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学困生实施心理干预及应对策略

2015-05-30徐先华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心理干预应对策略学困生

【摘 要】学校教育教学中学习困难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分析学困生的成因,进而提出干预策略,使他们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干预;应对策略

0引言

长期以来,每个学校和班级都程度不同地客观存在着一个特殊教育群体“学困生”。在一项调查的数据中显示我国学困生的比例很大,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此情况越来越引起教育界”心理学界对该群体的关注。因此,我们要重视这部分学生的教育问题。下面笔者就从学困生心理成因谈起,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干预策略.

1学困生的概念界定

目前,学困生概念的界定还存在着一定分歧。本文将学困生概念沿用王建平《变态心理学》(2005年)中所述“没有明显智力缺陷,又没有感官障碍,但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的学生,远没能达到预期的学业成就目标的学龄儿童青少年”。简单地说就是学习有困难或有障碍的学生。

2学困生的成因

2.1家长攀比心强。家长攀比,致使孩子心理有偏差现在的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攀比心理强,以孩子的学习成绩进行比较、攀比。俗话说“十根指头有长短”,更何况人呢?由于每个孩子的智力因素、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各不相同,自然学习水平就有差别了,这样的情况再正常不过了,可有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的家长,觉得孩子没有学好,一味地责备孩子,这样孩子心理就会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学习心理发展不完善,贵州省福泉市藜山乡初级中学 贵州 福泉 徐先华造成学习兴趣不浓。

2.2教师教育方法失当。①教师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偏见,不能一视同仁,缺乏一定的爱心和耐心,有的漠不关心,有的讽刺挖苦,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动力,有的甚至自暴自弃。②有的教师对教材和学生钻研不够透彻,或是教学方法呆板,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学习兴趣,致使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效率低下。实践证明,许多学生就是因为不喜欢某一位教师的课而厌恶这一学科,从而成为这一学科的学困生的。

2.3班额过大,造成教师因材施教困难。班额即班级的规模,与教学质量有着密切关系。班级人数太多,课桌紧挨,学生易说话,注意力不集中,且也不利于因材施教,进而导致学困生的产生。

3学困生的心理干预及应对策略

3.1 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形式

3.1.1 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健康团体或小组干预形式

小组辅导的形式是对具有相似问题的学习困难学生组成健康团体或小组进行共同讨论,指导或治疗。调动该学生生活中所有的相关人员共同合作,所有相关治疗者与家庭成员汇合在一起讨论,使治疗方案既可以形成共同的目标,可以避免不同方面重复的治疗帮助,还可以对学生的所有需要提供连续的监控和评价等。进行团体或小组辅导需要心理健康老师的精心准备,与学习困难学生之间建立共情、尊重、真诚的关系,这是辅导取得成功的关键,同时需要家长,心理学专家和学生生活中的相关人员共同合作。

3.1.2 学习困难学生个体心理干预形式

个体心理咨询可以克服团体心理咨询的不足,个体心理咨询针对性强,面对的人数少,侧重于出现问题后的解决。由于每个儿童的情况,如智力、学习适应性、心理状况及学习成绩等各不相同,因此需要进行个别辅导。首先,专职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单个咨询,可以采用面谈方式,也可以用电话、信函等其他方式进行,这样则有利于来访者毫无保留地表现出自己,使咨询人员可以能够比较深入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需要注意的是,如教师不够专业,务必联系心理健康专家,以免误导。另外辅导或治疗人员要进行跟踪,及时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变化,做到彻底治好。个别辅导还可以和小组辅导相结合,如果达到很严重的地步,那么则要心理医生结合药物治疗,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3.1.3 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综合干预形式

综合干预结合团体干预和个体干预的优点,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采用。史慧静等人运用教育干预的方法娇正学业困难儿童取得明显效果。具体方法是:家庭干预,通过开展系列讲座,实验儿童与父母统一时间参与,传授育儿知识,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学生自身干预:与矫治对象交谈,重新评价其学习和行为,使其对矫治充满信心,重新建构认知结构,采用正强化,对每一微小进步进行表扬和鼓励。

3.2 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策略

3.2.1 行为矫正策略

这种干预策略是以行为主义的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认为个体的行为可以通过操纵环境刺激或行为后果而加以改变。此方法通过强化改善学生学习行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良好行为方式进行正强化,如表扬、鼓励、奖励;对其困难行为进行负强化,如批评、惩罚、忽视等。具体方法包括代币制、激励、行为塑造、及时强化、行为合同、“冷板凳”等。运用行为矫正策略首先需要对行为产生的前提与后果进行分析;其次,训练都要在那些引起或强化所要克服的过程中创造出稳定的、结构化的干预环境,干预规则要明确一致,尽可能以肯定的形式出现,而不要以单一的禁止形式出现;另外对学习困难学生所提示的要求在一段时间内应少而明确,并保证随时提醒和反馈。这种干预策略一般与其他干预策略一起使用。

3.2.2认知—行为干预策略

这种策略更强调使学习困难学生自己形成主动的、自我调控的学习风格。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强调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认知策略训练和自我监控训练。这一干预模式最突出的特点,一是尽量引导学生成为自己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二是重视示范目标策略和方法的运用;三是以儿童的外部言语为中介。这些特点保证学习困难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控制,改变其原有的消极被动的学习风格。

3.2.3 认识领悟疗法

认识领悟疗法(亦称“钟氏疗法”)是我国心理学家钟友彬先生首先采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当时这种方法的适应症是治疗强迫症、社交恐惧症和性变态, 后来逐步扩大治疗范围,如治疗神经性呕吐和顽固性疼痛等。雎密太运用此疗法治疗 42 名大学生学习困难,结果表明通过纠正被试认识偏差, 使被试产生领悟,被试在注意、非智力心理素质方面如自我认识更加客观,自信心增强,责任感得到强化,学习策略和方法的自我评分均得到了提高。在短期内治疗大学生学习困难有积极作用。

3.2.4 家庭干预策略

引起学习困难的因素很多,许多研究发现,父母家教不当和家庭环境是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我国学生所面临的压力因素与欧美等国家的一个显著不同在于,父母把学习作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并为使其取得好成绩而施以较大的压力。所以对家长进行心理知识的宣传和辅导,教给良好的学习和家教方法来帮助孩子,多鼓励孩子才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学习。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孩子的学习成绩、认知发展、人格和社会性发展等关系发展密切。不良的教养方式是造成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待学习困难孩子,父母要以宽容理解、支持鼓励、饱含爱心的积极态度,而不是放任和惩罚为主的教养态度,有助于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或避免心理障碍的发生,是使他们拥有健康心理的有力保证。这种干预策略一般和其他干预策略同时使用。

4结语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总会遇到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对此我们要转变自己的工作态度,正确认识学困生,以积极的、宽容的、严格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戴斌荣.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障碍与教育[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06:47-50.

[2]张馗明.浅析“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育人理念[J]. 发展,2007,07:104.

[3]骆伯巍,陈家麟.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卫生学成因及矫正[J]. 教育评论,2002,02:40-42.

猜你喜欢

心理干预应对策略学困生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