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语文教学

2015-05-30吴静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6期
关键词:陶渊明文学作品语文课堂

吴静

语文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一方面它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学习好语文又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是一门关于汉字和汉语的学科,它在让我们领略文字和语言魅力的同时,教会我们阅读和思考,让我们与书中人物同悲喜共命运。因此,语文所给予我们的绝不仅仅是识文断字的能力,它是我们与古今仁人智者沟通的桥梁,是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学生在学习语文这门课程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学习过程贯穿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一、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语文课不同于数理化课程,它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或者运算能力没有那么严苛的要求,当然,它也不像政治、历史等课程那样需要大量地背诵知识点;由于语文学习的特殊性,它更多地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和感悟。基于这样的需要,我认为初中语文课堂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这门课程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将语文的学习从负担变成乐趣。古人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应该就是这个道理。

语文课堂的教学可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展开,每一个过程都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其成为学习的主人翁。首先是“听”,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取的课文都是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名篇,代表了一个时期文学作品的最高造诣,同时又有着极深的时代烙印和厚重的历史背景,如何更好地将其展现在学生面前,是作为老师的我们所需要面临的問题;老师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或者播放名家朗诵的音频、视频等方式,无疑是对经典作品的一种较好的呈现方式。语文课堂中的“说”主要是鼓励学生结合课文的相关内容或者就近期学习语文的心得体会进行交流讨论,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篇文章,学生就陶渊明所营造的世外桃源持一种什么态度,这样的地方在现实中是否真的存在等类似的探讨和交流,将会对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是学习语文的根本,即《五柳先生传》中陶渊明所说的“会意”,但是,“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师应该本着“言之成理即可”的态度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读”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语文的学习在于平常的积累,这种积累就来源于大量的阅读,通过在课堂上对经典作品的阅读,学会划分文章的结构,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例如做批注、对于重要段落反复读等,为课下的阅读打下基础;同时要做好延伸阅读,就是对课本中节选的文章进行全文阅读,以及浏览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等。在初中语文考试中,最后的作文占了试卷分数的相当大部分,由此可见语文这门课对“写”的重视,这种情况在古代更甚,明清的读书人十年寒窗,只为最后的一篇“八股文”,但是我们现在的“写”需要鼓励学生创新,不要拘泥于文章体裁,而要重在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写”的过程中对用字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贾岛变“推”为“敲”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有端正严谨的创作态度。

二、将语文学习贯穿到课下

通过在课堂上对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引导,让学生将语文的学习自觉贯穿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不胜枚举,如何取舍是学生在课下阅读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给学生列读书清单的方式,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从而少走弯路,将宝贵的时间用在刀刃上;同时为了鼓励学生的自觉阅读,可定期利用课堂时间组织读书报告会,让学生将最近阅读的书目在课堂上分享,这样,一方面加深了他们自身的理解,另一方面又为其他学生的课下阅读提供了一种选择。

不仅仅是阅读,课下的语文学习可以渗透到方方面面。例如:我们去祖国的名胜古迹游玩时,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古代的迁客骚人留下的对联、碑刻等都是很好的语文素材,而且身临文章的写作环境,对于更好地理解作者当时的写作初衷具有得天独厚的的优势;就像很多作家创作一部文学作品,需要到作品中描写的地方去采风,去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因为只有这样的作品才会是满含生活气息的,是富有生命力的。再有,我们在报纸或者电视等媒体上看到富有新意的广告词,甚至是听到一些打动你的歌词时,是否也可以做一个有心人,把它们默默地记下来。

“写”是对你语文学习成效的检验,也是自己思想感情的流露。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后,我相信你会用“写”的方式去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如果一篇文章能够敲开无数人的心扉,那么一定是注入了丰沛的感情。学生在课下一定要多尝试写作,可以采用记日记或者写随笔的方式来记录日常生活的点滴感悟,没必要长篇累牍,无病呻吟。冰心的《繁星》《春水》两本诗集,每一首诗都寥寥数语,却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汉语作为世界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有着其他语言所没有的丰富内涵和魅力。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掌握我们的母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强调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主体地位,提倡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从课上和课下两方面提出了一些在语文教学中的建议。

猜你喜欢

陶渊明文学作品语文课堂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你好,陶渊明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陶渊明 饮酒》
不为五斗米折腰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