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怒哀”之变,忧国之殇

2015-05-30李方家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6期
关键词:气节统治者陆游

李方家

梅花,因受历代文人雅士所爱,所以在诗词中频频出现。在语文教学中,各种各样的梅花诗文着实值得让人研究。国学大师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很多诗都是借景抒情,对景物的描写都是为了抒发感情。所以,我们可以从众多的咏梅诗文中,能借诗歌窥见诗人的心灵。各种梅花的描写,其实俨然成为了作者的“心灵告白”,有时候甚至已经成为作者的“化身”。

陆游的《梅花绝句》共三首。(一)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二)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三)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三首诗中的梅满含“怒”情,“怒”在何处?初读看不出,深层细品,就会有发现。

陆游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众所周知,他主张与金兵对抗来收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而另一方则是以偏居一隅为安的主和派,以秦桧为代表。当时的统治者宋高宗赵构为抗金形势所逼,启用岳飞、韩世忠等将领抗金,但后来却又任用投降派秦桧为宰相,对金以求和为主,一味屈膝妥协。有种说法,赵构为保住自己的帝位,怕岳飞等人迎回徽钦二帝,便处处打压主战派,据说这也是杀害岳飞的原因。主战派饱受打压,主和派春风得意。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读陆游的诗,一定要理解诗句的“言外之意”。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听说梅花冲破清晨的寒风开放,大雪堆满四山遍野。表面突出梅花生长在严寒的雪堆中,但究其内涵,可看出严寒、大雪堆满四山遍野,是指主战派的现实情况——不被重用,处处遭受打击,不被朝廷认同。这一点在第二首中也可感悟到,“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本来就生在幽深的山谷,花枝向北,更不易见到阳光。这里的“幽深的山谷”印证了主战派遭遇的现实情况。不易见到阳光,“阳光”应该是指统治者的认同。第三首中“雪虐风号愈凛然”也阐明了主战派生存环境的维艰,又是“雪虐”,又是“风号”。

那么梅花又是如何面对这恶劣环境的呢?“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有人译成:“有什么办法可化身无数,在每株梅前驻足欣赏、观看。作者借梅抒怀,希望自己化身千亿,在梅前与梅花心心相映,意相通,传达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而我认为,陆游看到的是一片梅林,而不是一株梅,他看到株株梅花傲霜斗雪,丝毫不服输,有一种傲视风雪,蔑视恶劣环境的“怒”气,他也被感染,联想到国已破,山河犹半在,统治者却醉生梦死,屈膝求和。他怒,他恨!恨不能化身成梅,多么希望每一株梅花就是一个自己。无数个自己一起上阵破敌,收复河山!

第二首中的梅因环境不好,年年开花迟,但韵致与其他花不同,要想领略梅的韵致,就要在层冰覆盖、冰雪堆积的时候。表面歌颂梅花耐寒,与冰雪抗争,有别于一般花朵,其实这一句也表明陆游不屑与主和派为伍的志向。纵是不被重用,暂时实现理想无望,也绝不苟同于主和派。这株梅也是“怒”梅,怒于主和派无作为,怒于主和派君臣的“同流合污”!

第三首的梅气节崇高,该它生长的时节过去了,它自会飘零,它以向太阳乞求生存为耻。这句是赞梅花气节崇高,绝不向太阳示弱。而这里的“太阳”并不能简单理解为现实中的太阳,而是指宋高宗赵构。太阳支配植物生长,多日照,就能茁壮。显然,主和派是受“太阳”眷顾的,而主战派则备受冷遇。陆游怒气冲天,他怒于主和派一味向主上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而弃复国大业于不顾。也怒于“太阳”为了愚昧地保住自己崇高的地位与统治的权利而罔顾国主被掳、山河破碎。面对这样的统治者,陆游矢志不渝,绝不背叛自己的信念向统治者乞怜邀宠。

这样的梅花,充满怒气,它怒于偏居江南以为安的君臣,怒于君臣的自私自利,怒于主战派空有抱负而不得重用的昏暗世道,它用自己的怒气表明自己崇高的气节与不屈的精神!

陆游怒过,当他的怒气不被统治者重视,当他的怒气在满朝文武面前成了“另类”之时,他无法再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一腔热血也只剩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强烈愿望,当他“夜阑卧听风吹雨”时,忧国之殇,悲从中来,收复河山的心愿也只能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梦中实现了。陆游笔下的梅,由怒转变为哀。

他写道:“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株梅,生长在驿站外,无人断桥边,是一株不被人好好照料的无主梅。它寂寞地开放,开放在日暮之时,无阳光垂照,又遭受风吹雨打。它无意与百花争春,但却还受群芳的嫉妒。它飘零了,落在地面被车轮无情压过,陷入泥土中,与之融为一体,淡淡的香气依旧残留。

“驿外”“断桥”“寂寞”“无主”“黄昏”“风和雨”“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这些意象都表明了词中的梅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这里的梅象征了屡受主和派排挤与统治者打击的主战派。尽管词末的“只有香如故”象征着其高洁的情怀,表明自己仍然秉持自己的志向——坚持抗争,收复失地。然而在得不到统治者认同与支持的情况下,主战派纵有再大的雄心壮志也化为了空谈。这里的梅是充满悲哀之情的,是哀而伤怀后赋笔的产物。“哀”不仅是一心报国这一盏心灯被无情浇灭,更是忧国之殇的一曲哀歌。

所以,在诗文中出现的梅,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配合作者的生平、所处的历史时代,加以誦读,细细品味思考,不仅要读出诗文的意思,而且更要读懂诗文的“言外之意”,感受梅花被赋予的别样内涵与精神!

猜你喜欢

气节统治者陆游
从几枚官印看辽统治者如何以佛教来巩固他们的统治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竹外疏花
论蒙元统治者对“象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除夜雪
陆游诗中“花汞”一词考释
气节重如山——国画《八女投江》再赏析
汉朝统治者的哲学观对汉代服饰的影响
初夏绝句
追踪迈锡尼文明:拉科尼亚的统治者