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广场文化与群众舞蹈的发展

2017-01-18张春彦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群众舞蹈发展

张春彦

摘 要: 广场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场所,舞蹈同样受到喜爱。群众舞蹈是广场文化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分析了广场文化的内涵与群众舞蹈与之结合的内在根源,并对群众舞蹈的发展进行了一番讨论。

关键词:广场文化;群众舞蹈;发展

中图分类号:J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5-0215-01

一、广场文化的内涵

广场文化从广义上来讲泛指在开阔场地里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文化活动。它是以广场为核心发展起来的。广场提供一个公共场所,使得人们能够聚集起来,发展交流活动。由于这种交流,普遍存在于人们之中的市民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并以广场文化的形式展现出来。以广场文化为纽带,人、自然以及文化活动得以相互结合,因此转变为一种文化现象,并蔓延和流传开来。

广场文化的传播与广场空间的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广场是一个公共空间,具有很鲜明的包容性,任何人都可以参与,既可以成为广场文化的一部分,也不妨碍其作为旁观者欣赏广场文化,因此对于不同个性的人具有十分强烈的包容性。其次广场并不限定开放时间,且建筑物简单,管理方便。对于人们的休息需求而言,广场或许需要长椅或桌子乃至垃圾桶等基本设施,需要美丽的风景等,但对于广场文化,特别是本文讨论的群众舞蹈,则所必须的设施比较简单,仅仅需要场地即可。广场的包容性导致了广场文化的群众性,而群众性的流传又必然显示出广场文化的鲜明价值取向。在众多的广场文化形式中,利用空地实现自身体魄的锻炼是最为普通和普遍的价值观。同时随着将广场视为舞台,广场文化的表演性观赏性也随之诞生。具体表现即为广场文化的组织性,即多人在共同喜好的基础下,形成定时的聚集,并在同种文化形式下表现出一定的整齐划一特性。其最初目的或许在于人群之间彼此实现对同一种文化或同一套动作的学习,比如打太极拳。它需要教练首先教授,而难以自发学习,因此整齐划一的动作就变成一种学习和彼此之间的鼓励。此后人们彼此间互相带动,相互督促,从而形成了广场文化观赏性和表演性的特点。这是从广场文化的自然生发角度来说的。

二、广场文化中群众舞蹈的发展

广场文化中群众舞蹈一项,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根基。例如扭秧歌常被看作是一种汉民族的文化现象,通常被用作民俗符号和民俗标志的一种。就我国的其他民族来说,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等,在节庆期间也有大型的群众舞蹈。如果将普遍存在于世界各个民族中的狩猎舞蹈也算入其中的话,群众舞蹈无疑具有悠久的历史。群众舞蹈由于其多人参与的性质,必然要求广阔的场地为之提供动作空间,因此广场与群众舞蹈的结合并不是偶然的。所应加以区别的,是广场中的群众舞蹈与舞台上的集体舞蹈之间的差别。两者自然具有专业性的差异,但这种差异来自舞蹈的目的不同。广场中的群众舞蹈讲求实用型,亦即强身健体,而舞台上的舞蹈则强调表演性和观赏性。但无疑,舞台集体舞蹈由群众舞蹈发展而来,只是将后置的娱乐性进一步扩大而上升为表演性和观赏性。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群众舞蹈也会因为自我提高而具有十足的观赏性,而不逊于舞台舞蹈,并且将群众舞蹈放置在舞台之上后并没有减少群众舞蹈本身具有的强身健体的功能,甚至要求其观赏要求的提高,而使得舞蹈者更加精益求精,使本身的技术和修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只需从用途上区分广场群众舞蹈和舞台集体舞蹈即可。

目前群众舞蹈的发展与广场的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生活小区中会有一定的空间提供给群众发展娱乐活动。相比过去传统场地的随意性,城市中的广场更加平整,且城市生活的有序性也促使城市广场呈现出阶段性的使用空白,为具有空闲时间的人群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健身、娱乐,且发展审美情趣的空间。随着科技的发展,广场群众舞蹈所需要的提供音乐背景的设备也越来越廉价和高效,因此使得群众舞蹈在新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乡村城市化建设以及城市小区广场建设中其他基本设施建设的相对落后,也从客观上促使了这种形式简单的广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当前,除了群众自发组织的广场舞蹈形式以外,还有有关部门有意识引导的、定期举办的公益文化广场群众舞蹈活动,包括舞蹈表演和舞蹈比赛等多种不同的形式,使群众舞蹈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有关部门提供的场地、经费以及宣传等各方面的支持,使得广场文化中的群众舞蹈能够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得到交流,丰富了人们对群众舞蹈的认识。其中较为典型的,如北京奥运会期间、广州亚运会期间的在大型城市大型广场北京下的群众舞蹈,就使得群众舞蹈面向了世界舞台。又如云南西盟县、广西晋城市每年举办的群众文化活动中,群众舞蹈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今具有的群众舞蹈文化形式,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精神生活,可以说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三、群众舞蹈的发展趋势

群众舞蹈就其目前的情况来看大致可分为群众自发形成的群众舞蹈和由政府以及文化部门牵头产生的群众舞蹈两种主要形式。有组织有主导的群众舞蹈的发展,在北京奥运会之后,越来越得到各地区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且渐渐呈现出规模越来越大的趋势。这与主导部门的影响力也有着重要的关系。这种形式的舞蹈越来越具有鲜明的导向意义,且公益性质占了极大部分。而自发形成的舞蹈则因为在广场上举行的时间问题而造成了一定的矛盾。随着地域特色的突出和人文关怀的加强,广场文化和群众舞蹈必将得到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云霞.浅论如何发展社区群众舞蹈[J].大舞台,2012(02).

[2]谭林涛.浅谈群众舞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大众文艺,2013(15).

[3]魏星月.群众舞蹈的特性分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6).

猜你喜欢

群众舞蹈发展
区域发展篇
浅谈群众舞蹈创作的艺术化运用及表现手法
论当前群众舞蹈创作的发展方向
图说共享发展
新时期的群众舞蹈创作
文化强市背景下江门市群众舞蹈文化研究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探索和思考群众舞蹈的社会影响和作用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