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该如何爱你

2015-05-30李霞

艺术评鉴 2015年19期
关键词:版权

李霞

摘要:本文通过对网络音乐逐渐替代传统唱片产业这一现象的剖析,在肯定我国网络音乐发展迅速的同时,指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案,确保其沿着更好的道路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网络音乐 传统唱片 版权

音乐,有人曾开玩笑的去解释它:声音使人感到愉悦(乐)。什么样的声音才能让人真正意义上感到愉悦呢?那就是物体有规律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称之为乐音。音乐作为人类发展中最早出现的一种艺术形式之一发展至今。无论社会发展到何种程度,它与人类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伴随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随处可以见到“耳机族”的身影,他们可以随时借助耳机聆听喜欢的音乐。这一现象主要源于网络音乐的发展。那么,何为网络音乐呢?它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与成熟的前提下,音乐产品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各种有线和无线方式传播的。这一种音乐形式是通过网络制作、信息网络传播和交易的电子化音乐。通过电信互联网提供在电脑终端下载或者播放的互联网在线音乐,以及无线网络运营商通过无线增值服务提供手机终端播放的无线音乐(又被称为移动音乐)成为它的主要构成。这两种形式的音乐正以相当迅猛的方式快速发展。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唱片产业,也就是音乐商品通过层层线下渠道,通过连锁店、零售店等销售终端出售给消费者。其产品形态主要有唱片、磁带、CD以及VCD等有形的实体产品逐渐被网络音乐的形式所替代。之前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音像店,渐渐地销声匿迹……。

究竟网络音乐有何魔力能使风靡一时的传统唱片产业逐渐萎缩乃至消失?首先源于技术的发展。之前的C/S(Client/Serevl)技术模式,用户之间的文件传输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服务商的服务器,其储存的资料有限,个人的音乐资源也不放在Web网上,难以做到音乐共享。为了使资源更大程度上的共享,新的技术模式出现了,那就是P2P(Peer-to-Peer)即“点对点”或者说是“对等互联”技术。这一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之前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的区别,实现从用户到用户的之间传输文件与共享文件。正是因为广大网络用户的参与,丰富了网络信息的传输资源,从而降低了传输信息的成本。每个网络用户作为独立的个体,不会受到其他用户的影响,可以随时进入到P2P网络中。该技术的使用,使音乐共享方便,更简单。其次是无线增值业务。无线增值业务通常包括短信、彩铃、彩信、WAP、手机游戏等。这些业务不仅使网络运营商大赚特赚,也给广大群众带来多种不一样的服务。特别是彩铃业务的推出,不仅推动了网络音乐的发展,给其带来巨大的收益,同时网络音乐也极大丰富了彩铃的内容,让人们听到了自己喜爱的铃声。再次,源于审美的变化,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繁荣发展的社会,而这一欣欣向荣的局面,注定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局面。作为网络音乐,它的传播与发展,必然要适应多元的发展,要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换句话说,就是多元文化的审美需求,成就了今天的网络音乐的高度发展。从网络音乐创作者的角度来看,网络音乐传播的直接性,让音乐创作者和欣赏者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创作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欣赏者的反应来逐渐判断自己创作作品的受欢迎程度,从而逐渐向大众审美靠近。为了满足不同音乐需求的听众,创作者甚至借助多种音乐或者艺术语言手段,将其融入到自己创作的作品中,创造新、奇、特的作品。在满足听众听觉感受的同时,不少网络音乐与FLASH相结合,营造视听的体验,方便更多的听众理解作品。再加之现在网络终端设备的丰富,网络音乐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的在听众现有的设备中聆听、共享网络音乐。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的网络音乐爱好者中,青少年占据主要的份额,他们更喜欢从互联网中下载网络音乐,况且大部分音乐都是免费的,这样对音乐的消费成本大大的降低,这一现象,对传统唱片行业是个不小的打击。当我们听着或者是看着琳琅满目、形式丰富多样的网络音乐,能够免费或者花费很少金额去购买网络音乐产品的时候,再回头看看传统的唱片行业,优势显而易见,对传统唱片行业逐渐淡出人们生活视野的缘由便轻松的理解了。

