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探讨

2015-05-30陶秀峰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课文文章能力

陶秀峰

进入八年级第二学期后,学生们发现之册课本的阅读分量明显加大了,除了个别单元外,几乎每个单元在原有Section A , B和Self check的基础上都增加了额外的阅读材料的学习,并且这些阅读材料的篇幅和词汇量都与他们曾经接触过的有很大程度上的扩展,匮乏的教与学资源本就让他们眼界不够开阔,所以相当多的学生开始甚至有见文犯困、开篇色变之感。对于他们来说,怕的不是读不懂,而是没有信心和耐心读这些在他们眼中的“鸿篇巨制”。

我们都知道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运用英文去获取、传递信息,要达到这个目的,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就必须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传统的模式是以老师为中心的单纯的讲解式教学,着重讲解语言结构,语法知识的模式,它肢解了文章,破坏了阅读整体之美,是“见树不见林”。新目标英语课本上每份阅读材料都附上常用的Reading strategy(阅读策略),也许有人会认为凭借这些策略,学生的阅读能力肯定会有“质”的飞跃吧。我却认为无论是传统的讲解式教学,还是所谓的策略学习,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是“有为之举”,真正首先起作用的还需一些“无为而治”,我在此提到的无为而治是借用中国古代道家之说,其实质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尊重学生实际,因势利导”。

阅读首先要让学生“乐读”,如何才能做到呢?

1在阅读中体验英文音律之韵、语文之美

学生先不要去关注每次阅读的任务要求、文章的语言语法重难点,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通过查阅工具书做好预习性阅读,以能朗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为第一目标。在学生独立完成这些准备工作之后,来到课堂上便是展示他们预习成果的阶段,每堂阅读课都会有四到五位同学分节分段来朗读文章,在朗读后有大家的对朗读字词发音语调的评价,教师也分别对每个朗读的优缺点予以指导;接下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开始寻美言佳句之放,在探寻中学生不仅学习到英文不同于中文的表达方法,而且还体会在全文中用某种表达在而布局谋篇中的用意,这就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之后我们要做的仍然是诵读,不过这次除了读出清晰,更要求读出语言之美,作者之情。在以上所讲的预读—朗读—诵读过程中,师生之间不再进行单纯枯燥的语法讲解,而是通过反复的、有感情的诵读达到对文章的熟悉理解,古人不是有言: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吗?每次我还给学生一点意见读到自我感觉像个“English man”才算可以,也许就是为了这简单的目标,学生的读英文劲头十足,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他们体验到了英文之美。

2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生活之谛,生命之美

有位学者说过这样一句话: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我们接触的阅读材料尽管简单短小,却仍反映了多彩生活、浩瀚世界的方方面面,在指导学生的时候,不仅要让他们感受语文外壳的美与韵,对于语文表现的生活之真谛、生命之赞歌更要挖掘领悟。这也就是所谓的要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态度教育。比如在Unit 4 Reading: 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中,学生读后对志愿者活动有了更直观深刻的了解,知道了原来现实中还有许多比我们生活艰苦得多的地方,不少学生写下:I should study hard now and when I grow up I will work as a volunteer in some poor village just like Yang Lei和I shouldnt complain about my life 而在Unit 8课后关于gift giving的话题中,学生了解到欧美国家独特地送礼习俗中竟然会有以做公益做慈善的方式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祝福,这对他们的触动很大,有不少同学都热衷于生日送礼,常常是劳民伤财,又身不由已,现在想想觉得自己很无聊,表示以后要以更有意义的方式过生日。还有同学想到我们中国也有好的习俗可向世界推荐,在生日那天送祝福给父母,以感激养育之恩。所以阅读不应是为掌握语法现象、做出课后阅读理解题而设置的、单纯的能力项目。它更应是我们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窗口。以上所讲的“乐读”层面中,抛却了传统中阅读作为一种能力项目的说法,不再谈让我们一再强调的能力培养,而似乎是避重就轻地只谈“欣赏”,这不是我所谓的“无为之治”,它适用于阅读能力培养的起步阶段。

无为非无不为,我们的目的还是提高阅读能力,所以阅读还要“会读”,即会用阅读策略。

1如何在课文教学中开展策略指导呢

为了达到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课文教学可采取以下步骤:

(1)新课导入。教师借助于预习阶段查取到的相关信息,如与本课有关的图画、照片、卡片、文章等,借以展示出文章的背景等有关信息,不仅使课本内容更直观,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对要达到的要求也一目了然,从面有目的地去阅读。

(2)限时泛读。首先明确学习的目的或提出相关的几个问题,使阅读有一个方向性,而后限时泛读。限时在于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因为现代测试要求的时间性非常强,所要就要求快速阅读,当然快速会漏掉一些有用信息,因此就要求与泛读结合起来,抓起那些有用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3)精读。要求学生通过上下文,构词法等了解细节,解决与之有关的疑难词或疑难句子,仔细阅读。泛读之后,难免会出现一些疑难词或疑难句子,而他们又影响了对整段或整篇的总体把握,也就要求学生通过上下文、构词法等,仔细阅读,悟出词语在句子或段落中的特定内涵,洞察其深层意义,推断作者的“言外之意”,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4)进行阅读训练。精读、泛读之后,根据新课导入时提出的问题或根据课文设计判断正误的练习题,让学生总体把握。然后让学生概括文章大意或口头复述主要情节,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5)解决疑难问题。教师适当的讲解并不有悖于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正处于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阶段,知识的积累阶段,因此教师向学生适当解释重点语法和知识点,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然后帮助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助其更好地完善分析综合能力。

(6)授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如①浏览文章掌握大意;②联系上下文找主题句;③找准关键词;④利用上下文构词等推测词义;⑤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如略读查读等。

(7)课后应用。可要求学生复述或背诵作文,学习课文中精华的东西,也可让学生改写文章,如缩写、续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高自我组织语文的能力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2如何指导在课外进行策略应用

可以适当选取难度适中的课外阅读材料,学生阅读量除课文之外,还应补充大量的词汇,语速为每分钟30-40个单词。另外阅读材料体裁多样,可以是一篇文章,也可是一张海报、一个广告、一张图画等,这就要学生阅读时能进行表面理解,还要能概括大意,理解作者的意图;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语义,从面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因此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一定量的课外读物。可找一超级趣味性、知识性强,难度适中的文章、报刊、书籍等,或人物传记、寓言故事、社会文化、科普小品等。通过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知识量,开拓知识面,提高阅读速度。以上这些有为之举可以作为阅读能力培养提高阶段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手段。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探索过程,没什么固定的模式可循。今天所谈到的“无为不治”与“有为之举”也是我个人的一点心得陋见,作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积累、学习和借鉴他人先进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新的思路,做到教学相长,提高学生运用英语利用英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课文文章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背课文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