盛会及音乐人的事迹,甚至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功能上传自己的音乐录音,充分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饕餮盛宴。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摆正姿态,尊重学生切不能一味的“杀鸡给猴看”。中职学生是一群好动不易管理的学生。我们要耐心的倾听学生的心声,不要一味的对学生给予否定,也不要动不动对学生进行“精神”打压,教师给学生讲道理是必要的,但是要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注意自己的讲话姿态。另外不要在课堂中一味的为了自己所谓的教师尊严而对于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进行严惩。要知道,不是所有的说教所有的责骂都能得到学生的理解。而我们如果真正的进行换位思考的话,就不难理解学生的行为,也就让学生学会了尊重。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教师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有着强烈的示范作用,因此在不断的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教师还要有一定高度的道德素养。教师,既要以学问教人,还要以德育育人。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加强学习,学习学科知识,学习为人处世之道。

4.组织多样化的课外音乐文体活动,增加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加深学校、家长对音乐教学效果的认可度

基础音乐教育具有大众性,我们要把音乐教育与学生的日常音乐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每位学生爆发出生活的火花、燃烧出生活的激情,从而达到唤起学生的美感共鸣、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华.高师《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探索[J].新课程学习(中学),2009,(05).

[2]王维圣.基础音乐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音乐天地,2010,(07).

猜你喜欢

音乐素养以生为本音乐教学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发挥后勤服务育人的作用,培育合格的高职大学生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普通高等学校高中学生的专业音乐审美的培养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