《2014中国网络音乐市场年度报告》中指出,“2014年网络音乐用户规模由2013年底的4.53亿人增长至4.78亿人,增长率为5.5%,高于我国同期总体网民规模的增长率2.3%。网络音乐用户数占网民总数的比例高达73.7%。”同时,“网络音乐作为导入用户的渠道价值也不断提升,吸引着传统音乐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争相进入,资本市场非常活跃,行业中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代表性企业,以移动端发展为亮点的全新的网络音乐行业竞争格局基本形成。” 通过2014年年度报告,我们看到网络音乐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低头党”、“耳机族”的普遍,正是最好的证明。大家可以拿着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将网络音乐的欣赏与传输灵活化。

面对逐年递增的网络音乐的“粉丝”,面对形式各样的网络音乐,一方面体现了我国网络音乐发展的势头是很猛烈的,但是也有一些弊端显露出来。第一,网络音乐作者安全感的缺失。网络音乐的数字化,给音乐的复制、传播提供了便利,在操作上很是便捷。再加之作品的免费使用,使网络音乐本身变得廉价。传播的速度之快,让作品版权难以形成好的保护,从而致使作品所有人对版权的安全感缺失;第二,网络音乐本身。虽然,网络音乐旨在娱乐,“粉丝”们通过网络音乐得到放松,但是在众多的网络音乐作品中,不乏出现一些审美格调低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虽然旋律易于接受,歌词朗朗上口,但是作品内容本身却不是绝大多数人喜闻乐见的,甚至是低俗的。创作者通过音乐的形式,将自己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表达出来,但是作品意义不乐观积极,甚至有色情的东西,我国网络音乐缺乏作品质量的把关。网络音乐传播范围广、速度快,这样的作品会很快的传播开来,不利于形成好的社会风气。第三,部分经营单位会擅自传播未经文化部内容审查的进口网络音乐产品。这样未经审查的进口网络作品的质量难以保证,还会冲击本国网络音乐的发展;第四,出现侵权盗版、非法链接等侵犯知识产权等现象等。

面对网络音乐迅速发展随之带来的诸多问题,我们要积极努力地解决。《2014中国网络音乐市场年度报告》同时指出:国内网络音乐行业对正版音乐版权的购买和维权活动活跃。一方面,各大互联网企业纷纷购买音乐产品的独家授权;另一方面,许多企业选择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报告》分析认为,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网络音乐市场版权环境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围绕网络音乐版权的市场竞争正日趋加剧。我们首先应当维护网络音乐的版权,给网络音乐的作者吃一颗定心丸;二是加大审查力度,使用多种审查方法,更大意义上提高网络音乐的审美水平;三是加强对进口网络音乐报审主体管理。只有具备进口网络音乐产品独家且完整的在中国内地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或代理权的经营单位才有报审资格。此外,还要对包括网络音乐产品的制作、发布、传播、进口等方面进行细化;四是对音乐产品搜索服务的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最后,我们要加强对网络音乐的知识产权保护。正如《文化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网络音乐内容审查工作的通知》中所要求的那样,要求在改进政府服务,提高审查效率,为企业的合法经营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的同时,对从事违法网络音乐经营活动和提供违法网络音乐产品的经营单位依法开展监管和查处工作。除此,我们还应当借鉴美国等西方先进国家对于网络音乐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改革与发展。

《2014中国网络音乐市场年度报告》预测,未来我国网络音乐市场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网络音乐将形成多终端融合、多场景多屏模式;“粉丝经济”将成为网络音乐的重要赢利点;行业版权竞争将推动音乐内容进一步正版化和丰富化;凭借海量用户和高活跃度,网络音乐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仍将具有重要的用户导入渠道价值。这些预测趋势在2015年上半年有了较好的验证。我国网络音乐的发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投入更多的“爱心”,见证网络音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黄李娜.中国大陆网络音乐的现状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侯琳琦.网络音乐的多视角研究[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

[3]侯琳琦.美国网络音乐发展现状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8,(01).

[4]金晖.无线音乐和互联网音乐系列深度分析[J].卓望通讯,2006,(12).

猜你喜欢

版权
论合同约定机制与期刊社利益的保护
数字出版授权的“结”与“解”
刍论新闻的版权保护与立法创新
当我们谈论IP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信息自由与版权法的变革
P2P技术下网络版权侵权的法律规制
文化创意产业版权保护问题探析
误读为“演绎”的“同人”
微信传播与版权法定许可制度的适用与建构
新闻作品权利归属与行使中的利益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