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大千与广西

2015-05-30孟远烘

美术界 2015年4期
关键词:李济深阳朔漓江

孟远烘

高阳的《张大千——梅丘生死摩耶梦》(三联书店)中,提到“张大千由水路回川,先到梧州,应徐悲鸿之约,经柳州到桂林,饱览了阳朔山水”。这一年,是1938年。张大千年谱中也记载“1938年戊寅40岁驻北平日本司令部多次派汉奸劝张大干出任伪职,张氏推诿不从,化装逃出北平,辗转上海、香港,入桂林途中会见徐悲鸿。”

两段记述都较为简单,其实当时的情况是张大千要逃离日军的迫害,准备回老家四川,隐居于青城山。因为之前在北京他已被秘密关押,后在友人多方营救之下才得以放了出来。

回乡之行有段插曲,就是张大千托至友晏济元带儿子心智、心亮乘轮船取道广西梧州先回重庆,自己和妻子杨宛君则留香港托运要带回四川的24箱藏画。当时经朋友帮忙,香港中航同意由杨宛君带张大干的画箱飞武汉。可是临到8月23日办理乘机手续时,被告知飞机将改在广西梧州降落。于是杨宛君决定走水路去梧州,张大千曾力阻但未能成功。不料原定杨宛君乘坐的飞机,在飞临澳门石歧上空时被日本飞机击落,全体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罹难。张大千闻讯自是万分庆幸。8月底,张大千抵达广西梧州,再从梧州到柳州,然后坐汽车到桂林。

虽然算是逃难,但张大千在桂林并不寂寞,因为有徐悲鸿等同道好友,自然免不了畅游山水会友作画之雅事。期间,张大千和徐悲鸿在李济深的陪同下,从桂林乘船到阳朔游览写生。船过兴坪(时名兴平)时,张大千和徐悲鸿被兴坪清幽的景致吸引,不禁流连忘返,留在兴坪游览作画十数日。后来,张大千曾作《阳朔山水图》,并题诗道:“阳朔佳山水,还应甲桂林;卜居曾有约,魂梦接清音。”落款详细记述了此行的经过“岁戊寅,倭寇陷北平之明年,予自两粤间关还蜀,得与任潮先生、悲鸿同社,同舟发桂林,下漓江,至阳朔,有卜居兴平之约。忽忽已是十四年矣,口岁自港致函,称任公寓京嘱画,因为写此,以报不遗在远,更乞教正。庚寅夏,弟张爰,时在大吉岭。”其中的“卜居之约”,是张、徐二人对兴坪极为喜爱,李济深允诺以广西省政府的名义赠送两人各一块地皮。张、徐二人自是非常高兴,约定以后结邻而居。

《阳朔山水图》所绘山石险峻,并非桂林典型的秀丽山水,可见张大千之独特体验。此画构图别致,树石掩映有趣,山树用笔奔放,四人乘坐小舟,则是细线勾勒,神态毕现。全画体现了张大千典型的绘画风格。此画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成为张大千桂林之旅的见证。

除了与徐悲鸿、李济深的这次兴坪之旅,张大千在桂林城内与旅桂诸画家的画事交往也是不可豁免的。这些交往也有画迹留存下来。例如:他与马万里等人同游了独秀峰,并合写了一幅独秀峰画作,在作品落款中他详细题了具体的日期“戊寅八月九日与万里道兄同登桂林独秀峰合写此幅。”如果说张大千的其他作品只是事后的追忆的话,这幅作品则如张大干旅桂的现场留影。

不久,因著名的印度诗人泰戈尔邀请徐悲鸿前往印度,张大千急于归蜀,李济深政务缠身,三人只好依依惜别。临行,徐悲鸿将自己的收藏中张大千非常喜爱的北宋董源的巨幅山水《溪岸图》送给他。张大千非常感动,1944年春他将清代画家金农的《风雨归舟图》回赠给徐悲鸿。他们的这一段同游漓江、互赠珍藏的故事,是广西美术、以至中国美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张大千旅桂虽然只有一次,并且时间短暂,但他念念不忘这段岁月,20世纪60年代,他作《题赠候北人(桂林山水图)》诗写道“八桂山川系梦深,七星独秀足幽寻。漓江不管人别离,翘首西南泪满襟。”1974年作《漓江山色》一幅,题款:“此写三十年前漓江旧游,同舟者容南李任潮、宜兴徐悲鸿也。”

张大千旅桂时间短暂,所作有关广西的作品亦少,但他对广西美术的影响却深远,因为他的艺术思想由两人传承发散于广西,影响至深。这两人一是马万里,一是黄独峰。马万里与张大千亦师亦友,相交甚笃,请教颇多,并常有合作。黄独峰则是张大千的入室弟子。马、黄二人与张大干的交往及对广西美术的影响,则需另文叙述了。

猜你喜欢

李济深阳朔漓江
国民党特务机关对李济深在港活动的秘密监视
快乐阳朔游
为促成联众抗日疾呼
——李济深《致胡鄂公信札》
漓江情画
1926年3月24日,李济深前来黄埔军校参观
月下漓江
漓江夕色
快乐的阳朔漂流
阳朔美名传万里
阳朔啤酒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