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下群众舞蹈创作思路研究

2015-05-30张跃

艺术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群众舞蹈舞蹈创作新时期

张跃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群众舞蹈作为当前人们文化娱乐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渴望。随着国民文化素质的逐步提高,人们逐渐开展对群众舞蹈的演练、创作与编排,群众舞蹈的水准和质量与群众文化的层次与水准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将对新时期下群众舞蹈创作思路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后续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新时期;群众舞蹈;舞蹈创作;研究

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舞蹈因其悠久的历史、迥异的风格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一直对人们的文化娱乐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服务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当今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使得人们愈发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群众舞蹈成为人们度过和消遣休闲时光的重要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喜爱群众舞蹈。但当前绝大部分群众舞者舞蹈基础薄弱或者没有任何舞蹈基础,且没有足够的时间用于舞蹈排练,造成当前群众舞蹈的欣赏性不高、发展步伐较慢。

1 新时期下群众舞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据调查,目前我国群众舞蹈形式逐渐多样化、多元化,群众舞者覆盖范围也不断拓展。例如,当前的群众舞蹈有机械舞、广场舞、体育舞蹈、交谊舞等,群众舞者不但有朝气蓬勃的少年,还有青壮年和老年人,舞蹈练习者既有城市人口,也有很多农村人口,他们都尽情地在舞蹈中展现着自我。并且群众舞蹈往往倾向于自娱自乐,也没有特别严格的约束规则,且融入了很多民族或者地方的风俗与特色。

当前,群众舞蹈的发展越来越具有科学性,群众舞蹈不断借助信息科学技术进行自我发展与推广,不断吸取国内外优秀群众舞蹈的精华完善自身;同时也更加趋于专业化,通过给群众舞者以有效指导,训练职业化的群众舞蹈团队进行宣传,不断推动着群众舞蹈的发展。

2 新时期下群众舞蹈的创作思路

2.1 群众舞蹈应注重情感表达的大众性

舞蹈从本质上来讲属于情感表達的艺术形式。从创作和表演方面来看,舞蹈都是对情感的抒发和表达。群众舞蹈,无论是表演者还是欣赏着,都是普通的社会大众,这就要求在进行群众舞蹈创作时要特别注重群众舞蹈社会大众化的情感表达。

要使群众舞蹈具有大众性的情感表达,群众舞蹈创作者应积极走入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掌握他们的真实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并结合舞蹈艺术原则进行一定程度的深化,将他们的现实状况融入群众舞蹈中,这样创作的群众舞蹈才能比较贴近社会大众的生活,并能客观表现人民群众的大众情感。因此,群众舞蹈创作者应通过描绘贴近社会大众生活的事件和对相应事件艺术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人们易于接受和认同且能让他们产生共鸣的情感。

2.2 群众舞蹈应具有时代性

群众舞蹈在艺术风格表现上应该体现时代性特点,所谓艺术风格是指舞蹈作品能够表现出的精神和审美内涵。每一个舞蹈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都不能脱离时代背景独自存在,对于舞蹈创作者来说,也应该让舞蹈动作内容体现时代性,以适应当下群众的文化娱乐需要。群众舞蹈的创作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群众舞蹈队伍中,在其中享受到心灵的愉悦,享受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成果,当然,只有舞蹈作品符合新时期群众的审美爱好,才能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才能得到广泛普及。例如,街舞、肚皮舞或者霹雳舞等过于现代化风格的舞蹈作品是无法在群众中普及的,也就是说这类作品只能被少数人接受不能作为群众舞蹈创作的主要内容。为此,群众舞蹈的创作者应该深入当下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了解人民群众喜爱的故事,借助舞蹈形式进行表达,让人们对群众舞蹈产生心理和情感上的认同,并使群众舞蹈真正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充分发挥群众舞蹈的社会价值。

2.3 群众舞蹈应具有生活性

从舞蹈艺术视角而言,舞蹈的题材是舞蹈的根本,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舞蹈思想感情,从群众文化视角而言,普通社会民众的舞蹈也就等同于群众舞蹈。在社会人们群众文化和舞蹈艺术二者的根本特点相互融合的条件下,群众舞蹈在艺术题材上就有了生活性。

群众舞蹈具有生活性的艺术题材特点,也就是将社会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作为群众舞蹈题材的选择基础,将他们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和出现的人物作为主要表现因素,并结合舞蹈的形式对其进行表现。通过确定艺术题材并以舞蹈形式进行表现,才能使群众舞蹈融入社会大众的现实生活,进而提升社会人民群众学习和参与群众舞蹈的热情。因此,想要群众舞蹈具有生活性,群众舞蹈创作者必须具有洞察现实生活的敏锐性,注重对现实生活事件和人物的观察,将生活素材累积作为创作群众舞蹈的基础,并将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素材作为表现舞蹈的对象,即艺术题材的创作。将人民群众、艺术和生活充分结合的创作方式,不但有助于提升群众舞蹈的质量,让舞蹈贴近群众,来源于群众,还易于获得舞蹈表演者和欣赏着的接受和认可。

2.4 群众舞蹈应注重普及性与艺术性的相互结合

虽然群众舞蹈是一类大众化的艺术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缺乏艺术性,在进行群众舞蹈创作时,创作者只有充分将普及性和艺术性相互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群众舞蹈的艺术质量。

当前,在舞蹈创作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两个问题是:一方面很多群众舞蹈在整体上过于艺术性。大部分的群众舞蹈创作都将专业性的创作标准作为创作的指导,虽然此种方式可以有效地表现舞蹈的艺术性特点,但忽视了人民群众的接受程度和他们表演水平的匹配性;另一方面是很多群众舞蹈在整体上过于普及性。大部分的群众舞蹈在题材选择和动作设计上比较随意,有的甚至是为了普及而普及,导致大多数的群众舞蹈质量不高,很难被归类于舞蹈作品,完全失去了舞蹈的艺术性。这两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群众舞蹈对人民群众娱乐和生活的实效性,降低了群众舞蹈本应发挥的服务功能。

2.5 群众舞蹈应注重亲和性

舞蹈形象将舞蹈动作作为主要的表现方式,是通过将所塑造的体现主客体情思特点的体态与典雅体态相互结合,形成的一种动态形象。由于大多数群众舞蹈表演者都没有专业的舞蹈学习过程,因此群众舞蹈创作者在塑造舞蹈形象方面要特别注重其亲和性。

群众舞蹈的舞蹈形象具有亲和性,即舞蹈形象应是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和喜欢的形象,此类人物形象往往更易激发人民群众的内心情感。舞蹈表演以人们的情感为基础往往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舞蹈形象的亲和性特点在很多优秀作品里都具有鲜明的体现。

在进行群众舞蹈创作时。创作者要有贴近现实形象的主观意识进行舞蹈形象创作,一旦群众舞蹈具有新艺术形象的需求时,创作者要以人民群众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范围为基础,注重群众舞蹈形象的刻画,使自己的作品具有充足的舞蹈亲和力。

3 结语

现阶段随着社会大众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群众舞蹈成为社会大众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大众对群众舞蹈形式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为此,新时期的群众舞蹈创作应该充分结合群众的文化需要,创新群众舞蹈的形式和内容,创作出让广大群众喜爱和认可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 何永琳.新时期群众舞蹈创作[J].大众文艺,2014(14).

[2] 苏草.浅谈群众舞蹈的社会影响及作用[J].大众文艺,2010(19).

[3] 许锐.建国60年中国舞蹈创作的发展与繁荣[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04).

猜你喜欢

群众舞蹈舞蹈创作新时期
浅谈广场文化与群众舞蹈的发展
浅议舞蹈中的想象力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