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格胜的山水家园

2015-05-30贾春铭

美术界 2015年4期
关键词:笔墨家园山水

贾春铭

【摘要】黄格胜数十年持之以恒地深入家门口奇峰秀水写生,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投入真挚情感用画笔记录家园山水的变迁,绘画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关键词】家园;山水;笔墨

对于中国画的创作来讲,需要画家潜沉下来,创作出更精、更好的作品来反映生活。黄格胜的创作状态就是能数十年持之以恒地深入生活写生的画家,并且善于利用自己既有的条件,把满腔热情投入到表现家门口的奇峰秀水和民族风光。“在此蹉跎三十年,暌违又是三十年。梦绕魂牵,山与水,人生几个三十年?”这道出了黄格胜山水家园的家乡情怀,也是黄格胜山水家园的精神本质。

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生活条件改善的需要,一些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和有民族特点的民居慢慢地被“现代文明”代替,破坏了民族特色。急功见利的超速发展以至于自然被无止境的开采,其结果不仅仅破坏了人类的生活空间,也深深地伤害了自然的元气,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黄格胜通过艺术创作的方式向人们传达人与自然共存,爱自然就是爱家园,珍惜自然,建设美好家园。

写生是黄格胜艺术创作的主要手段,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徜徉于桂北的丽山秀水之间从事写生,运用自创的“黄氏”山水笔墨语言符号来表现田园风光、壮乡山寨,表达内心深处对往事的怀念,对壮乡山寨的痴迷,对童年生活的深情回忆,使得他的作品更富于世俗人情味。元宝山小桑村,一个黄格胜画了几十年、去了上百次的纯朴山涧苗寨,那里的粮仓、楼舍、大石、晒台、一草一木他都了如指掌,他与当地农民称兄道弟,跟他们打成一片,深入他们的生活,用真情关爱他们,每次去都有新的收获。黄格胜常说“爱国的具体体现就是爱家乡。”这些苗寨乡村的风土人情和自然天成,是黄格胜抒发爱国情怀的载体,也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作画莫无情,无情莫作画”,这种真实的感情在黄格胜的作品里能真正体会到。

黄格胜热爱生他、养他的地方,热爱他生活的一切,不管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小桥流水的野趣,漓水渔舟的静雅,还是山溪小鸟的闲情,都蕴涵着黄格胜对生活平常的痴迷。他的画常常从最打动人的地方开始入画布局,中、侧锋大笔涂抹,沙笔勾画,线条铿锵有力,趁湿侧锋浓墨皴擦产生的斑驳苍茫、虚实相成的关系,把元宝山苗寨、桂北山村、秀美漓江等转化为具有新审美意义的视觉形象,显得朴实、真切、实在、自然,同时也达到强化形象内在意味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抒发了内在的体验和情感。显然,黄格胜找到了一种只属于他自己的艺术语言,他的笔墨语言、山水符号具有沧桑、老辣、重拙、迟涩并透着潇洒的特点。

作品《奇峰奇水木楼美》《石上人家》《远眺图腾听芦笙》等系列,可以感受苗寨浓郁的民族特色,精致的吊脚楼屋檐,孤寂的图腾,干枯的老树,厚壮的巨石与婉约的石阶,灵动、深邃的印象使观者有了似曾相识的感觉。而黄格胜深层的表现内涵则是体现中华民族博大的精神力量,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对人性的反思与关注,体现了人文关怀和对淳朴、善良、真诚的人性讴歌与赞美,同时也是自己对健康、明快、爽朗、清新、饱满情绪的一种表达。

这种表达是黄格胜在写生创作中用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精湛的水墨技巧来处理他对自然的感受与认识,把大自然的丰富性归纳、概括、提炼为极其精致、简约的艺术符号。运用干湿、浓淡、破墨、泼墨、虚实对比来表现浓郁的气氛,用老辣、重拙穿插运动的粗、细线来表现厚壮的巨石、沧桑的鼓楼、苍劲的老树,透过墨色的律动和水分的交融,体现出浓郁的抒情,典雅的怀旧,淳朴的乡愁,宁静的心境。如《家在山中住》等系列作品,画面生活气息浓厚,一座老房子前倚着一两棵老树或江畔倚着几只小船,几块巨石上有草堆、杂树、篱笆、老房、晾衣架……站在画前,可闻到漓江水的清香,一览春风扑面的田园景色,体味农家质朴的生活情趣。黄格胜笔下的山寨和桂林山水在时间之河上交汇出诗性的光晕,他用水墨的语言,在画面上进行水的流淌、色的交融、墨的灵动、笔的跳跃,他以奔流、周转的笔墨耕耘着这片磁石般的土地。看黄格胜的家园山水画作,深深体会到他那份真诚、执着和勇气,他不愿墨守任何清规戒律,只钟情于追求一种浓烈的意趣,一种特有的形式美,一种精妙的艺术境界。

“把小路走大,把弯路走直。”黄格胜在他架构的山水家园中踽踽行进着,用取自于壮乡大地与漓江河山的每一块墨、每一条线架构着他丰富的画面、迷人的境界。他的画作远离了荒芜、萧条、孤独与绝望,具有民俗气息而雅俗共赏,以积极向上的绘画语言,升腾着胸中的文化内涵和人格魅力。

猜你喜欢

笔墨家园山水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爱在一湖山水间
寻找失落的家园
笔墨童年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山水》
绿家园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